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英國王室的威廉王子開始準備滑雪的日子。去年他和女友凱特#8226;米德爾選擇了去瑞士的Klosters地區(qū)滑雪,但是遭到了英國《太陽報》的偷拍,在照片公布于眾后,關于王室的八卦一度喧囂塵上。今年他不得不更加小心地挑選地方,一方面避開小報的騷擾,一方面也讓自己享受滑雪帶來的真正快樂。
對全球的很多達官顯貴來說,滑雪是一年一度必備的項目——維珍大西洋公司創(chuàng)始人理查德#8226;布蘭森曾長距離跨國滑雪,后來為了路程方便,他還曾買下西班牙馬洛卡的一塊地建造了豪華別墅,以便隨時在歐洲大陸找地方滑雪;英國首富阿布拉莫維奇和他的妻子都喜歡滑雪,為了這個愛好,他們也專門在德國巴伐利亞買了一座城堡; 星巴克的董事長霍華德#8226;舒爾茨只要工作不繁忙,總會抽時間包下一架飛機去阿爾卑斯山滑雪,事實上在他創(chuàng)立星巴克之前,就有過一段在瑞士公司工作的經(jīng)歷。能讓所有的大人物云集一堂的達沃斯世界經(jīng)濟論壇,更是干脆在瑞士的滑雪圣地舉行。
從山頂往下的傳統(tǒng)滑雪方式無疑是冬季帶給所有人的禮物,在這個高速的運動中,可以享受到的是自由、放松,甚至是飛翔的感覺。但是對喜歡尋求刺激的人來說,這種滑雪方式并非最好的選擇。杰克#8226;卡朋特(Jake B. Carpenter),這位創(chuàng)立全美第一家滑雪場Burton Snowboards的億萬富翁盡管年過半百,但是他開始迷戀上了一種極限滑雪運動——從直升飛機上跳到山頂上,然后以一開始就以超過100公里/小時的速度加速下沖。而施樂(Xerox)公司的前董事會主席,64歲的保羅#8226;阿萊爾雖然曾在一次直升機滑雪中受了腿傷,但是他依然認為自己能繼續(xù)玩這個高風險的游戲。
這還不是最刺激的。能真正讓極限運動愛好者熱血沸騰的“雪崩滑雪”,即在雪崩開始前踏上滑板一路而下,身后就是滾滾而來的白雪。不要以為這只是電影《極限特工》中的鏡頭,在加拿大擁有三支足球隊的老板朗寧#8226;葛雷曼(Lonie R. Glieberman)就是這項運動的狂熱好愛者,他不僅自己玩樂,而且還在加拿大的某處山脈上開發(fā)了這個項目,盡管這種滑雪項目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盈利,“但是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它”,他說。當然,這也并非人人都玩得起的游戲,因為這種玩命性質的滑雪前期需要做長期的準備,而且從山頂往下的過程中也要裝備精良,因此一般而言,除了要運氣比較好之外,玩一次還需要數(shù)萬美元的開銷。
飛躍高山
直升機滑雪最早起源于澳大利亞,早在1988年,一個名為羅迪#8226;麥肯西(Roddy McKenzie)的當?shù)厝司蛧L試過這項運動,隨后由于直升機滑雪帶來的刺激感遠遠超過當時的一些極限運動,在羅迪#8226;麥肯西的帶動下,至少有上百名來自歐洲、美國和日本的游客都曾來澳大利亞體驗這項運動。和傳統(tǒng)滑雪總是在某個固定的地方一次次的乘坐纜車上去,然后滑下來相比,直升機滑雪一般都要選擇人跡罕至而且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每次滑完之后,山脈上只會留下你一個人或者幾個同伴的滑行軌跡,“每一次到山腳回頭看,我都能體會到自己已經(jīng)和景色融為一體”,羅迪#8226;麥肯西說,他后來也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滑雪公司,在2002年,他的公司控制了澳大利亞大部分的直升機滑雪市場。
到了1990年代后期,直升機滑雪的圣地開始轉移到加拿大的惠斯勒和布萊克姆山區(qū)(Whistler Blackcomb),這兩座永遠會出現(xiàn)在世界最佳滑雪勝地排行榜上的山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落差和廣闊無垠的雪峰,這里年平均降雪量超過9米,直升機一般會選擇升至山巔上空,在確定山下無人后,就開始讓游玩者一躍而下。
新西蘭的直升機滑雪區(qū)則靠近著名的瓦納卡和皇后鎮(zhèn)的觀光地點,世界最大的直升機滑雪業(yè)者曾以那里為基地,滑雪斜道沿著高聳的丁道爾冰河(Tyndall Glacier),陡峭的山峰和斜坡以及廣闊而沒有樹木的凹地,從地形情況來看,新西蘭的滑雪場也足以躋身世界一流,也是新西蘭旅游局重點推薦的項目。
最近兩年迅速崛起的直升機滑雪之地是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在印度的瑪納利(Manali)附近,喜馬拉雅山脈南坡非常陡峭,平均垂直度超過了45度,而下滑的長度也超過了2500米。每到冬季有暴風雪來臨的時候,由于風力強勁,山坡上都會形成極厚而又干燥的雪層,這對直升機滑雪來說,是最理想的著陸點。山麓的小鎮(zhèn)喜瑪卡爾是滑雪愛好者的集結地,盡管這里和瑞士阿爾卑斯山下那些充滿休閑安逸情調(diào)的小鎮(zhèn)相比,在旅游基礎設施、配套旅館服務等方面還有待提高,但至少有溫暖舒適的地毯和美味的咖喱。
事實上,印度旅游當局對在此處開發(fā)直升機滑雪相當重視,由于游客大部分是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和日本等地,印度旅游當局希望把瑪納利變成世界級的旅游圣地。在滑雪場提供的貝爾407直升機上,游客可以每隔4分鐘就盤旋到某個山坡的上空,然后自己選擇喜歡的山坡。一般來說,等待積雪的時間周期是六天,換句話說,如果你周一來到瑪納利,到了周六可以玩一次直升機滑雪了。英國的一位女作家對此地無比癡迷,“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直升機滑雪山脈”。每次到這里游玩的花費都和買一輛寶馬汽車的費用相當,但她說,她更愿意在這里滑雪而不是買一輛寶馬,“這甚至比做愛的感覺都好”。
目前直升機滑雪主要分布的國家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里的場地都是從傳統(tǒng)滑雪場中開發(fā)而來,大多靠近海邊。盡管山脈本身的結構非常適合直升機滑雪,但是積雪多少有些潮濕,這影響到了下滑的速度。而在喜馬拉雅山區(qū),因為地處內(nèi)陸,積雪中相對水分較少,因此滑下來的速度會相當快,“感覺就像在飛一樣”。已經(jīng)是千萬富翁的羅迪#8226;麥肯西,盡管自己擁有數(shù)個滑雪場,但是他也還是喜歡每年都找時間到喜馬拉雅山區(qū)玩一次。
雖然直升機滑雪已經(jīng)問世了數(shù)十年,但是由于價格昂貴,而且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和傳統(tǒng)滑雪的愛好者相比,直升機滑雪的人數(shù)至今還是一個小數(shù)目,也只是富人的運動。這從向導和游客的數(shù)目比例就可以看出來,在瑪納利,一個向導可以帶四個游客,在加拿大,這個比例這是1:8或者1:10。而在不少傳統(tǒng)滑雪場地中,一般都是1:20,甚至更多。 直升機滑雪的向導需要做的事情除了保障安全之外,也需要幫助游客選擇場地,建議從直升機往下跳的高度,以及滑行的路線,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私人顧問。
不過對一些喜歡刺激已經(jīng)上癮的富人們來說,瑪納利的山坡似乎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了?,敿{利滑雪場的總經(jīng)理、加拿大人簡#8226;盧斯皮爾正在考慮開發(fā)更瘋狂的項目,由于目前直升機滑雪的高度都沒有超過6000米的,他開始設想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峰上一躍而下。這個在1980年代就開始直升機滑雪的瘋子認為,既然直升機到了一定高度后,旅客喜歡的除了下滑的速度之外,一定還有艙外的景色,就沒有什么地方比喜馬拉雅山更合適了,“這里夠高,而且也空間寬闊,應該是理想之地”,他說。
簡#8226;盧斯皮爾的看法得到了羅迪#8226;麥肯西的贊同,后者曾在瑞士的山脈嘗試過直升機滑雪,但是由于高度、安全等各種原因而放棄,對他們來說,喜馬拉雅山脈本身就代表著一切,能在上面的某一處山峰“滑翔”而下,就意味著征服。但是這個設想至今還沒有完全實施,因為安全因素是最大的障礙,而且就商業(yè)模式本身來說,可能游玩的客人不會太多,盈利會有困難。
和雪崩賽跑
上午9點,是詹尼弗#8226;貝瑞爾(Jennifer Brill)的安全講座時間,“這個地方今天早上剛剛發(fā)生了幾次自然雪崩,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一系列的雪崩”,她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山脈,“如果你們覺得自己能行,那么今天就是開始雪崩滑雪的好天氣”。臺下的聽眾一陣歡呼,他們都是美國各個銀行的經(jīng)理、連鎖店老板,以及一些運動員,這是他們的度假時間。在這些聽眾開始準備活動之時,詹尼弗#8226;貝瑞爾還不忘叮囑他們,“如果你們被雪蓋過了頭,最好以45度角竭盡所能盡快往外沖,盡量讓自己的身體留在雪的上面”。
詹尼弗#8226;貝瑞爾所說的正是現(xiàn)今美國和歐洲大陸等地比直升機滑雪更為刺激的項目——在自然雪崩之前開始往下滑,和雪崩比速度、膽量和技巧。她和丈夫亞倫還專門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南部的西維爾頓山附近成立了雪崩滑雪公司。1998年,當他們以3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這里355畝不毛之地的時候,換來的是一片嘲笑之聲,但是夫婦倆不為所動,繼續(xù)投資,又花了25萬從蒙大拿州購買了一些滑雪器材和設施,到現(xiàn)在盡管還沒有收回投資,但是每張門票120美元的銷售收入,也足以讓他們看到曙光。
這里的山脈非常險峻,有鋸齒狀的棱角,而且今年的積雪超過了400英寸,超過過去任何一年的記錄,除了隨時有雪崩之外,進行彈藥爆炸而引起的人工雪崩也相對比較容易,正是雪崩滑雪的好地方。一般而言這項運動需要極高的滑雪技巧,以及適當?shù)臅r機——自然雪崩的規(guī)模太大不行,因為可能安全無法保障,過小也無法體會“競賽”的樂趣。當然也有一些出得起價格的玩家可以選擇人工雪崩,這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而且還要經(jīng)過管理當局的批準。
歐洲的雪崩滑雪之地集中在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區(qū)的沙莫尼山谷,每年歐洲高山自由滑雪運動的好手都要聚集一堂,進行一次緊張而熱烈的比賽。這種比賽要求運動員在不開辟雪道的地帶自由滑雪,其中就包括再雪崩來臨時自由滑雪。這種比賽給玩家們的準備除了滑雪板、雪桿之外,還要佩備專門用于挖雪的小錘子和應急的通信聯(lián)絡設備,以保證安全。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這項運動危險性很大,因此美國的聯(lián)邦土地管理當局只允許每天80人在1600英畝的范圍滑雪,而傳統(tǒng)的滑雪場,一天則可以容納數(shù)千人。另一方面,由于雪崩滑雪是剛剛興起,玩家看中的只是高速下滑中帶來的刺激感,因此滑雪場周邊的度假設施并非太好,比如西維爾頓的滑雪場,山下只有幾座簡易的木屋,游客要買東西的話,需要到外面的小鎮(zhèn)上去,但是這并沒有妨礙愛好者們的熱情。美國著名投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的董事總經(jīng)理蘭迪#8226;瑞夫(Randy S. Reiff)說,“我喜歡的就是這種恐怖的感覺,當我第一次來玩的時候,就開始上癮了”。在去年至少有3700名滑雪愛好者和蘭迪#8226;瑞夫一樣,玩過這種游戲。
初次到科羅拉多州南部的滑雪愛好者首先要經(jīng)過一定的訓練,內(nèi)容是在模擬機器上做出各種動作以保證自己滑的更快,隨后他們也會到山脈上熟悉地形,試滑數(shù)次。同時專門的向導也會告訴游客哪些地方需要躲過暗石,哪些地方可以俯沖以加快速度,比如有兩條道是游客們經(jīng)常會爬上去然后滑沖下來,但是這兩條道并不適合在雪崩的時候下滑,因為它們太窄了,每當這個時候,向導都會上前提醒游客,說明這一點。一家電信公司的CEO 費諾德#8226;邦德爾(Theodore Bonnell)就差點出過狀況,他雖然是雪崩滑雪中技術最好的人之一,但是他也曾掉進過這兩條窄道,緊接著白雪就要蓋了過來,亞倫不得不在旁邊大聲的提醒,讓他趕快停止滑行,迅速改道,才避免了一次事故。
值得貝瑞爾夫婦高興的是,現(xiàn)在雪崩滑雪已經(jīng)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除了美國當?shù)兀谌鹗恳灿胁簧儆慰烷_始主動要求在適當?shù)臅r候玩一次雪崩滑雪,盡管他們的目的有時并非尋求刺激,體驗高速帶來的快感,而是練習如何實地逃命——在去年阿爾卑斯山地區(qū)就發(fā)生過數(shù)起雪崩,至少有十人喪命——但是這也足以能從另一方面帶動雪崩滑雪市場的發(fā)展,在貝瑞爾夫婦的計劃中,兩人的投資應該在明年就能開始真正盈利,而且顧客群也會擴大,當然其中大多數(shù)還是身體健康的富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