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為意識到“讓思科畏懼的華為”比“中國的華為”更具備商業的進攻性時,這表明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已到達一個高端層次。雖然對大多數羽翼尚未豐滿的中國企業,這個目標目前似乎遙不可及。但華為畢竟是他們的一面旗幟、一座燈塔,引領著他們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當麥肯錫的咨詢專家為中國企業指明國際化的4種路徑時,位于更前端的一個岔路口,被人們忽略了。與那些造價昂貴的高速路相比,這是一條“羊腸小道”,多少有些狹窄,多少有些迂回,但對一些處在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說,它是一條通往國際化的助跑道。
1948年在英國帝國大學發起成立的國際非盈利性和非官方組織——愛因斯特(IAESTE)的宗旨是為世界各國實用性學科(理工科及商科)的大學生,提供在所在國以外的專業實習、實際工作經驗和短期培訓的機會;同時,也為跨國公司、科研機構和工商企業提供獲得世界各國優秀人才的機會。
愛因斯特項目給中國企業帶來一個新的思路: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人才的國際化,未必只有起用高成本的“空降兵”一條路可走,直接引進國外低成本的中低端人才,這對中小企業而言,也許才是一條更現實的出路。
自2000年正式在中國啟動以來,經過4年多的成功運作,愛因斯特幫助中小企業及高校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國際化的作用,已漸漸被中國的企業和高校認同并接受。
國際化氛圍的催化劑
跨出國門,走向國際,是中國加入WTO后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對中國企業而言,國際化如今已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以什么方式來發展、壯大自己?如何實現國際化?更多的中國企業在關注選擇一條什么樣的路徑實現國際化,才能獲得成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美籍華人吳少海把愛因斯特項目帶到了中國。
當2003年的某一天,華信郵電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鋼聽到吳少海提起愛因斯特時,“聞所未聞”是他的第一反應。吸收外國實習生來企業工作,有什么用?李鋼對愛因斯特的懷疑,在中國企業家的圈子里相當普遍。
懷疑歸懷疑,因為業務發展的需要,2004年李鋼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愛因斯特中國要了6名外國實習生,他們分別來自德國、西班牙、巴西、塔吉克斯坦等國。2個月之后,李鋼發現公司發生了看得見和看不見的變化。
看得見的變化是,在公司內部,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口講英語了。長期以來,書面英語的流行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個標志,而使用口頭英語溝通,幾乎在中國企業里看不到,因為沒有這樣的必要,也就沒有這樣的環境。而外國實習生的到來,對中國企業最大的改變,首當其沖就是內部語言環境的改變;另一個看得見的變化,來得更實惠。本來外國實習生是來企業接受培訓的,但由于他們的開放思維、敬業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富有成效的創新,使華信公司決定“反客為主”,讓這些實習生來培訓公司的員工,這樣做的結果是“一石二鳥”,既省去了培訓費,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看不見的變化是,公司的企業文化似乎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更開放,更人文,讓他或多或少的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國際化氛圍。
2004年11月,李鋼去上海參加愛因斯特中國第二屆年會時,還帶著另一個目的——現場招聘外國實習生。嘗到了甜頭的李鋼對《中國新時代》說,愛因斯特對中國企業最大的幫助在于它有助于縮小中國企業與國外的差距,在中國企業與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并不是所有的中國企業對愛因斯特都是一無所知的。專營電子制造服務的天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級招聘專員鄒慧群告訴《中國新時代》記者,他們公司老總是從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過來的,他在貝嶺時用過愛因斯特的學生,對這個項目印象不錯。天弘公司最看重的也是愛因斯特為企業所帶來的“國際化的氛圍”。
國際化人才的招聘渠道
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就有傳言,為了聯想的國際化,柳傳志意欲調換楊元慶。當12月9日聯想正式宣布楊元慶改任董事長,由IBM的PC高管接任新的CEO時,聯想急需國際化人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對此,柳傳志也坦誠:對于最高層的人才,即戰略制定和實施的人,聯想與中國的其他企業一樣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目前聯想內部能帶領一支隊伍走出去的戰略性國際化人才是稀缺的。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問題千頭萬緒,各家有各家難念的經。聯想這樣的重量級公司面臨的是高端人才的國際化瓶頸,而更多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則是國際化意識及國際化視角的局限問題。但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可以人的國際化一言以蔽之。解決人才國際化的方案至少有兩個:一是缺什么補什么;二是從源頭抓起,從招聘做起。
和李鋼一樣,想借愛因斯特中國第二屆年會的東風,進行現場招聘的鄒慧群在大會接近尾聲的時候,在大會的接待處擺起了臺子,支起了易拉寶,此次她要為天弘公司的上海研發中心現場招聘2個人。在此之前,天弘公司從愛因斯特中國引進了2名外國實習生,其中,波蘭的學生已結束實習回國,另一名德國學生的實習合同雖也已到期,但經雙方協商,公司將繼續留他2個月。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追求人才的國際化,不可能不計人工成本與招聘成本。從愛因斯特引進外國實習的成本是否過高?李鋼的回答是,“他們的待遇跟其他中國員工一樣”。即使這樣,對有些國家的實習生來說,“可能還比在他們本國的待遇要好”。
經過幾個月的嘗試,華信公司感到,愛因斯特可以作為國際化人才的補充渠道之一。對現在正在實習當中的來自巴西的羅納爾多,華信公司已經內定將他留下來聘為正式員工。2005年,華信公司計劃從愛因斯特中國引進10名外國實習生,主要為計算機、通信技術和經濟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除了不增加企業的成本,“外國實習生的動手能力普遍強于國內的實習生”,這是這些中小企業樂于接受愛因斯特外國實習生的另一個原因。
市場潛力
愛因斯特外國實習生能為中國雇主創造多少價值,決定了這個項目在中國市場的潛力。
案例1:浙江某制造型企業,2001年接收幾名德國實習生,企業老板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2002年該企業老板訪問德國時,德國實習生積極協助其與德國公司洽談合作,并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企業老板感嘆:愛因斯特給我們找來了優秀的“駐外大使”。
案例2:北京某通信企業第一次嘗試接受捷克實習生時,將一個一直沒有人力執行的高難度短期項目交給他,本來并沒指望他能完成這個任務,沒想到這位實習生找到自己的導師尋求幫助,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這個項目,使企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案例3:一名瑞士實習生在浙江某企業實習期間,根據自己原來在瑞士企業的實習經驗,提出了對車間生產線的改進建議,并在實習結束時作了一個系統的報告交給企業主管,這份報告讓企業主管第一次意識到:一直以為已經成熟的生產線,還有這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為此,企業的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
此外,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接收了一名瑞士的實習生,實習期間他就已能夠單獨負責軟件開發;上海匯眾汽車公司2004年接收了5名愛因斯特實習生,其中的一人現已擔任項目經理。
事實證明,愛因斯特的吸引力在于,科研機構和企業可通過參與這個項目,得到所需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對于發達國家,該項目提供了一個吸引國際人才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企業創造多元化的工作氛圍;為企業獲得開發國際市場所需的人才和市場信息。
不久前,挪威首都最大的一家醫院找到愛因斯特中國負責人郭涵芳,要求她提供1名做軟件的中國實習生,實習期限長達一年半。經詢問,他們的這個軟件產品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郭涵芳說,類似的例子還有一些,大約占到總量的10%。這種情況在2002年時還沒有發生過。境外的跨國公司已經開始把愛因斯特項目作為一條海外優秀人才的招募渠道,郭涵芳認為,“這是一個新的趨勢”。
對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企業,可以在花費較少的情況下,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中低端國際化專業人才;可以通過引進短期工作的外國實習生,了解國際市場和先進國家的管理和專業信息;企業還可由此建立國際人才網絡。
最近,上海中房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因“荷蘭城”項目的需要,找到愛因斯特中國,要求把自己的員工派往荷蘭實習。讓愛因斯特中國更加意外的是,不久前天弘公司甚至將一部分校園招聘工作外包給自己。12月9日,愛因斯特中國在華東理工大學為天弘公司舉辦了一次招聘會,現場一次性收到近150份簡歷。
不言自明,愛因斯特是一個花費少、收獲大、一舉多得的人才選擇渠道,是企業、學生、院校“三贏”的項目。
李鋼認為,目前中國企業的水平接近于一些中等國家的企業標準,因此,與中等國家專業人才的交流容易實現成功對接,而且這對各自的國家和企業都有好處。據郭涵芳分析,愛因斯特目前在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加速期”,不僅中國企業、高校和學生的需求在迅速增長,而且要來中國的境外企業和學生,也在快速增長。一旦在中國落戶的世界500強也進入這個渠道,李鋼說,這個市場“將會成倍地增長”。同時,李鋼認為,中國目前的一些相關配套政策還未跟上,中國企業正式聘用國際人才還存在著種種障礙,比如辦理外籍人士的工作簽證還“很煩”。
但正是因為外國人的工作簽證手續尚未簡化,持旅游簽證的外國實習生,就將別無選擇地成為中國企業解決引進國際化專業人才的一條“旁門左道”。
鏈接
關于愛因斯特
·英國帝國大學(Imperial College)發起,1948年成立的國際性非盈利組織,目前擁有95個成員國、4000多家全球企業會員,包括:微軟、通用電器、可口可樂公司、杜邦公司、惠普公司等,
·宗旨:開展并推廣共同造福于學生、院校、企業的交流項目。
·合作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經濟社會協會、聯合國安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工會、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美洲組織、歐盟。
愛因斯特的運作方式
·每個成員國的企業給國外的愛因斯特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實習內容、時間長短、工資等,各國愛因斯特歌劇企業的要求選拔合格的學生。
·每年的1月中旬愛因斯特年會上各國代表團交換培訓機會,交換遵循一對一原則。
·各國愛因斯特組織負責安排本國學生的選拔、送出及前來實習的外國學生的工作住宿安排。
愛因斯特在中國
中國于2000年加入該組織,目前參與企業分布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地。
愛因斯特中國對參與企業的選擇標準:
·具備良好的工作環境(包括語言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企業。
·具有較高的商業操守和良好的社會公眾形象的企業。
·提倡學習、創新、進步的主流文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