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金磚四國”金光閃閃,讓區域經濟成長率全球第二的中東地區被迫躲在陰影下,但事實上,已經悄悄延燒的中東熱,更熱。
隨著中國經濟綻放萬丈光芒,全世界的中國熱可說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很少人注意到,中東地區去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5.7%,僅次于亞洲的7.1%。在油價高漲的今天,即便有人注意到中東地區經濟成績亮眼,可能也會被歸因為“油價漲這么兇,中東當然賺翻了。”
無可諱言,石油收入陡增,的確讓中東口袋豐厚。中東地區去年石油收入激增了35%,以沙特阿拉伯為例,石油產值占了該國GDP的32%,可想而知,石油收入的豐歉,對整個沙特阿拉伯的經濟影響有多么大。
但如果因石油而忽略中東國家產業改革的成效,可能會讓企業錯失大好商機。中東國家近十年來努力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正是過去兩、三年來中東經濟表現亮眼最主要的驅力。
西方企業及投資人對中東市場的興趣,從“華頓全球家族企業聯誼會”今年初舉行的首屆年會,竟舍成員最多的美國,而跑到萬里之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迪拜去辦,可略窺一二。這個聯誼會,成員全都是美國最頂尖的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畢業,經營家族企業的校友。這些身價動輒上億的企業家跑到迪拜,并非為了去住住杜拜那一家全世界唯一的七星級飯店,而是挖掘中東的投資和商業機會。
他們看上的,是過去兩年多以來,中東地區經濟快速成長、股市勁揚、新股掛牌接二連三和房地產市場熱鬧滾滾。
近百年來,石油固然是上帝給中東的禮物,卻也等于對中東下了過度依賴石油的詛咒。天然資源遠遠不及中東的亞洲各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先后起飛,中東卻猶像溫水煮青蛙般依戀得來容易的石油收入,導致教育發展落后,民間創業氣息微弱,政治結構不利經濟發展等等的“報應”逐一浮現。十五年前,部分國家開始覺醒。
“民間投資熱得不得了,因為在西方投資越來越沒賺頭,大家都跑這兒來了。”區域性投資銀行約旦投資銀行CEO亞桑(Azzam)如此形容中東地區的投資熱。“銀行、電信、交通、醫療或教育,所有的民間部門去年表現都非常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