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為在世的中國領導人出版傳記,《江澤民傳》還是第一本
2005年2月4日,《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新書簽售儀式在上海書城舉行。同日,出版發行方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譯文出版社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據主要策劃機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施,宏俊介紹,這是首次中英雙語全球同步發行的中國領導人傳記作品,中文版同時印行精裝大字版、精裝普通版和平裝版,在先期舉行的北京圖書交易會上的訂貨量已經超過100萬冊。另悉,該書的韓文版、日文版和繁體中文版等也將于近期推出。
國內第一次為在世領導人出版傳記
“在國內,為在世的中國領導人出版傳記,《江澤民傳》還是第一本。”新聞史學家、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丁淦林說。
中國是一個史學大國,但歷史上素有“隔代修史”的說法。中國人一般不主張為在世的領導人寫傳。
據丁淦林介紹,“以前中國出版過《毛澤東傳》、《周恩來傳》,斯諾上世紀 30年代寫的延安情況后來也被翻譯成《毛澤東傳》,不過,斯諾寫傳的時候,毛澤東還不是作為一個執政黨領導人接受采訪并列傳的。史沫特萊寫的《偉大的道路:朱德傳》也是在朱德去世后才出版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對領導人的傳記比較謹慎。對去世的領袖的傳記,官方也非常慎重,要花大量時間,長期研究才能出版。
他說,這是因為,作為黨和國家領袖人物的傳記,不僅僅反映個人情況,還牽涉對歷史怎么看。從這個意義上講,需要謹慎。把領袖研究清楚本身要花費很多精力,這也是謹慎的原因。
事實上,本書作者庫恩博士在該書的《后記》中也提到了這點,“中國領導人進行自我宣傳被認為是不合適的,雖然官方媒體上不乏語錄和照片的記載,但傳記卻單單被排除在外。”
那么,為什么《江澤民傳》會在這個時候出版發行呢?
復旦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曹沛霖認為,“能允許一個外國人寫中國在世領導人的傳記,并且能拿到中國來出版,這是中國社會和文化開放的標志,是面向世界的一個標志。”
庫恩則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如今成熟起來了,走向了世界……真實的傳記必然會促進國家間的友好關系。”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評論道:“書中生動刻畫了在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領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的形象。所有有興趣更好地理解中國未來發展動力的人都會從書中受益匪淺。”
《江澤民傳》共670頁,全書分為“根基(1926-1989)”、“領導地位(1989—1996)”、“崛起(1997-1999)”、“展望 (2000-2004)”4大部分,共 30個章節,全部章節的標題選自江澤民的原話。中文版由英美文學家、復旦人學外語學院院長陸谷孫教授校訂,談崢、于海江翻譯。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助地王蕾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江澤民傳》由美國蘭登公司出版,1月份在美國上市,作者希望同時能夠出版中英文版本,所以與蘭登公司共同出面找到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洽談合作事宜,選擇上海是因為這里是江澤民工作過的地方。
不是官方傳記
《江澤民傳》一書詳盡介紹了江澤民的人生歷程,尤其闡述和評價了江澤民擔任中國領導人的十多年中創立的歷史功績。
不過,作為一名外國學者寫的書,該書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官方傳記。
中共黨史出版社編輯吳江指出,“官方傳記由官方正式成立的傳記組文獻研究室來做,很少有像外國由記者來收集資料,這是組織上的特點。內容上,以工作經歷為主,不像國外的傳記有生活內容。”
曹沛霖教授也指出,“中國對領導人傳記采取的態度是嚴肅。的,基本不涉及生活方面。”而西方人傳記的特點就是文筆比較活潑,除了寫人物的主要工作經歷外,也要寫很多的生活故事。
《江澤民傳》一書在著重記錄江澤民內政軍事外交活動的同時,也廣泛涉及傳主的家庭生活、業令愛好、人品風格等方面。
在丁淦林教授看來,“這是西方人是用自己的視角,站在他們的角度來寫的一本傳記。”
齊先生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公務員,他告訴《瞭望東方周》,“作為一個曹通讀者,希望傳記盡量接近歷史,能為我們及后人留下研究歷史比較可信的材料。”
按正常的翻譯和編輯流程完成書稿
關于這本書的編譯和出版,施宏俊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是按照正常的翻譯和編輯流程做的,和其他的傳記類書籍的審批方式是類似的,沒有什么特別。”據了解,此書的出版得到了新聞出版總署的批準。
這本書沒有署責任編輯的名字。施宏俊說,“從出版的角度來說,每本書都應該有責任編輯,但也有些例外,這本書從編輯角度來說,主要的責任人是我,但我又是一個出版集團的負責人,我負責出版的書一般不署名責任編輯。”
據《瞭望東方周刊》了解,此書在中國出版時略有刪減。施宏俊介紹說,“刪減的內容豐要是注釋類的,我們認為有些注釋是中陽讀者都普遍知道的,無須再注釋了。西方作者的思維很嚴謹,在寫作中,他的每個山處都會標明,但書在中國出版還是要符命中國國情,符合中國讀者的興趣和習慣。”
了解領袖人物的欲望非常強
《瞭望東方周刊》所接觸的專家都認為,該書的市場反響會非常好,因為。在中國,普通人了解領袖人物的欲望判常強烈。
北京一所高校的學生周麗娜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對于這本書,“還是很行興趣的,至少我自己會買。”
周麗娜最感興趣的是,“我就是想知道他作為一個普通人而不是國家領導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他會不會和了女一起吃飯、外㈩游玩等等。作為[”家領導人,他的公共生活大家都在電視視上看到了,而作為—個普通人,他在電視之外的生活又是什么樣:廣的,我們還不太知道。”
而在更多的人看來,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江澤民的人生故小:與中國巨大變化密切地聯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