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病人早期如能積極配合治療,多數患者可以保持較好的關節功能,生活能自理,并能參加工作。如在急性發病期,有發熱或關節明顯腫痛癥狀時,應臥床休息,限制疼痛關節活動,同時避免受壓及寒冷刺激。可使用各種矯形支架和夾板使關節保持功能位,避免垂足、垂腕等關節畸形。恢復期癥狀控制后,應鼓勵病人進行關節功能鍛煉,活動度以病人能承受為限。類風濕病人保護關節應關注以下四點:
一、關節體操
病人可針對自己的病變關節來選擇不同部位的關節體操。關節體操可進行關節功能鍛煉,使關節保持良好的功能狀態,且簡單易行,應于起床后和睡前進行,每個動作最少做十次:
1.頸部運動放松頸部,頭向上下運動;慢慢向左右轉動;頭向兩側屈,耳朵盡量貼向肩部。
2.肩部運動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動肩關節,做圓形運動;雙手握在一起放在頭后,雙肘盡量向后拉。
3.上肢運動手腕上下、左右活動;手指分開、并攏,手指屈曲、伸直;拇指與其他手指一個一個地對指。
4.下肢運動分別活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方法與上肢運動類似。
二、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的目的在于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保持和恢復關節功能,防止病情加重。訓練之前,應先進行預備運動,或者配合局部熱敷、按摩,逐漸增加關節活動范圍,以稍微超過引起疼痛的幅度為限。時間宜選在下午進行,每日1~2次。
1. 肌力運動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有肌萎縮和肌力低下,關節的緩沖作用降低。關節處于不穩定狀態,越發加重關節的破壞,尤其是下肢關節如髖、膝處要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強化肌力是非常重要的,應該經常進行力所能及的肌力鍛煉。
2.日常生活動作訓練如洗臉、穿衣、縫紉、烹調、進食等,如果可能,均宜由病人自己進行。通過這些動作,可增加關節的柔韌性、協調性和靈活性。
三、運動療法
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根據病人的興趣和能力,適度進行運動。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及代謝,改善和恢復關節的運動功能,預防關節骨質疏松和肌肉萎縮,減少關節畸形,減輕關節疼痛和疲勞感,減少病人對藥物的依賴,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療作用。
推薦的運動有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車、游泳、健身操、乒乓球等。
病人可根據自己的病情、身體情況及自己的愛好選擇1~2種。運動療法不同于一般的鍛煉,方式方法要因人而異,最好是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中應定期檢查,隨時調整不合理的地方,防止關節炎癥加重,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四、注意事項
1. 避免過度強烈使用小關節關節發生炎性病變時,會變得不穩定,更容易受損傷。用力的時候,小關節如手指關節就更易出現變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應盡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如提重物時,盡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不用手指作支持,應以手掌來支撐。擰瓶蓋時,不要只用手指擰,應以掌心加壓力來擰。
2.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如不要長時間站立,在適當時候坐下來休息。坐下時,應經常變換坐姿、轉換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站起來走動一下。應避免手指長時間彎曲,如寫字、編織、打字、修理等。活動時感到關節疼痛,應立即停止活動,檢查活動方法是否妥當。注意工作與休息的平衡,并根據病情及時做出調整。
3.避免關節長時間處于變形位置無論是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如坐下時,膝關節不要過分屈曲,雙足應平放在地上。
4. 避免體力過度消耗要注意減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體力消耗,如家里物品的放置應科學合理,輕便,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處,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笨重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柜子下面。安排好工作的程序,盡量使用工具,以減少彎腰、爬高、蹲下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