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兩部規章規范汽車進口和銷售
作為《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補充規范,4月1日實施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意在用征收整車關稅來對付“零部件組裝”為主的汽車生產企業;《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則意在規范汽車經銷的銷售渠道。
由于我國的進口汽車零部件關稅與整車關稅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部分企業通過將近乎整車的汽車部件以散件名義進口,在國內進行簡單組裝謀利。《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規定,進口車身(含駕駛室)、發動機兩大總成裝車,以及進口零部件的價格總和達到該車型整車總價格的60%及以上的都構成“整車特征”,海關將按照整車稅率計征關稅和增值稅。
由于汽車賣方市場大量充斥水貨車,導致車主與經銷商以及廠商之間各種糾紛愈演愈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規定,除授權合同另有約定,汽車供應商在對汽車品牌經銷商授權銷售區域內不得向用戶直接銷售汽車。汽車品牌經銷商要實行明碼標價,明示并提供汽車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內容。
大型國企產權不得轉讓給管理層
近年來,管理層通過信托收購、委托他人收購等形式間接受讓企業國有產權的行為日趨增多。但從實踐看,這種間接受讓存在難以了解受讓人真實身份等諸多問題,因此,4月14日出臺的《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對大型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予以明令禁止。《暫行規定》強調,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國有產權不向管理層轉讓,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所屬從事該大型企業主營業務的重要全資或控股企業的國有產權也不向管理層轉讓。
“無污染”、“純天然”等字樣不得濫標
4月1日實施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將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分為“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和“中國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標志”。《辦法》規定,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產品”、“有機轉換產品” 和“無污染”、“純天然”等其它誤導公眾的文字表述。否則一經發現最高罰3萬元。
過度包裝要自食其果
現在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包裝物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報廢后的產品或者使用過的包裝物承擔回收利用或者處置的責任。因為4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指出,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實行污染者負責的原則,產品的制造者、進口者、銷售者、使用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承擔污染防治責任,并明確規定過度包裝的商品要進行回收。
典當抬高門檻降低費率
4月1日實施的《典當管理辦法》把質押典當業務明確分成“動產質押”和“財產權利質押”,抬高了跨地域設立分支機構的典當行的注冊資本,對汽車及房地產抵押典當做出了比以往更嚴格的規定,并且下調了抵押典當月綜合費率。典當行可以藉此解決一直以來因典當質押業務無明確分類而存在的費用收取及操作上的難題,擴大經營、規范操作、提高服務水平。
長虧不倒企業成納稅檢查重點
國家稅務總局3月29日下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提出把“長虧不倒”企業作為納稅評估和檢查的重點對象,分析其虧損的真實原因,加強管理。以核實稅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提高征管水平;分類管理,增強針對性;強化收入管理,注重彈性分析工作;加強國稅局和地稅局的協作配合等手段,對“長虧不倒”企業進行嚴防深查。
宏觀
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發布
——企業管理最高獎“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設立
本刊記者 傅強
“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管理創新”作為主題的“2005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等領導同志出席了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開幕大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
大會由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和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共同主辦,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為大會指導單位。
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執行副會長、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黔貴同志作了題為《以科學發展觀引領企業管理創新》的工作報告。
大會表彰了第十一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工作自1990年開始進行,歷屆成果都反映了我國企業在深化改革和加強管理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本屆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國企業管理的主流和趨勢,為廣大企業工作者提供了學習借鑒的寶貴案例。
會上還頒發了首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袁寶華同志于1983年提出了指導我國企業管理工作的“十六字方針”,即“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為表彰20多年來在我國企業管理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企業家,總結和宣傳中國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設立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并決定在本次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頒發。今年首屆獲獎的企業家是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謝企華,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青島港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今后將每年舉行一屆,每屆評出2-3名。
大會還在友誼賓館舉行了三場企業管理熱點話題專場報告會。諾維信中國區總裁、全球副總裁蔣惟明,伊士曼柯達公司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亞太區對外事務部總經理葉鶯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冀生,分別就管理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東西方管理文化的碰撞與互補和新競爭形勢下企業戰略的風險管理等作了專題演講。
大會還推出了代表企業管理最新思維的《企業管理創新前沿》和“2004年千戶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報告”。
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自2003年起每年舉行一屆,是全國性、高層次的企業家和企業管理工作者的盛會,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受到了企業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次大會將在引導我國企業通過管理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提升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管理讀本”的《科技智囊》將開設專題對優秀的企業管理創新成果進行挖掘與傳播。
全國企業景氣指數一季度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19500家各種類型企業的調查結果: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2.5,分別比去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2.2和3.4點。從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分類景氣指數看,一季度企業生產景氣指數為105.1,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6.9點;企業盈利景氣指數為105.7,下降11.8點;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景氣指數為105.1,下降11.9點。
產業
汽車還在跑龍套
中國汽車市場正轉變為由跨國公司主導、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技術空心化的危險境地。一方面,汽車市場90%份額由跨國公司品牌占領;另一方面,盡管與跨國品牌的合作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但并沒有換回汽車研發的技術。北京大學路風教授說,長此以往,中國汽車工業將演化為這樣的場景:開放形成了一個舞臺,但自己的人都是跑龍套的,名角都是別人的。要結束這種現狀,企業必須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國家還應給予相關的政策扶持。
房地產要節能省地
我國住宅建設過程中,耗能達到總能耗的20%多,耗水占城市用水32%,城市用地中有30%用于住宅,耗用的鋼材占全國用鋼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國總用量的17.6%。住宅建設的物耗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鋼材消耗高出10%-25%,衛生潔具的耗水量高達30%以上,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目前要實現住宅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按循環經濟的要求指導住宅建設。在住宅建設工作中,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抓好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工作,建設“節能省地型”住宅。
家電又刮變頻風
平日里明爭暗斗的家電企業們在節能將成為家電發展大趨勢上達成了共識。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主辦的“2005年中國家電變頻技術與節約經濟論壇”上,海信、美的、小天鵝、格力、大金、三星、LG、華意、美芝、松下萬寶等家電企業共同發出了“推動中國家電變頻技術應用”倡議,倡導家電企業廣泛應用變頻技術。變頻家電的龍頭企業海信、松下、美芝等還共同組建了我國家電行業的首家家電變頻聯盟。
物流 須苦練內功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200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3萬億元,同比增長29.9%;國內物流業實現增加值8459億元,同比增長8.4%;全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為29114億元,同比增長16.6%。與物流業的高速增長相伴的是高額的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超過20%,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與發達國家的現代物流相比,我國物流業在規模、物流基礎設施、體制等方面都存在障礙。為此,專家建議工商企業要整合企業流程,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將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要通過各種途徑,完善網絡,提高服務,要不斷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向專業化發展,即為個別行業提供完備的供應鏈服務。
制造以科技鋪路
我國已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工業附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作為國家核心競爭力關鍵的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制造業的比重偏低,國民經濟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裝備長期依賴進口。基于此,《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完成,為制造業科技發展制定了開放式自主創新、資源節約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裝備設計與制造及系統集成與成套能力、用高新技術促進與提升制造技術水平、培養創新意識人才和高級技能人才等戰略,力爭到2020年進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成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
旅游競爭白熱化
根據“十五”旅游產業總體發展目標,到2005年,我國入境旅游人數將達到850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20萬美元;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11億人次,旅游收入5000億元;出境旅游人數將達到1636萬人次,旅游業總體產出將達到7500億元,相當于全國GDP的5.8%。旅游市場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推動下將繼續快速增長,但由于國內旅游企業弱、小、差、散的競爭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行業重組和洗牌的加劇將使兩極分化的競爭格局繼續凸現,同時外資逐步進入的威脅將迫使旅行社在加快實施集團化、國際化戰略的同時,通過爭奪優秀人才和整合旅游資源、發展特色旅游等策略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