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致力于效忠這種積極的雙贏局面,保持我們友誼的完美無缺,續寫這件增長的事業。”在迪斯尼公司歷史的關鍵結合點,邁克爾·艾斯納寫信給他最要好的30多年的好友邁克爾·奧韋茲時這樣說。這是1996年秋天的事,正值奧韋茲50歲生日,這家公司的總裁職位也將降臨到他的頭上。作為CEO和董事會主席的艾斯納也正準備為奧韋茲舉辦一場Party。
同時,艾斯納也正準備解雇奧韋茲。欺騙他,讓他從索尼公司出來,然而當奧韋茲作為好萊塢如日中天的經紀人的余威正要退去的時候準備開除他。“態度是公允的”,艾斯納這樣自述。然而即便在擊倒奧韋茲之后,艾斯納還口口聲聲地說,解雇的事并不會發生在朋友之間。
這本書描述的是在艾斯納掌控之下不斷的斗爭、沖突和爭吵。不時的被偶然的惡臭(《珍珠港》),金礦(《獅子王》)、或者失去的機會(《黑道家族》)所打斷。它告訴了一個骯臟的,充滿火藥味的,完全和它自己的“七個小矮人”故事相同的故事。鬼鬼祟祟、尖聲怪氣、進取、渴望、貪婪、骯臟、充滿陷阱,而白雪公主卻沒有出現。
作者斯圖爾特對艾斯納先生也有些好評(艾斯納才華橫溢,引人注目和滑稽),他把這些放在了書的結尾。剩下的部分是一個冗長枯燥的故事。
“你已經解雇他了。”
“我并沒有打算解雇他,你雇用了他,你解雇他。”
自從最突兀和狂暴的迪斯尼放逐之戲(奧韋茲和杰弗里·卡岑伯格被免去迪斯尼總裁)在公眾面前上演玩耍它們前任老板的把戲,這樣的傳統形成之后,這些最激烈的情節并不是什么新聞了。
不管怎樣,他們被仔細推敲著,有些細節仍被重復著。其中有一個值得記憶的話題(從卡岑伯格對艾斯納的訴訟證詞中),艾斯納在公開回應中,無法思議毫不知恥的自夸:你不認為這個啦啦隊長和卡岑伯格先生只不過是對空高射炮的炮頭嗎?
這本書描述了迪斯尼“達爾文”進化般的企業文化。邁克爾喜歡把六頭公牛放在一起,看其中五頭殘酷的死去。這一幕在迪斯尼董事會上經常上演。不過迪斯尼在電影、戲院、電視、主題公園、運動、商品促銷、出版、網絡甚至更多的地方有著廣闊的空間,這些巨大的成功如果不能說是艾斯納鼓動的話,也是在他的支持下獲得的。但這樣的成就同時也成為了他自負和驕傲的一些經理人放肆的理由。
邁克爾·艾斯納拒絕在5分鐘內少于50億美元的出價,與羅伊·迪斯尼(這位創始人沃爾特·迪斯尼的侄子,是艾斯納最懷恨的敵人,也是討伐艾斯納先遣隊的一員。)結盟的一位經理人抱怨道。美國有線電視營運商Comcast曾打算收購迪斯尼,艾斯納沒有和任何一個董事會成員商量就草率地拒絕了。
作者斯圖爾特有價值的觀點是什么?他進行了適當的接觸,但沒有顯示出已經過篩選。他在迪斯尼里作為傻瓜演員非常受歡迎,并曾被邀請在重大會議中跟隨著艾斯納。他為艾斯納和托尼·施瓦茨合著的自傳記述,擁有許多途徑接觸到重要信息比如艾斯納寫給他個人律師的備忘錄等。
斯圖爾特的概括綜述非常的認真謹慎,甚至超過了他的才能。要說這本書有些地方類似于辦公室用的Powerpoint,它呈現頻繁地發生在利己主義間“誰先告發誰”的斗爭,就象音樂劇的座位一樣,經常被輪流著坐。
《迪斯尼之戰》并沒有什么巧妙的結構,它所依靠的是按年代順序排列的一些章節。由于高層之間相互告發及其必不可少的隱去名字,本書的一些描述也是不清晰的。斯圖爾特有時表達的是斗爭雙方的觀點、看法的混合物,有時他重復著閑談或者夸張的東西,同樣作者在書中也有些彌天大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