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選手伴隨《唐吉訶德變奏》音樂上場,他挺拔舒展的舞蹈動作博得陣陣掌聲。在連續做完兩個空中轉和六個地轉動作后,隔著雪白的芭蕾舞褲,他的膝蓋處透出斑斑血跡。隨著他舞蹈的繼續,血漬慢慢擴大,臺下的觀眾唏噓了。
這是6月20日晚第三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最后一場比賽時的情景。從6月15日到21日,連續七天在中央電視臺三套的黃金時段播出,收視率逐日走高,觀眾反映強烈。
一生的傷痛和熱愛
“我不是專家,不是舞蹈愛好者,以前從來不看舞蹈節目,但這次打開電視再也沒有換臺。”一個網友發帖子道。
中央電視臺文藝部編導、大賽總導演白志群告訴《隙望東方周刊》:“雖然收視率還沒有最后統計出來,總體來說反響很不錯,光短信就收到了幾十萬條。”
事實上,讓觀眾動容的不僅是舞蹈之美,更是一種散發光芒的力量。
最終獲得了本次舞蹈大賽芭蕾舞金獎就是這位7號選手——焦洋,來自遼寧芭蕾舞團。
在后臺,換下演出服裝的他,一件牛仔褲和嫩綠色的T恤衫。和各種各樣大賽冠軍不一樣的是,他仍然一個人靜靜地坐著,沒有簇擁的人群,沒有鮮花和光環。
“膝蓋上的傷是以前在練功房訓練的時候磕傷的,已經結了疤,我還特意在外面裹了一塊紗布,但沒想到比賽的時候,傷口又裂開了。當時沒覺出來,這對舞蹈演員來說不是大事。”他說。
坐在焦洋對面另一個很秀氣的男孩,看上去很羞腆,身邊的同事鄭宇搶先介紹說,他就是上一屆電視舞蹈大賽的芭蕾舞冠軍,呂萌。2002年呂萌還獲得了保加利亞瓦爾納芭蕾舞比賽少年組的大獎。
“跳舞蹈的人都很平淡,不像歌唱和影視明星一樣大紅大紫。苞蕾舞有點枯燥,但我也不想改行,因為舞者的生命光芒就是閃耀在舞臺上的。”呂萌這樣表達一個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和熱愛。
而鄭宇輕聲告訴記者,“別看他們在臺上光芒萬丈,焦洋和呂萌的身上都有肌肉拉傷和肌肉勞損,這都是一生的傷。”
自命不凡沒好處
“舞蹈與美術、歌唱、影視等藝術門類比,確實是更抽象,受眾面也更窄。”總政歌舞團團長、《千手觀音》編導張繼剛說。
張繼剛擔任了此次大賽的評委。相對于晚會上一些為人詬病的歌舞節目,他創作的《千手觀音》靠舞蹈藝術的本然魅力打動了觀眾。
但實際上濫用舞蹈已經成為電視節目中的一種頑癥。
評論家宋子牛認為,“歌伴舞、舞伴歌成了胡椒面亂撒一氣。不看節目有無需要,都要美女如云,滿臺晃悠,強行伴舞。而伴舞之‘舞’,只是隊形簡單變換,拙劣矯情,了無新意。不知是讓觀眾聽歌,還是讓人看并不精彩的伴舞。這實際上是歌不夠、舞來湊的藏拙遮丑技窮之舉。”
另外一個問題是,一些專業性過強的舞蹈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不能打動觀眾。綜藝表演中的舞蹈節目也就成了觀眾的換臺時段。
“這次我們把前兩屆比賽的模仿環節也取消了。參賽者中有非常優秀的演員和作品,但因為不適合電視播出,怕觀眾看不懂,也拿下了。”白志群說。
白志群向《瞭望東方周刊》解釋道:“歌伴舞本身也不能說不對,而且中國現有的晚會模式也需要這種形式來填充內容。但正因為如此,觀眾也就漸漸不了解真正的舞蹈是什么了。”
“舞蹈,雖然是一門藝術,但還是不能與觀眾拉開距離。”
張繼剛也認為:“真正的藝術作品要做到大俗大雅。大俗,就是接近觀眾,大雅,就是不要脫離藝術。舞蹈自視清高,自命不凡沒好處。舞蹈只有被觀眾認可接受才能深入發展,它的價值才能得以實現。”
藝術本身就是生活
引爆收視率新高點的“星空舞狀元”,便是對張繼剛觀點的更好證明。
同樣是專業舞蹈演員出身的李世博來自東方歌舞團,但他卻與呂萌焦洋作了完全不同的選擇——去參加一個非專業的民間電視娛樂比賽的——而目的只是“想通過電視,讓更多的人認識我。”
相比于央視的一號演播大廳,這里的舞臺更加自由。
在星空衛視的網站上,這樣介紹“星空舞狀元”:在這個舞臺上,沒有年齡和舞種的限制,只要你熱愛舞蹈,盡可來這里彰顯舞蹈魅力。
星空衛視總監羅小鵬介紹,目前這個節目的收視率非常高,在某些省甚至直逼“超級女聲”。與被稱為“踐踏少女尊嚴”的“超級女聲”不同的是——“我們不會說趕快停下來,或者你跳得很難看。”
“我們要為大家提供的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的舞臺。不管你是6歲還是60歲,有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跳得美還是丑,只要你想跳,喜歡跳,就歡迎你來。”羅小鵬說。
最終摘得“舞狀元”頭銜的李世博學習從事的是中國舞表演,“以往在舞臺上跳的都是規范的中國舞,而在這個節目里可以自編自演,沒有舞種的限制,就是自己順著心情隨便跳。”
他參賽舞蹈都是自編的,選擇通俗音樂伴舞。“因為自己都看不懂聽不懂就更稱不上讓別人喜歡不喜歡了。”
羅小鵬認為,舞蹈的原始狀態就是隨著音樂自發性地律動,反璞歸真,才更接近人性。
“藝術本身就是生活。其實每個人都會做的拍手動作,這就是舞蹈。”“星空舞狀元”的評委曹啟泰說。
霓裳曲散之后
“我們不是選秀,而是鼓勵所有人去接近舞蹈,一種釋放自己的方式。”曹啟泰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其實每個人都有跳舞的沖動,舞蹈離普通人很近。”, “當然比賽無疑有著巨大的商業動機,但商業動機的背后事實上是因為人們有這樣的需求。”觀眾孫小姐評價道。
“我最喜歡那個胖子,他跳起來渾身肥肉抖動,但是他的投入和認真,讓人感動。”孫小姐談起她對這個節目的喜好。
那個令人感動的胖子叫做盧景宏,是廣州市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中專二年級學生,170多點的身高,體重達到150多斤。他在朋友那里業余學了一點舞蹈,因為“自己喜歡,就去試試”。
同樣,“胖子”也給羅小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hip-hop跳得很好,比賽的時候放錯了音樂,本來hip-hop節奏很快,放的音樂節奏卻很慢,但他能調整自己的動作與音樂協調,仍然跳得很好。這才是真正找到的跳舞的感覺。”
節目之外,“胖子”說他只能把舞蹈當作自己發泄的一種方式。“我不怕別人說難看,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很大,總是要有一種發泄的方式,就像別人去唱卡拉OK一樣,我選擇的是跳舞,因為跳舞會讓我非常釋放非常開心。”胖子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比起一身不快樂的肌肉,我寧可要你這一身快樂的肥肉。”曹啟泰這樣點評“胖子”的舞蹈,
而2636號26歲的河南姑娘程菊花,被觀眾評價為比著名的“芙蓉姐姐”還要“強”。她從南京追著劇組到長沙,一次次參加初選,她慘不忍睹的“舞蹈”讓評委金星笑得從椅子上滾下來。但她面對鏡頭很開心地說,“我沒有很高的文化,沒有讀很多書,但我喜歡跳舞,謝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
曹啟泰因為實在看不下去把眼睛蒙起來問菊花,“今天被淘汰了以后你還會不會來?”
菊花充滿自信地說,“我會來,我就想問你們下次在哪里?”
很多觀眾對此都有著相同的感受,“跳舞的人真是千奇百隆,先是覺得好笑,但隨后就是有些感動。因為你會感到她(他)在她(他)的舞臺上發光。”這或許也正是讓觀眾動容甚至羨慕的地方。
但霓裳曲終,一切又會歸于平靜。
一位觀眾在CCTV電視舞蹈大賽的頁面上這樣留言:舞蹈大賽讓舞者終于有了展示藝術光彩的機會,這是喜。但是大賽完了呢,他們還會有舞臺演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