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8月13日起,必須根據歐盟指令2002/96對電氣電子設備進行標記。
歐盟要求制造商更多地承擔RoHS和WEEE指令的義務。為了使消費者今后不再將舊設備投向家庭垃圾并明確識別制造商,歐盟規定了設備的相應標記。
根據2003年1月27日關于舊電氣電子設備的歐盟指令2002/96,制造商必須履行標記電氣電子設備的義務。
該指令涉及的設備必須:
1. 分開收集電氣電子設備的標記——有輪子的劃叉的廢物桶;
2. 明確識別制造商的標識;
3. 擁有設備在2005年8月13日以后進入流通的提示。
標記的組成部分及其
意義
安在設備上的標記分為三部分:制造商標識、打叉的廢物桶以及進入流通的限制日期。
為了識別制造商和2005年8月13日以后進入流通的設備,必須將明確識別制造商的信息安在產品上。這些信息是:
1. 商標名稱、商標、注冊的公司號碼或識別制造商的其他相應方法。
2. 歐盟指令2002/96本身已在附件中包含標記電氣電子設備打叉的廢料桶的符號。用這個標記使用戶明確,這些設備不能與家庭垃圾一起清除。
3.如確定指令規定相關設備在2005年8月13日以后“進入流通”。可用下面方式標記:
(1) 制造或進入流通的日期或根據標準EN28601以編碼文本方式——規定JJJJ-MM-TT或以可供回收利用的設備使用代碼的其他編碼文本形式;
(2)打叉的廢物桶下面的橫杠的標記(如圖所示)。
如果根據圖打叉的廢物桶下面的橫杠作為進入流通的標記使用,則不需要標明制造日期。但也可以兩種形式結合,就是說,除按圖標記外還可以以非編碼或編碼形式在產品上標明日期。
在WEEE指令的附件IV中已含有的打叉的廢物桶標記可在下面補充一橫杠,以便標記2005年8月13日進入流通。
制造商必須在設備上作標記
根據歐盟指令以下類型的電氣電子設備必須作標記:
1. 家用大型設備
2. 家用小型設備
3. IT和通信設備
4. 消費類電子設備
5. 照明裝置
6.電氣電子工具(固定大型工具除外)
7. 玩具以及運動與業余活動設備
8. 醫療設備(除所有植入和感染產品外)
9. 監視和控制設備
10.自動輸出設備
如果在例外情況下由于物理尺寸和其他限制不能直接在設備上標記,標記可以安在電氣設備的包裝上、電源線上、使用說明書或保修單上。
僅工商部門使用的設備——“純B2B-產品”——,決不用于私人家庭的,至少在德國不必用“打叉的廢物桶”符號作標記。
有時,制造商往往將標記與其他檢驗和安全標志一起安在型號標牌上。標記必須可理解、耐久、簡易明了、不易去掉。因為在許多情況下準確地界定日期不可能,某些制造商在開始承擔標記義務之前已提前根據預先規定在其電氣電子設備上作了標記。
WEEE指令第11條規定:歐盟成員國必須注意,2005年8月13日后進入流通的電氣電子設備的每個制造商必須通過標記可明確識別。
怎樣理解“進入流通”
根據歐盟原則,第一次有償或無償提供產品在歐洲共同市場上銷售或在歐共體范圍內使用理解為“進入流通”。也就是說提供的產品是以在歐洲內部市場上銷售或使用為目的。“進入流通”的概念與產品種類無關,而與每個產品有關,不取決于它是否作為單件或是以批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