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
亞洲需調整政策應對強勢美元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 謝國忠
研究報告《適應強勢美元》
2005年9月30日
利率高升可能導致美國消費需求減弱,將使美元在2006年繼續保持強勢。這意味著強勢美元與低迷的美國經濟并存,亞洲需要調整政策來化解這種情形帶來的風險。
強勢美元和上升的美國利率情況,將使熱錢流向突然反轉。亞洲的中央銀行需要提高利率為投機活動降溫,以化解由于熱錢突然流出而帶來的金融風險。印度、韓國特別需要提高利率以減緩貨幣的增長速度。
強勢美元還將給亞洲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由于能源價格上漲,亞洲的通脹率已經在上升通道中,而強勢美元將使狀況惡化。亞洲央行應該盡快消除負實際利率,以防止人們增加對通脹的預期。過去,盡管通貨膨脹率上升,但全球化帶來的通貨緊縮和央行的信用,防止了通脹預期的增加。這是為什么貨幣管理當局能夠保持輕松的原因。但是,如果通貨膨脹的趨勢在2006年繼續爬高,亞洲央行們將被迫迅速提高利率。
銀行
不可過分依賴次級債補充資本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唐雙寧
“2005中金論壇”演講
2005年9月15日
截至今年6月末,按照2004年初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標準,中國的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已超過30家,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比重超過70%。發行次級債成為許多銀行補充資本的首選渠道。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2家商業銀行累計發行次級債1860億元,計入資本的次級債約占發債銀行全部資本的五分之一。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與銀行資本相對短缺的矛盾,決定了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務補充資本的需求將長期存在,但是,銀行不能把發行次級債當成一棵“搖錢樹”,資本不足時就搖一搖。其次,次級債的成本相對較高。特別是隨著次級債到期日的臨近,次級債將打折后計入資本,這會對銀行帶來更大的財務壓力。
此外,次級債作為附屬資本,其本身抵御風險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別是就一個國家整體金融體系而言,如果次級債大量由銀行機構相互持有,雖然每一家銀行資本充足率都得到提高,但并沒有改善銀行業整體的穩健性。銀行不能認為只要發行次級債、使數據達標就萬事大吉,而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本充足計劃,將外部資本補充、內部資本積累、提高風險管理等方面有機結合。
(全文見《財經》雜志網絡版www.caijing.com.cn)
證券
證券市場應建立正式的法律治理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 卡塔林娜皮斯托
倫敦經濟學院教授 許成鋼
《比較》2005年第19期
在中國證券市場早期發展階段,主要治理機制是以配額制為核心的分散化行政治理結構。在首次公開發行階段,這一機制代替了標準法律治理的功能,配額制提供了激勵,以刺激地區競爭,收集分散的信息。但后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顯示了該機制的局限性。
希望上市的公司發現,可以通過“買殼注資”的方法為自己打開通往金融市場的道路。
這種上市后的資產置換有效破壞了上市前的治理機制,也就是破壞了配額制的基礎。況且,中國已經向非國有企業敞開股票市場的大門,他們不會像國有企業那樣對配額制的行政治理那么敏感。
針對行政治理結構缺陷,今后的主要工作應轉為向尋求建立正式的法律機制。除非中國能有效地克服配額制的不足,并發展形成新的治理結構,否則,中國在金融市場發展階段取得的初期成功可能化為烏有。
三農
縮小城鄉差距關鍵是減少農村勞動力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世界商業評論》
2005年9月29日
要真正縮小城鄉差距,最主要的途徑是減少農民的數量,將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出來,使他們從農產品的生產者變成需求者。
這樣既減少了農業勞動力的供給,也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而留在農村的農民也才能夠擴大經濟規模,提高各種農產品的商品率,從而進一步增加收入。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關鍵在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要多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或在資本密集型產業當中多發展勞動力相對比較密集的產業,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縮小城鄉差距。
為了吸納更多的農民就業,必須大力發展中小企業。
當前的關鍵點是必須解決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要求。必須多發展一點地區性的給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中小銀行,以及在各地多發展一些給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擔保公司。
政府應當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局,給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提供銀行融資的擔保服務,同時建立全國的金融服務體系和給予農民提供適當的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