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惠普總公司的氣氛特別愉快,因為它2004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強勁反彈,一掃96天以前第三季度業績創十余年來最差的陰霾。惠普第四季度的利潤增加了27%,達到11億美元,銷售額也增加38%,達到214億美元。但到了第二天,投資人卻發現,利潤提高的背后,惠普仍然極度依賴它的打印機業務,個人電腦與服務器業務依舊陷于困境。更讓人擔心的是,惠普在第四季度的獲利,主要靠的是研發費用的削減以及稅率的調降。如若排除這些因素,它的利潤其實只增加了10%。歡愉之聲消逝了,惠普的股票在收市僅僅小漲了52美分。
自費奧瑞娜出掌惠普、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以來,已過了5年有余,但她目前仍絞盡腦汁,想將這家科技大廠推上正軌。這位以笑容知名、極具領導魅力的CEO,奉行越大越好的策略,一心想創建一個科技業惟我獨尊的領導廠商,在2002年以190億美元并購康柏之后,惠普的銷售額五年來增加一倍,并且將競爭觸角伸入各類市場。只是太多的業務,使惠普的表現顯得后繼乏力。只有營業額達240億美元的打印機部門一枝獨秀,此外皆乏善可陳。
在個人電腦上,它不敵戴爾;在企業電腦場上,它屢屢成為IBM的手下敗將。更嚴重的是惠普的業務過于龐雜,費奧瑞娜與她的團隊始終在嚴峻的運營挑戰下苦撐。JP摩根的分析師比爾·紹普認為,要與戴爾和IBM競爭,惠普需要有截然不同的策略,但從它目前的表現看來,惠普還沒有這份能耐。
華爾街人士主張惠普分拆
費奧瑞娜究竟能不能使惠普發揮潛能?有關的建議很多,有人認為費奧瑞娜應該聘用一位運營大師,管理惠普龐雜、分歧的各部門,以發揮協合作用;有人主張惠普將個人電腦部門撤出全球零售分銷網絡,仿效戴爾高效率的直銷模式;還有人認為,惠普應該并購軟件與技術服務公司,以加強與IBM的競爭力。但這么做有一大風險,如果運營問題不能先行解決,一旦納入更多業務,惠普已極度復雜的運營難題將更為棘手。華爾街方面,近來主張惠普分拆的呼聲愈來愈高,只是費奧瑞娜堅決反對。
費奧瑞娜曾在無數公開聲明中說,分拆惠普會“毀滅股東價值”。不過,如果她不能使惠普在業績上力圖振作,要求分割消費者與企業業務,或要求賣掉打印機部門的呼聲將有增無減。
美林證券分析師史蒂芬·米洛諾維奇是鼓吹惠普分割業務起勁的人士之一。根據他的估計,如果惠普一分為二,分別進行打印機與非打印機業務,它的總價值可提升25%到45%。這項構想是,打印機的業務一旦獨立,市場可以擴大,可以與IBM、戴爾之類的惠普對手公司結為伙伴。
此外,打印機務分割之后,惠普在軟件、個人電腦、服務器以及技術服務部門的管理者,失去了來自打印機部門的資助,為求生存除了力拼業績外別無他選。美林估計,采取分割的做法,可以為惠普創造150億到270億美元的價值。
堅持一體化的數字世界
只是費奧瑞娜不這么想,她一直大力鼓吹著一體化的數字世界,她堅持,惠普要將觸角伸入盡可能廣的領域,才能有所施展。在她的拓展下,惠普業務之擴大幾乎已到充塞數字世界每一角落的地步。它的業務領域跨越消費者與企業市場,比戴爾和IBM的還寬廣;它的產品,從計算機到照相機再到超級電腦無所不包,索尼、佳能、三星與EDS等,幾乎所有科技產品廠商都是它的競爭對手。
面對混亂的管理問題,惠普內部要求聘用COO的呼聲很高,但費奧瑞娜一口否定了這項要求,她說,CEO只要夠強,掌控公司運營不難。
如果費奧瑞娜堅持目前的做法,要求她將打印機部門分出的壓力會愈來愈強。該部門2004年的銷售額增加了7%,達到242億美元,雖僅占惠普總銷售額的三成,運營獲利卻占76%,分析師預計這個部門一旦獨立,不再受限于整個企業的管理包袱,業績會更好。
至于惠普的企業電腦業務,獲利能力雖然不如打印機部門,一旦獨立運作也必定能獲益匪淺。在投資人心目中,這些部門的價值或許幾近于零,但在2004年,它們的運營獲利達14億美元。美林的米洛諾維奇等專家認為,它們如能獨立運作,身價可達180到210億美元。
在執掌惠普兵符五年之后,費奧瑞娜就任初期的激情已經逐漸消退。她在一開始決心打造的,雖是一個版圖遼闊的企業帝國,只是現在迫于情勢,她也只能改用守勢。要想取得成功,費奧瑞娜必須解決惠普的運營問題,這是她保持惠普一統的惟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