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叫“窮則變,變則通”。假日酒店創始人凱蒙·威爾遜的故事也印證了這個道理。
從爆玉米花到住宅建造商
凱蒙·威爾遜家境貧寒,他幾乎是一學會走路就開始干活。凱蒙17歲時,見有人50美元出售一臺舊的爆米花機,就動了心做爆玉米花買賣。可他沒那么多現錢,費盡口舌,賣主才答應,以每周1美元分期付款的辦法把機器賒下。凱蒙在一家劇院門口以每周2.5美元租下一席之地,每天放學之后或周末全都泡在那里。每周可掙到30美元,這可比劇院經理掙得還多。出于嫉妒,經理把凱蒙擠走,決意自己干。凱蒙索性以原價把機器轉賣給他。等凱蒙發跡了,當上世界大旅館聯號的大老板時,還沒忘記兒時的爆玉米花機,他把它買回來,鄭重地擺在辦公室里。
凱蒙用賣機器的錢買了5個彈球游戲機,供人們來玩樂。然而,畢竟收益有限,加之媽媽失業,正上高中的凱蒙不得不中途輟學,從此就再也沒有進過學校的大門。
除了彈球機外,凱蒙又買了投幣式自動電唱機,并兼做沃利策自動樂器的銷售人。娘倆辛苦地積攢,終于造了一所房子。有了房產,他從銀行借來3000美元,擴大經營規模。隨后,又攢錢買了一架舊的小飛機。凱蒙架小飛機載人游覽,未婚妻售票,媽媽在一旁賣爆玉米花。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后來,有人看中他的住宅。買賣未成,倒叫他茅塞頓開。建筑業會賺大錢。于是,他以住宅為抵押,從銀行借了6500美元,涉足建造業,后來又買賣住宅做房地產生意。
二戰爆發時,凱蒙變賣了所有的資產,給家里留下了25萬美元參軍服役去了。戰后,他重操建筑業,兼營房地產。
一次窩火的啟示
1951年,已經頗為富有的凱蒙帶領全家駕車做了一次度假旅行。用他的話說,這是一次“最糟糕”的旅行。一路上常為尋找住處焦急。大多數旅館房間狹小,又熱,又臟,又吵。就連他的老母親也抱怨不已。凱蒙憋了一肚子氣,他在途中就決定自己建一個汽車旅館。
看準了就干。他在通向孟菲斯城的主要通道上建成了一個擁有120個單元房的汽車旅館。旅館設計者埃迪·魯斯汀做完設計后,在圖紙下面寫下了“假日酒店(holiday inn)”的字樣。這個名字是他在一個好萊塢的電影中看到的。這個名字正合凱蒙心意。因為“inn”的原意是小客棧,特別是指鄉村的家庭小客店,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一個未來世界最大旅館聯號的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假日酒店公司的崛起
凱蒙的假日酒店十分成功。一次,有位客人說他愿在整個旅行中都能住在假日酒店里。這句話引起了凱蒙的興趣。他夢想,不久的將來,建成自己的汽車旅館聯號,至少要有400家,向全國各地出售特許經營權。這樣,人們無論走到那里,都可以花同樣的錢住上同樣標準的旅館,而且都可以事先預訂。
要實現這樣龐大的計劃,單槍匹馬難如愿。1953年,凱蒙找到了一位理想的合伙人——華萊士·約翰遜。兩人雖熱情高漲,但手頭上并無完成這一宏愿的資本。他們倆想出了花招,邀請美國各地的著名住宅建造商來孟菲斯,說是有東西給他們看,但未透露是什么東西,只是說這東西對他們至關重要。
有65個建筑商應邀而來,但只有4家買下了特許經營權。頭三年,公司發展緩慢,但他們仍堅持不懈地去宣傳。到1968年8月,第一千個假日酒店在圣安東尼奧建成。爾后,幾乎是每2-3天就有一家假日酒店開業。假日酒店遍及美國,走向了世界。
凱蒙與華萊士雖然相繼離開了假日酒店的領導地位,然而,人們不會忘記,是他們把美好的幻想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