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2日,繼首位航天英雄楊利偉“飛天”之后,兩名中國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啟程,再次代表著有千年“飛天”夢想的中國人造訪浩瀚太空。載送“神六”飛船刺破蒼穹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它那高大的身軀,威嚴的雄姿,橘紅的火焰,震天動地的轟鳴,深深地銘刻在國人的心中,使人心潮澎湃,無比自豪,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對祖國的航天事業的熱情。
俄國宇航科學家齊奧爾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我們不會永遠停留在搖籃里。”中國人也不會停留在地球這個搖籃里。為了追求自由,古人早有“飛天”的夢想和愿望。我國民間就流傳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小說《西游記》中為我們描繪出眾仙在虛無縹緲的天上行走飛翔的場景。在敦煌洞窟的壁畫上也有讓世人浮想聯翩的“飛天”形象。國酒茅臺還有一個“飛天”商標,名酒洋河一產品中也有“飛天仕女”的圖案。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公元969年發明了火藥,北宋軍官岳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藥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在我國古代曾有火箭載人飛行的嘗試。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盡管這次實驗是一次失敗的悲劇,但萬戶被公認是嘗試利用火箭飛行的世界第一人。
火箭是人類走向太空的工具和橋梁,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步入太空的愿望在不斷加強。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太空中傳來了人們熟悉的東方紅樂曲,從此,世界航空、航天俱樂部中有了我們中國一員。2003年10月15日,我國終于實現了載人航天的愿望,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載人航天的國家,太空中出現了我們中國人的身影,“飛天”的形象已從敦煌的壁畫飄舞而出,“飛天”的夢想終于成為現實。
自1970年至今,我國已先后研制并發射了15種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返回式遙感衛星和科學實驗衛星逐步形成系列;研制成功了可滿足高、中、低不同軌道要求的12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先后建立了酒泉、西昌、太原3個航天器發射場和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實現載人航天后,我國將著手建立太空實驗室,進行無人月球探測,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間站在內的“地面—太空綜合網”,將大型空間站發展成為空間航天基地……
在這群情振奮、舉國歡慶之際,特地介紹我們收藏的兩尊仿“神舟”火箭酒瓶。一尊是素有“航天城”之稱的甘肅酒泉酒廠生產的“神舟”酒,酒瓶高34厘米,直徑8厘米,容量500毫升,酒瓶頂部的紅色圓形箭頭為瓶蓋,白色瓶體上有江澤民同志題寫的“神舟”兩個紅色大字酒名,瓶體底部是四個向外伸展的平衡尾翼。神舟酒是一個系列,瓶型一樣,容量有別,最小的250毫升,高28厘米,最大的5000毫升,高80厘米。另一尊為天津絞股蘭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保健白酒”,酒瓶也設計成火箭形。此酒瓶造型更為準確,形象更為逼真,酒瓶上部的紅色尖頂也是瓶蓋,白色瓶體上寫有“中國航天”四字,瓶體底部是四個小型助推火箭,箭身上有三道藍色條杠,將箭身分為四級,箭身上部繪有“五星紅旗”一面,酒瓶高34厘米,直徑8厘米,容量500毫升。
發射架上的火箭已經點火升空,飛向太空;博古架上的“火箭”依然矗立,蓄勢待發。看到它們,就不由的讓人想起巍峨矗立的長征火箭,想起遨游太空的“神舟”飛船,想起偉大祖國不朽的航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