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電子百強排名前十的京東方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大幅度虧損,這從側面反映出上半年我國企業利潤增長的一個主要變化趨勢,在經過2003~2004年投資高增長、企業迅猛擴張帶來的利潤高漲后,企業整體盈利能力開始下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專家預計,全年利潤增速將回落到20%左右,中國企業正在進入利潤的冬天,專家表示,我國企業利潤增幅回落將持續下去。對此,中國企業除靠行政支持即政府采取相關措施,幫助企業步出利潤下滑難關外,自身還應采取一定的措施,想方設法走出困境,而中國企業應采取怎樣的應對之策,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方法:
調整發展戰略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受“船大更好抗風浪”的影響,非常重視發展速度,拼命擴大規模,千方百計做大,今天收購這,明天并購那,國內、國外、令人眼花繚亂。忽視經濟效益,急速的擴張是擴大了企業的規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競爭力,但也使企業的負債率提高,尤其是隨著銀行信貸的收縮,必然抬高資金成本,這是很多企業造成虧損的原因,產品增加了,銷售收入提高了,盈利水平卻下降了,再加上規模擴張以后的整合措施等的不到位,更使擴張以后的企業矛盾重重,影響利潤。另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產品已向差異化、多元化發展,而部分企業卻看不到這個變化,不能順應這個潮流,及時調整企業的營銷策略,致營銷失當而虧損;有的重視市場占有率卻忽視利潤;有的大打低水平價格戰,“市場對市場,工廠對工廠”全面比拼,造成產業鏈每個環節的陣痛,過度競爭,原料漲價,產品降價,造成利潤率下降,形成虧損。中國企業要步出利潤下滑的難關,就要調整發展戰略,首先應改變一味“求大”的做法而向“求奇”、“求精”發展,謀求差異化生存之道。要講求營銷策略,順應市場變化趨勢,增加產品差異化錯位競爭,以差異化求生存、求發展;要理順原料供求關系,理順融資渠道,理順土地、人力成本等關系,以增加效益,提高利潤。
進行技術創新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新技術滲透到商品各環節,誰率先進行技術創新,擁有先進技術,生產出成本更低、效用更大、更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誰就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就會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被市場淘汰出局。特別是技術創新大多具有高效低耗,較少影響環境的特點,因而可以提高效益。因此,中國企業要步出利潤增速下滑難關,就要進行技術創新,抓住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應從四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以新品開發為聚焦來確定技術創新的項目和內容,使技術創新成果最終都輻射到實物化的上市新產品上,以獲得理想的市場效益;其次,通過因“市”利導,開發領先市場的創新需求產品,使技術創新取得最佳開發成效;第三,積極締結“產學研聯合一體化開發”的開放式科研機構,壯大企業技術創新的實力,以超前、領先的科研確保領導市場消費潮流的高新技術產品的順利開發,以實現創造新市場的技術創新目標;第四,以人才創新為動力,提高現有人才知識含量,積極引聘高層次人才,盤活人才資源,創新人才結構,激勵人才創新。以此提高效益,加快速度,調整結構,優化配置,實現企業要素的最佳組合,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加強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應是企業關注的核心概念,因為用同樣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更優的產品,或者用較低的成本生產出同樣質量的產品,如果不在成本上下功夫,只研究諸如人力資源之類的戰略,結果可想而知。企業要步出難關就要加強成本控制管理,要在企業牢固樹立成本意識,實現由粗放管理向集約管理的轉變,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堵塞管理漏洞,最大限度合理地利用資源,緊緊抓住市場成本管理,找準降低成本的著力點,可采用“量、本、力”方法進行挖掘測算、篩選、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可制定出目標成本指標,層層分解細化,按體制落實到有關部門;可建立承包考核機制,根據利益拉開分配差距;可通過多家比價法、市場調查法、質價均衡法、成本測算法、公開招標法等對企業原材料的供給、供貨商的確定、工程的建設等進行成本管理;可以制定具備優勢的競爭價格為起點,以合理的盈利水平為依據,倒逼產品目標成本,并將目標成本分解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同時與各自的經濟利益相聯系,以調動企業全體職工挖潛成本的積極性,達到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加快并購重組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經濟體制改革,我國企業并購重組經歷了一個逐漸發育、成熟、不斷完善的過程,從半企業性、半行政性的企業聯合兼并、收購,到以公司形態為特征的企業并購及今天的大規模重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轉型、體制轉軌、股份多元之下的企業并購出現,表明中國的并購已進入全市場化的轉變整合期,但由于我國目前產權政策尚不到位,市場經濟體制沒有完全建立,尚存在不少問題,尤其當前我國企業要步出利潤下滑難關,就要加快并購重組步伐,要從提高業績為主的財務性并購重組,發展到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主的戰略性并購重組,要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使之成為企業優勝劣汰、產業結構調整、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要通過并購重組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行業集中度;要根據國家鼓勵并購的政策范圍,跨地區、跨所有制并購;可將經營不善的企業交由優勢企業托管,可以名牌、名廠、名人為龍頭進行資產重組,達到擴大資本,調整結構,盤活存量,在并購重組時,應注意經營戰略和組織結構的整合、經營管理和技術方面的整合、人力資源的整合等;應放遠眼光,重組并購不僅僅要盯住國內市場,還應轉向國際市場。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大開放力度,搞好國內外跨經濟區域的整合,進一步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迅速擴大自己的規模,行業集中,提高經濟效益。
重塑營銷策略
營銷創新是國內外企業非常重視并實踐較多的課題。近年來,在這方面國內外也創出了許多成功經驗,如隨著上市產品知識含量不斷提高而進行的知識營銷、隨著網上電子商務廣泛開展而進行的網絡營銷業務外包、隨著名牌經營出現國際一體化大趨勢而進行的全球范圍內知識品牌的“相互定牌,聯盟競爭”等均取得了較大成功。加入WTO后,面對國內市場國際化,全球市場一體化的競爭和壓力,中國企業也在不斷調整營銷策略,以適應跨國競爭。
中國企業要步出利潤下滑的難關,就應重塑營銷策略,打好營銷創新仗。要創新營銷理念,營銷不等于推銷,營銷功能的發揮須依靠綜合營銷戰略的實施,營銷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營銷正確運作制導于系統思維,營銷生存離不開客戶,營銷命脈維系于客戶關系,營銷導向準確的市場信息、營銷潛力滿足于用戶潛在需求,營銷個案創新需要“金點子”,營銷整體推進應立足于全面策劃,營銷受銷對象是顧客,營銷接受度提高來自于企業與顧客的換位思考。營銷關鍵全在于“賣什么”,營銷滲透力蘊藏于企業全員的知識營銷,營銷行情的變性大,營銷長期穩定取決于能否時時刻刻把握商機,營銷推進主要由企業能動進行,營銷發展有賴于引導消費和創造顧客等,從創新理念出發,實施營銷創新舉措,增強銷售,提高效益。
提升管理水平
我國企業目前由于管理思想、體制、方法等的滯后,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管理不適應癥”,影響著企業的效益,影響著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在這方面,作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主要承擔者的企業家,要確立管理技術就是效益的觀念,強化管理創新意識,要認真學習集群技術、虛擬技術、模糊技術、適銷技術等高新管理技術,并據此對企業傳統管理技術進行改造。通過各種高新管理技術綜合運用,推進企業生產管理創新,現場人流、物流、信息流有序推動,減少工時、工具浪費,防止設備效能發揮不足;推進質量管理創新,全面進行網上標準查新,以零次品為目標,強化質量管理,打出質量信譽牌子;推進物資管理創新,“模糊確立”物資采購計劃,實行招標采購,科學制定消耗定額,嚴格杜絕跑冒滴漏;推進財務管理創新,引進先進財務軟件,建立科學運籌準則,資金運行的指導、監探和投向定位及適時調度都按準則運籌,消除各種隱性自流;推進人才管理創新,堅持學用對口,防止人才顯性或隱性閑置,積極發現和啟用各類人才,充分發揮創造潛能;推進產品、技術的研究開發創新,堅持市場導向原則,按市場機制要求實現供需雙方利益相對均衡的性價比,加快技術創新從商品化到適銷化的轉變,使其達到“用戶滿意,企業賺錢”的技術水平。總之,通過提高管理水平,為企業運行提供良好條件,實現效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