一旦條件成熟,準備推出“孔子學院”特許經營品牌
中國教育部近期宣布,將在2010年前在全球建成100所孔子學院。這項浩大工程的具體承辦者就是中國政府在1987年成立的“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簡稱為“漢辦”。《瞭望東方周刊》近日專訪了國家“漢辦”副主任馬箭飛。
“孔子學院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和理念”
《瞭望東方周刊》:建立孔子學院的目的是什么,這一設想當初是如何提出來的?
馬箭飛:主要是由于世界性的漢語學習需求不斷增加,而海外漢語教學資源匱乏,質量不高,特別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使用的漢語教學資源各不相同。成立孔子學院,可以滿足如下基本要求:一、到當地去推廣漢語學習,針對當地人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漢語教學。二、由政府部門指導,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和規范化的資源。比如使用的教材、多媒體、紙本等都是由國家集中開發。
孔子學院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主要是針對非學歷的社會人員進行的漢語教學,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側重實用漢語、交際漢語和應用漢語。
目前已經簽協議的孔子學院已有30家,此外,現在還有47家具有合作意向。
孔子學院的本質特點是非學歷的漢語教育機構,不管是院、站、點,章程都是統一的。
《瞭望東方周刊》:“漢辦”在建立孔子學院這個任務中,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馬箭飛:“漢辦”是在國家對外漢語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具體承擔孔子學院建設工作。工作內容包括調研論證,包括研究世界其他國家的語言推廣機構的運作,建立結合中國特色的孔子學院;負責孔子學院章程的建立和修訂;標準建設,即建立孔子學院的統一標準包括教學模式、考試模式等;資源建設,包括教材、考試、教師儲備等資源;申請注冊,比如我們正在努力計劃在北京設立孔子學院總部。
在前不久召開的世界漢語大會上,就有學者提出,要想把孔子學院的品牌發揚光大,成為與世界各國文化交往交流的平臺,建議由國家領導人出任名譽職位。“樂見中外雙方企業注入資金”
《瞭望東方周刊》:在選拔第一批承擔孔子學院建設任務的17所高校時,有什么條件,如何選拔?
馬箭飛:第一批孔子學院的成立,是國外有合作意向的合作機構主動聯系我們,我們負責給他們聯系國內的大學。對這些大學的要求是:在國內從事漢語教學或者漢語國際交流工作方面經驗最豐富、規模最大、資源最充實,能派駐教師到國外去,給對方提供實在的幫助。首批的17所大學是從9所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大學和11所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大學中選出來的。
第二批也是按這個要素選擇學校。如果說第一批的孔子院校成立中,“漢辦”具有指定性質,在第二批中,“漢辦”充當的是牽線搭橋的作用,中外學校的合作應該是“相親,自由戀愛”,雙方是否會合作,取決于是否互相滿意,合作融洽。
《瞭望東方周刊》:據悉,一些地方的孔子學院是中方和外方出資,但第三世界國家的孔子學院是中國出資,我們想了解在融資方面,如何操作,可有什么具體要求?
馬箭飛:孔子學院的啟動性經費是由中方投資的,絕大部分用于軟資源建設,如教師教材等,及部分硬件建設。但對方會提供校舍、辦公地點、教學用具等。融資目前可以說有一點但是不多。有一些孔子學院目前有一些企業性的單位進入,如南昌大學與法國一家大學合作的孔子學院,目前有一家網絡公司參與進來。這家公司的潛在利益就是可能通過孔子學院來推出他們的網絡產品。
我們樂見中外雙方企業注入資金,當然在目前,孔子學院還在摸索階段,融資還不是很多。
《瞭望東方周刊》如果有企業性的單位進入,會不會改變孔子學院推廣漢語的初衷?
馬箭飛:不會。因為主導權在雙方的教育機構,理事會掌控學院的發展。企業在其中的收益也就是廣告、品牌宣傳、打開當地市場等方面。
隨著以后的發展,如果孔子學院的教學體系、軟件、課件等比較完善的話,我們準備推出特許經營。特許的范圍包括孔子學院的晶牌、名稱、漢語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課件(包括通過網絡、多媒體的形式等推出的課件),如現在“漢辦”推出的“長城漢語”課件,就比較受歡迎。
“投入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瞭望東方周刊》第一家孔子學院是在韓國成立的,目前運作的情況怎樣?
馬箭飛:韓國每年有兩萬多人參加漢語水平考試,韓國孔子學院作為漢語水平考試的承辦機構,它的運作才剛剛起步。他們選擇的切入點是漢語教師培訓,因為在韓國很多高中開設漢語課程,前不久他們已經進行了第一期教師培訓。
在韓國的孔子學院市場壓力比較大,因為當地有很多已具規模和經驗的漢語培訓機構,韓國孔子學院的定位、方向、策略都需仔細考慮。
《瞭望東方周刊》:目前孔子學院在實施過程中有什么樣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馬箭飛:一是對需求市場的調研不夠。現在的調研一般是由國外合作方提供的,大部分地方不能作非常細致充分的調研。二是經費上的欠缺。孔子學院承擔的主要任務非學歷的漢語教育,是非盈利機構,但是也可以收費。目前面向學校的漢語教育做得比較好,但是面向社會這一部分的推廣,還有很多不足。
孔子學院應該能形成一定的回報,但初期的三到五年內,需要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前面提到的其他國家的語言推廣機構每年推廣經費達幾十億美元。目前我們國家對孔子學院的投入有六七千萬人民幣,所以說,投入問題并未完全解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投入,加快漢語走向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