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引起脂肪肝、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然而在女性,肥胖還與某些癌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子宮內膜癌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肥胖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比瘦弱女性高,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子宮內膜癌發病因素主要與經濟條件、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孕產、月經疾病、雌激素的影響有直接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條件越好,發病率越高。肥胖者多患高血壓,內分泌激素亦常紊亂。其中雌激素是誘發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因素。倘若女性性激素合成過多,那些多余的雌激素被脂化后貯存于脂肪組織內,使得脂肪細胞中雌激素貯存量增多,同時,貯存在脂肪細胞內的雌激素又可不斷地釋放進入血流,致代謝緩慢,持續作用于子宮內膜。子宮內膜在雌激素的長期作用下容易發生癌變。尤其是更年期婦女肥胖者,其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是非肥胖婦女的2~4倍,這一點應該引起醫學界和肥胖婦女的高度警惕。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要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就要控制肥胖,減少肥胖程度。目前對子宮內膜癌最有效、最可靠的診斷方法還是刮宮,取宮內膜活檢送病理檢查。病人應接受此項檢查。
二、乳腺癌
女性乳腺癌的發生與肥胖和高熱量飲食有關,超重與肥胖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明顯增高,特別是絕經期后危險性可增加4.51~12.38倍。女性以腹部為主的肥胖呈紡錘型,以臀部、大腿為主的肥胖呈梨型。美國學者對216名乳腺癌病人進行分析,發現腰圍與臀圍之比值大于0.77,乳腺癌相對危險性比正常人高出3倍;比值大于0.8,相對危險性比正常人高6倍。婦女的臀部和大腿脂肪不易消除,但相對而言對乳腺癌和心血管病的影響較小。腹部肥胖則相反,雖較易消除,卻對心血管病和乳腺癌具有較大的潛在危害。
肥胖婦女患了乳腺癌后,易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美國研究人員對近期確診的656名浸潤期乳腺癌病人檢查發現,較瘦的女病人中,有33%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而肥胖者中則有66%。肥胖婦女患了乳腺癌,手術效果相對差些,術后復發率也高于非肥胖者。
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與雌激素有關,肥胖婦女體內雌激素除卵巢分泌的以外,還有脂肪組織可生成相當可觀的雌激素,雌激素水平越高越易患乳腺癌。
長期攝人高熱量飲食導致超重與肥胖。經常吃油煎或油炸食品的人,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1.6倍。上海市曾對537名正常人與病人進行對照研究,發現攝入脂肪多者患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增高2.72倍,絕經期后的婦女攝入脂肪多者,相對危險性增高3.53倍。活動少的人,由于熱量相對過剩,乳腺癌的發生也相應增多。調查表明,不運動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比愛好運動者高1.86倍。
攝入脂肪的類型與乳腺癌的關系也很密切。加拿大學者對確診為乳腺癌的666名女病人進行研究,調查她們在確診前一年的攝入量。結果發現,攝入動物的飽和脂肪酸越多,越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而攝入植物類的不飽和酸則無此現象。攝入飽和酸最多的一組有51%發生淋巴結轉移,最少的一組也41%有淋巴結轉移。這樣看來,中老年婦女少吃動物脂肪,適當代之以植物油,對防治乳腺癌和冠心病都有好處。
三、急性髓樣白血病(AML)
新近研究發現,肥胖的老年婦女患急性髓樣白血病(AML)的危險會增加兩倍。該研究結果是基于一項對4萬名婦女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這些婦女年齡在55~69歲,參加了愛荷華婦女健康研究。1986年研究開始時她們完成了一份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調查問卷,并隨訪至2001年。隨訪期間,74名婦女發展為急性髓樣白血病,88人發展為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肥胖增加了140%患急性髓樣白血病的危險。研究人員說,至于肥胖和急性髓樣白血病有關的機制,可能與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因此,女性減肥不僅有助于健美,更能預防癌癥及其他并發癥的出現,有利于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