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他——皮肯斯,點燃了油價竄升的火箭。
2004年最吸引人們眼球的事件莫過于全球油價的一路狂飚,它所產生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它的始作俑者皮肯斯雖不像金融大鱷索羅斯那樣在華爾街赫赫有名,但經歷了油價狂飚的洗禮,人們應該會像記住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元兇”那樣,記住皮肯斯這個名字。
與石油結緣
皮肯斯出生于1928年,一輩子同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靠石油起家,借石油發跡。
據說,皮肯斯找的第一份工作就與石油有關。皮肯斯早年就讀于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專業系,1951年大學畢業后先是在一家煉油廠實習了一段時間,隨后跳槽到菲利普石油公司從事地質勘測工作,月薪只有區區290美元。長期的野外工作很快讓皮肯斯感到枯燥厭倦,于是在1954年離開菲利普石油公司去做石油經銷商。
然而,一直想自己當老板的皮肯斯似乎不甘心就這樣給別人打工,所以在1956年向人借了2500美元,加上自己的積蓄,同另外兩個伙伴合作創辦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石油勘探有限公司,28歲的皮肯斯出任董事長。
公司創辦初期,資金嚴重不足,因此也就沒有能力自己去鉆探油井,只能依靠出售探測到的礦井信息并收取一定比例的礦井收益來維持公司的日常運作。
1958年是皮肯斯時來運轉的一年。這一年,皮肯斯說服一批投資者,出資讓他的石油勘探有限公司鉆探所發現的礦井。皮肯斯沒有讓投資者失望,公司在隨后的16次探測中共發現了8個氣井和一個油井。皮肯斯賺到第一桶金,并因此而名聲大振。
1963年,皮肯斯原先的合作伙伴聲稱要出售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而皮肯斯手中的資金遠不夠買下這些股票,但又不愿看到股票落入別人手中。好說歹說,合作伙伴同意皮肯斯用三年時間分期付完這筆巨款。不過,合作伙伴威脅說,一旦皮肯斯不能如期付款,他就會謀求接管公司。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皮肯斯決定將石油勘探公司同埃爾特爾石油燃氣公司合并之后一起上市,公司的名字也被改成了梅沙石油公司。梅沙石油公司上市不僅獲得了足夠的資金,而且也促使公司的業績穩步增長。5年以后,總收入達到620萬美元,凈收入為150萬美元。
從石油家到金融家的變幻
到1981年,梅沙石油已經發展成為一家較具規模的石油公司,資產總額超過20億美元。但是,由于當時石油市場供大于求,油價持續下跌,公司因此而陷入困境。精明且善于投機的皮肯斯意識到,直接從事石油勘探開采業務的油水已經不大,因此開始瞄上其他大型石油公司,開辟了靠惡意收購其他石油公司賺錢這條新的生財之道。
當時,皮肯斯往往將目光鎖定在那些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的石油公司,盡管對方的業務經營規模比自身大許多倍,但他仍敢于發起挑戰。當年受到皮肯斯威脅的企業包括城市服務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美國石油公司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頭。
先買下目標公司的部分股票,然后威脅收購該公司,并且通過人為炒作來抬高有關目標公司的股價,或最終迫使目標公司以高于市價的價格回購其所持的股票,這是皮肯斯慣用的手法。《金融世界》雜志當時就這樣評論過皮肯斯:“他已經從一個石油商變成了金融家,在華爾街掀起了一股狂潮。”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企業購并市場上,皮肯斯是一位令人生畏的“公司襲擊者”。皮肯斯稱自己善于利用股東權利來對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進行施壓,但其他人則認為皮肯斯是地地道道的“投機商”和“麻煩制造者”。從1982年到1986年的四年間,皮肯斯通過這種方式為梅沙石油公司賺取了十多億美元的利潤。截止1986年9月底,他的個人資產也增加到1.07億美元。
癡迷投機炒作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1996年,皮肯斯因在天然氣價格的一場豪賭過程中下錯賭注,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結果靠購并起家的梅沙石油公司自己也被其他公司購并。皮肯斯也不得不離開。
不過,在失敗面前,皮肯斯并沒有躺倒不干。他說:“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退休,我就是喜歡工作”。皮肯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投機帶來的強烈刺激令皮肯斯對投機炒作著迷。1997年,皮肯斯建立了BP資本公司,下設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和BP資本能源股本基金這兩大基金。皮肯斯建立的能源投資基金,實際上就同其他對沖基金一樣,將從富有投資者那里獲得的巨額資金,在能源期貨市場上對石油、天然氣、取暖油及汽油等商品進行豪賭投機,以為投資者帶來巨額暴利。
然而,也許是由于初次進入能源期貨市場經驗不足,BP能源商品投資基金在1997年和1998年兩年中的經營狀況十分糟糕,出現嚴重虧損。
投資大戶西蒙斯于1997年在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中投資了500萬美元,到1998年曾經縮水到40萬美元。西蒙斯稱他當時擔心這筆投資有可能會顆粒無收。然而,在隨后的五年中,皮肯斯不僅幫助西蒙斯把本撈了回來,而且還使他獲得了1.5億美元的投資回報。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投資者如在7年前投資100萬美元于BP資本能源商品基金,那么目前就可以獲得2200萬美元的投資回報。
由于他在石油市場上的影響力,皮肯斯被業內人士稱為“油神”。皮肯斯稱自己是當今世界上“最幸運的老頭”,目前是他一生以來最幸福和最富有的時段。他坦承自己在70歲以后所賺的錢要比他70歲以前的幾十年都要多,僅自70歲以后所交的個人所得稅就占其一生中所交個人所得稅總額的75%。
如今,皮肯斯雖已有76歲高齡,但在石油市場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豪賭投機的勁頭十足,并且表現得越來越老練,越來越貪婪。
高油價是豪賭出來的
進入2004年,皮肯斯將投機目光轉向石油期貨市場。他預測,世界石油價格在回落到每桶30美元之前將會漲破每桶50美元的大關。
皮肯斯在作出上述樂觀預測之前就已經在石油期貨市場上進行了相應的運作安排,在石油期貨價格低下時大量買進。他的預測再度抬高了石油價格,油價在隨后的幾個月中上漲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機在市場上拋出,結果獲得了約7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在緊隨其后的油價回落過程中,大多數對沖基金從石油期貨市場撤退,而皮肯斯卻在油價跌到每桶45美元時再度進場“下注”,他炒作的價格目標是每桶60美元。
10月25日,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到每桶近56美元。
近幾年來,皮肯斯一直在唱高能源價格。皮肯斯持續唱高能源價格事出有因,能源價格上漲,對他這位做能源商品期貨“多頭”的投機商來說是利好因素,同樣能源價格上漲也會使能源公司利潤收入增加,皮肯斯對能源企業股票的投資就會升值。
與布什的默契
皮肯斯為何能夠對油價作出如此大膽的預測?皮肯斯為何在多數分析師預測油價可能走低的情況下敢在石油期貨市場做“多頭”?
分析人士指出,皮肯斯這樣做其實并不完全是一種莽撞行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炒作安排,因為皮肯斯相信布什政府不會采取措施來壓低油價。有關人士甚至認為,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與靠石油發跡的皮肯斯在維持高油價方面的配合是相當默契的。
一方面,想要連任成功,布什離不開像皮肯斯這樣的美國石油大亨的大力支持捐助;另一方面,作為回報,布什就必須默許石油價格持續走高,以讓支持他的這些石油大亨得到實際的利益好處。
在這輪油價上漲的浪潮中,美國政府從容不迫的反應耐人尋味。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漲,有可能威脅到美國及世界經濟復蘇,一些有識之士強烈呼吁布什政府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以穩定油價。然而,布什總統卻死活不干,反而一直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買入石油,以增加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
有人稱皮肯斯是布什競選總統運動背后的“無形之手”。2004年8月上旬,美國退伍軍人組織“快艇老兵求真相”編寫《不適合當司令》一書,指責克里夸大了自己的戰爭英雄形象。據說,僅皮肯斯一人就向“快艇老兵求真相”組織捐助了50萬美元,用于拍攝反克里的政治廣告。此外,皮肯斯還為布什的其他競選廣告慷慨解囊。除資金支持外,皮肯斯還與布什所屬的共和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號稱布什“大腦”的白宮首席政治顧問羅夫是皮肯斯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