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與傳統協同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充分利用了‘人’的因素”
維基的聲名也許還更多地存在于百科一類的公益領域,但已有公司在維基的企業應用方面捕捉到了商機。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ocialtext。
作為新協同的代表,采用了維基技術的Socialtext公司,被美國《商業周刊》在線用戶評選為“Best of the Web”中的一員。這一善于捕捉新技術及商業趨勢的雜志這樣評價:“這種新的、實時的協同軟件正在逐步取代E-mail。”
Socialtext是最早將維基技術商業化的公司之一。目前,全球共有二百多家企業和組織正在使用其產品Wikis。而在加速項目周期運轉、幫助組間溝通方面,Socialtext被證明是一種比電子郵件更有效的技術。
成立剛滿三年的Socialtext所倡導的是一種“商業開源”的思想。目前,該公司已實現了贏利,并于今年4月獲得了310萬美元的首輪風投。與倡導服務的Salesforce一樣,Socialtext也獲得了業內的廣泛關注。SAP已對其進行了投資,雙方正在緊密接觸中。近日,《互聯網周刊》特約記者在美國采訪了Socialtext創始人兼CEO Ross Mayfield。
互聯網周刊:你是怎樣想到把維基用于企業應用的?
Ross Mayfield:我的合伙人Adina Levin首先發現了用戶的自下而上的需求模式。事實上對于這種模式,我們在個人電腦、電子制表、局域網、電子郵件、即時通訊,以及現在流行的博客和維基等這些技術中都可以發現。簡單地說,這種模式就是,企業員工不必等待管理層來告訴他們該如何更好地利用這項新技術,恰恰相反,是員工們自己創造性地發現其所能帶來的各種各樣的新使用方式。它們在員工中自下而上地傳播,最后管理層采納和收編這些方式,并將其正式推廣來提高企業的生產力。而我的另一個合伙人、公司的技術總裁Peter Kaminski,對維基技術的前景特別看好。他認為維基技術在為企業提供協同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是一個真正有用的工具。于是我們一起發現了這一商機,成立了這個公司,決定把維基技術全面推廣到企業中去。在過去三年時間里,我們學到了很多方法來利用維基技術為企業創造財富,并同時保持其技術本色和開源根基。
互聯網周刊:Socialtext的特色在哪里?與傳統的協同軟件有什么不同?
Ross Mayfield:“人”。我知道這個回答出自一個技術服務商之口有點奇怪。但的確如此。Socialtext最寶貴的價值就是靠它的使用者們來提供(內容)。舉個公共領域的例子,維基百科全書。它沒有機制來拒絕或刪除垃圾內容。因為這么做會導致誤檢測,從而誤刪有價值的內容,降低維基百科的增長速度。它提供了一些網絡工具來監控網站活動和歷史追蹤(比如,對同一文章保留不同的修改版本)。這就能夠讓維基百科的使用者去監督并刪除垃圾內容。由于維基百科的使用者們能夠共享對資源的控制,他們最終會產生對彼此的信任。維基百科的成功證明,群眾的智慧一向勝過那些既定的專家,而通過維基百科的使用者去監督并刪除垃圾內容則證明,大眾的判斷能力是能帶來價值的。
互聯網周刊:你認為維基技術對電子商務領域的影響有多大?
Ross Mayfield:一句名言說得好,“市場即是對話”。當今美國50%的國內生產總值來源于交易成本,25%來源于搜索成本。新的生產模式往往是在人們使用互聯網創立社會網絡架構時發現的。也就是說,社會總的趨勢導向是,用公眾為基礎的、依靠開源的個人生產方式,來沖擊以市場和公司為基礎的傳統生產模式。總的來說,這種新的模式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交易變得更透明,而且在整個交易系統中,買賣雙方可以通過分享風險和收益建立信任。
互聯網周刊:Wikis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你認為如何用維基來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贏利模式?
Ross Mayfield:我們的商業模式可以稱為“商業開源”。我們提供一個開源軟件版本,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參與更新。而對于那些沒有技術人員的公司,我們提供開源軟件的網站托管,他們可以通過支付低廉的費用來使用這項服務。我們還提供了企業級的軟件版本,讓有興趣的公司可以在整個企業范圍內部署。通過恰當的推廣手段,我們的維基技術可以全面取代靜態的企業內部網,而不僅僅是給企業內的各個工作小組提供一個合作工具。這一商業模式與我們的目標相吻合,即在推廣規模合作中實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