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知道秦直道嗎?你走過秦直道嗎?重訪絲綢之路者有之,再走唐蕃古道者有之,大漠探險、長江漂流者有之,然而,有誰用雙腳丈量過秦直道全程?本文作者徐伊麗是自王昭君以來第一個全程走完秦直道的女性,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性,盡管她沒能全程徒步。
為了揭開秦直道神秘的面紗,我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6月前后兩次對秦直道全程分別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為此我也成為自王昭君遠嫁匈奴以來第一個全程走完秦直道的女性。
一個被歷史遺忘的角落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多半誕生于秦朝,秦始皇建長城,修靈渠,開秦直道、秦馳道,建阿房宮、秦陵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人說秦直道是矛,長城是盾,兵馬俑是兵,靈渠是運輸給養的后方保障,秦馳道是帝國統一的勛章,阿房宮是士兵守衛著的宮殿,它們六者是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王朝的象征。如今長城依然健在,靈渠萬古長流,馳道家喻戶曉,阿房宮得以重建,秦陵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秦直道卻成了一個時代的棄兒,被遺忘在那崇山峻嶺之中,不被人們所看重。真正目睹過秦直道尊容的人可謂寥寥無幾。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居然不知道這條偉大的道路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它的遺跡又在何處?以前,有個別的專家曾經考察過秦直道,也曾刊登過相關的文章,但意見相左之處甚多,甚至對于秦直道的線路都說法不一,更使得這條古道給我們留下一個又一個難解之謎。如:秦直道工程質量和用料之謎;秦直道上的戰爭及死亡人數之謎;秦直道的興亡之謎。最大的謎卻是秦直道線路之謎?!妒酚洝分兄皇呛唵蔚赜涊d了秦直道的起點和終端,而途經何地,卻所記不詳,后代考察者對路線的認識相差甚遠。
世界最早的戰備高速公路
秦直道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北擊匈奴,有利于戍邊戰爭,特派大將蒙恬率30萬軍隊和民夫修建而成的,據今已有2 216年歷史,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2 124年,比著名的羅馬大道寬3~8倍,長15倍,是世界公路的鼻祖。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秦直道全長“千八百里”(約合今1 400余里),途經陜西、甘肅、內蒙等3省24個市縣,80余鄉,“塹山堙谷,自九原抵甘泉,直通之”,“道廣五十丈,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歷時兩年半主體全線貫通,是當時由咸陽至九原郡最為捷近的道路。
秦直道最初的修建是為了御邊的戰爭需要,但道路的綜合功能使它也成了中央王朝連接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通衢大道,成為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直道和縱橫于東西的馳道以及溝通印度、緬甸的寶山博南古道等共同構成了統一大帝國的交通網絡,這是同時代的世界各國無可比擬的。
秦直道上所上演的故事
這條不同尋常的古道上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凄楚哀婉,有的驚心動魄,有的耐人尋味……2 000余年以來,從秦直道“道未就”開始記載的與秦直道有關的歷史名人和重大事跡數不勝數。
一代霸主秦始皇,他是秦直道的創始人。盡管秦始皇在世時并未實現從直道北巡九原的理想,但他在南巡途中去世,其遺體是通過秦直道運回咸陽的。
一代名將蒙恬率軍出征,大破匈奴,將他們驅退700多里。同時他還是該條大道的監修者,他曾多次行于直道,從淳化縣北梁武帝村秦林光宮遺址北行,至子午嶺,上循它的主脈北行,進入鄂爾多斯草原,過烏審旗北,從東勝市西南方向穿過去,進入今昭君墳附近渡過黃河,直到包頭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那時,甘泉山至子午嶺一帶,森林茂密,郁郁蒼蒼,鄂爾多斯草原更是野草叢生、湖沼遍布、猛獸蛇蟲出沒、人跡罕至的地區。蒙恬經過一年多時間考察,能夠確定這樣一條直至陰山山脈之下的近路,確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秦直道一期工程完工,道路基本暢通,蒙恬進行了全程考察。當他正在謀劃二期工程的時候,卻遭趙高迫害,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吞藥自殺于陽周獄中。
秦始皇長子扶蘇因勸阻始皇鎮壓儒生,被派到上郡監督蒙恬修直道。始皇死后,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偽造始皇詔書,命他自殺,擁其弟胡亥為皇帝。扶蘇氣憤填膺,又萬般無奈,自刎在秦直道上。
孝文帝劉恒是秦代以后最早驅車走過秦直道的漢代皇帝?!妒酚洝ば⑽谋炯o》載: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為寇。帝初幸甘泉”。這時,被蒙恬趕到陰山以北的匈奴又殺回到河套地區。六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見過群臣,皆賜之”。高奴在今延安一帶,孝文帝從林光宮到延安走的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到了西漢時,已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軍事作用。正是有了這條秦直道,漢王朝的大軍才會像飛將軍一樣突然出現在匈奴騎兵面前,讓他們措手不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從直道進軍,殺得敵人聞名喪膽。
公元前127年,漢驃騎大將軍衛青兵分幾路,齊頭并進,重創匈奴,從此解除匈奴對北部邊界的威脅。
漢武帝劉徹多次沿直道北擊匈奴,巡視朔方,炫耀武力。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武帝在元封元月(前110)的一則巡邊詔令中說:“朕將巡邊陲,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率師焉。行自云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余里,威振匈奴……”
司馬遷曾從咸陽出發沿著直道穿行鄂爾多斯千里之地,見到了秦筑長城、直道、亭障,領略了鄂爾多斯的美麗風光,在游覽途中對蒙恬的杰作———秦直道提出過批評,曰:“固輕百姓力矣。”我們今天所了解的秦直道起初就是從司馬遷的《史記》里知曉的。
漢元帝時王昭君被送入宮,竟寧元年(前33)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昭君自愿請行,遠嫁匈奴,從長安出發,經直道北行。至今直道沿線內蒙古境內還有昭君墓,沿途還有許多關于王昭君的美麗傳說。
公元9年,王莽親率40萬大軍北伐匈奴。這當中,秦直道為王莽軍隊調動及后勤補給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漢末年,蔡文姬在戰亂中為南匈奴所俘,后嫁匈奴右賢王為閼氏,走的就是秦直道。后來蔡文姬思鄉心切,其歸漢行動因受單于所阻,不能成行,于是曹操率50萬大軍沿秦直道前往匈奴邊界,單于迫于壓力,只得同意文姬歸漢。就在蔡文姬被俘12年后,曹操派使者往接蔡文姬,蔡文姬為曹操思慕賢才的精神而感動,毅然離別丈夫、子女沿秦直道回到中原,繼承父業,參與編撰《續漢書》。
唐朝,李世民征突厥時多次走秦直道,秦直道在此時的戰爭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古道大戰不斷,李繼遷經鏖戰在統萬城建立了西夏。清朝末年,捻軍一部沿秦直道同清軍作戰。
現代發生在這一條古道上的最著名的一次戰役當屬直羅鎮戰役了。它是紅軍長征到達陜北的第一仗。從某種意義上說,直羅鎮戰役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軍事基礎。
鐵蹄聲聲、戰旗獵獵,古道或承受或觀望發生在它身上和周圍的一切,記載下了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又一個傳奇篇章。
古道無聲的呻吟
千年古道,世事滄桑。2 000年前曾經金戈鐵馬、熙熙攘攘的秦直道,如今卻靜靜地躺在那里??帐幨幍牡缆?,就好像武則天墓前的無字碑,等待著世人去評價。2 000年來,古道也經歷了喧囂和冷清,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北巡車馬轔轔、耀武揚威、旌旗蔽日、綿延百里;漢朝的鐵騎步兵奔馳而過,殺向匈奴腹地;和親的公主和歸漢的文姬款款而行;闖世界的漢子高唱信天游飄然遠去;不同民族的百姓自發地互通有無……秦直道曾是那樣顯要,那樣風光,那樣喧鬧。然而,世事滄桑變化無常,就猶如一個妙齡的少女必定會成為一個失去花容的老嫗,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元明以后,隨著中國政治格局和軍事格局的變化,秦直道的實用性相對降低了,金戈鐵馬銷聲匿跡,熙熙攘攘的情景不復存在,它已經被遺忘在焦點之外。如今,在國內外的史書中已很難發現對它的記載,多數人全然不知在黃土高原和塞外沙漠間存在著這么一個偉大的工程,甚至年年歲歲走在它上面的當地百姓竟也不知道他們腳下是一條讓世界為之驚嘆的不尋常的路……
在我們眼前所展現的秦直道不僅有著健壯厚實的身體,也有著深邃無盡的內涵。這條古道自秦漢三國魏晉直至隋唐北宋都是狼煙滾滾、戰馬蕭蕭的戰場,它影響著漢中央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它是漢族的農耕文化和少數民族游牧文化的沖突地帶,也是兩種生存形態沖突的聚集點。
在現代,還沒有一個人能一米不漏地走完秦直道,許許多多的秘密埋藏在這崇山峻嶺和厚厚的黃土層下。因為秦直道跨越三省,所經過的地方至今都是人跡罕至的地區,當然還有2 000余年以來秦直道大部分的路段由于氣候影響已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