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需要細化
讀了本期《科技智囊》的封面報道,初讀時覺得有些吸引人之處,但深入思考后則認為大家討論的似乎是文化而非管理問題。我個人認為,為有效討論“中國式管理”,首先應當理清思路。
一是為引導討論深入進行,建議對所涉議題進行適當分類。如:可圍繞企業職能,在企業所有權、發展戰略、決策、系統結構、人力資源、薪酬制度、評估、業務流程、信息化建設、質量控制、研發、市場開發、營銷戰略、內部風險控制、政府公關等方面來討論“中國式管理”的內容和特點。
二是討論可延伸至決定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的“中國特性”,但應與關于企業管理的討論區分開。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基礎設施、金融、社會信用狀況、政府支持和服務等方面薄弱;如社會環境: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國特點;如政府監管(法制、規章、執行等)不到位,如中航油案更多地反映了此類問題;如政府經濟政策、新發展觀,“五個統籌”等對企業發展的要求;又如中國的自然和地理環境對企業發展的要求。
三是注重關于中國文化對人和管理的影響,應特別注意區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張和近現代經濟、社會及文化狀況的影響。如《易經》,《孫子兵法》等屬于前者,計劃經濟和平均主義下形成的散漫則屬于后者。
四是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旨在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具有普遍價值,中國式管理只是在此框架下顯現的局部特點。因此建議在企業管理理論的總體框架下討論中國式管理的特點。討論框架可為:
——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管理的范圍、目標和應遵循的普遍原理,形成背景、歷史和派別(歐、美)。
——其他國家(日本、印度等國)管理的特點和作用。
——具有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以及今后展望。
多用心, 少編結
這個冬天雪下得多,入世三年中國企業的故事也多,因為中國太大,企業太多,媒體的眼光自然忙不過來,牛根生、柳傳志、李東生……故事多的可能是長虹,從“長虹易帥”、“趙勇接班”到近期“倪潤峰晚節難保”,加上深入報道一二三、思考一二三,眼光最毒的還是《科技智囊》,已經先人一步剖析起了“中國式”管理。
“中式”管理也許用“家長式”管理更貼切些、更容易理解。早些年我聽長虹的中層干部講:“長虹員工中最大的家族有一百多人”,長虹對四川省綿陽市就業再就業做的貢獻這里不談,倪潤峰曾要求大家熟讀《紅樓夢》這一點反過來證實了這件事。大年初二,在北京某著名軟件公司任要職的小伙子打電話來,說已離開了這家公司,原因是“受不了該公司十幾名創始員工的態度”。“中式”管理中的“家長”努力想一碗水端平,但眼巴巴望著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計的小兒子至今沒有工作,自己又于心何忍。只有搞同股不同權、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心。感情上的距離遠近成了“中式”管理中超過利潤指標的重要追求。
望著這期雜志上的大紅“中國結”,祝愿不太重視管理咨詢的“中國式”企業不斷完善發展“中國式”管理,多用心,少編結。
善解《孫子兵法》
商場如戰場,這顯然是企業兵法風靡世界的緣由。
在本期封面報道中,沃爾沃卡車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吳瑜章對《孫子兵法》進行了實戰性的總結,而《孫子兵法》中所蘊涵的智慧還有待于企業界深度挖掘。
在我看來,孫子所言的為將必備的五德也適合于當今商戰之中的經營者。任何競爭性的活動首先需要的是“智”,而商戰天經地義需要智慧才能。經商活動必須講求“信”,經營者必須在企業內取信于企業員工,在外取信于一切顧客,取信于同行人員,要信守諾言,遵守法規,必須明確經營目的是服務和造福于人類社會,其次才是經濟效益。“仁”,則要求經營者以愛人之心對待自己企業的職工和顧客,所謂“上下同欲”。經營者需要在商戰中抓住良機,積極主動、勇敢穩健地去決斷,此乃“勇”也。企業的管理,當然應該是嚴格的,要使全體職工遵守法度和紀律的約束,這就是所謂“嚴”。
此外,還可以將兵法的計謀思想應用于企業的制定政策;兵法的組織管理、治眾的原則應用于生產管理;兵法的對抗方略應用于搞好產品銷售;并將兵法治軍的組織編制、教育訓練、法紀整頓的謀略運用到提高職工素質、發展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紀律等方面。
2005年2月期《科技智囊》最有價值文章
諾基亞:本地化目標是實現全球化作者 楊云龍
上榜理由:諾基亞在摸索中逐漸解決了人力資源、文化差異、制造成本、渠道建設、政府公關、資本重組等諸多問題,有的現在也是在解決的過程之中,甚至每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都需要重新在中國尋找答案。
你會用“指標”管理嗎?作者 蔡巍
上榜理由:運用“指標”進行管理,其中存在著非常多的復雜的問題,本期我們將對指標的操作性、指標如何分解及尋找關鍵業績指標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管理咨詢,職業還是行業作者 傅強
上榜理由:要想讓中國的管理咨詢不但成為一種職業,還要成為一種健康成長的行業,我們需要做些什么?
《孫子兵法》:跨國公司的商戰寶典作者 馮宗智
上榜理由:市場就是戰場,不懂市場戰爭學的企業家,不可能帶領企業在長期市場競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沃爾沃卡車的競爭策略別出一格。
中國企業家的內省與外秀作者 李志軍
上榜理由:20年成長經歷讓中國一批的優秀企業更加成熟,無論是對成功的反思,還是對失敗的總結,對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成長都有很強的啟示作用。
我們是否要回到從前?作者 “智囊理實”管理論壇嘉賓
上榜理由: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如何將中國式管理很好的運用?如何借鑒古今中外的管理方法?“智囊理實”管理論壇討論讓這一話題更加深入。
讓員工與企業一起達標作者 高強
上榜理由:考核時,人員基本上都實現了目標,績效都很好,但企業并沒有實現其戰略目標,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秘密”可以從資產負債表里看出來作者 于久洪 劉小娟
上榜理由:資產負債表被稱為企業的“快照”,其反映的內容全面、深刻、本質,作為企業家、政府監管者、投資人以及債權人等不可不察。
當上司錯了的時候:是接受還是抗爭作者 李政權
上榜理由:如果你是屬于習慣接受,又或者是習慣反抗錯誤決定,而非其他類型的管理者的話,你就可以從本文的內容中,找到那些可能對你有用的建議。
如何與巨人作戰作者 楊云龍
上榜理由:盡管成立還不到十年時間,但BEA卻不斷創造奇跡:市場份額上擊敗IBM,發展速度上超過微軟,持續增長方面打破甲骨文紀錄,后來者如何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