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更多的是運用于心理治療過程中,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郭老師分析道:“由于催眠是通向人潛意識的橋梁,而人的行為90%受控于潛意識,當心理出現問題時,催眠師運用這一手段直接到達人的潛意識層面,尋找心理問題的根源,直接解決。”問題從根本處獲得解決,這也是催眠治療能處理一些較棘手的心理困擾的原因所在。
郭老師強調,催眠只是治療心理問題的一種輔助手段,如心靈創傷、情緒低落、自尊受傷,焦慮、恐懼、抑郁以及戒不掉的陋習,由心理困擾引起的健康和人際問題,等等。
因為催眠治療有助于更快地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而且作用在影響力較大的潛意識層面,所以催眠治療的速度和效果,對于某些適應癥來講,是一般的心理治療難以企及的。凡與心靈和記憶有關的困擾和問題,催眠治療都可以提供一定的協助或舒緩,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催眠能集中人的注意力,在催眠師的誘導下,慢慢回憶。于是,在清醒狀態下一些不易想起的事情漸漸反映出來,而這些小事情往往就烙印在潛意識中,成為心理上的障礙。一旦找到問題根源,催眠師再通過言語灌輸,將心結解開,效果是很明顯的。”郭老師分析說。
治療“都市病”的新途徑
在國外,催眠一般用于治療臨床疾病。如今,在上海,催眠卻有了新的應用領域——減肥、減壓、美容、戒煙等各種“都市病”。其原理是在催眠狀態下,借助語言暗示達到影響受術者的心態,改變其認知,通過影響心理活動從而調節生理活動,控制某種不健康的行為,達到治療的效果。
* 減壓
“接受催眠的大都是都市白領,有一定的事業,因壓力過大而借助催眠減壓。” 郭老師說。在安靜的咨詢室內,有緩緩的音樂,在催眠師的引導下,被催眠者的腦海里慢慢浮現另一個空間,畫面上出現海邊、海浪、沙灘……從而漸漸忘記暫時的煩惱與壓力,讓身心舒緩一下,醒來后感覺身心舒暢,會有明顯的效果。
郭老師說,這是催眠師在引導人的潛意識的過程,讓他的注意力轉移到美麗的海邊畫面中。還有一種催眠減壓的方式,就是讓心中的壓力釋放出來。有位張女士,是企業的領導,工作壓力很大,在催眠狀態中,催眠師引導她哭泣,把委屈、煩惱發泄出來,這也是減壓的一種途徑。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陶明義主任告訴記者:“美軍戰斗機的飛行員通常都會用催眠的方法來減壓。可見,催眠減壓的效果非常好。”
* 戒煙
“戒煙效果真的不錯。”郭老師很有信心地說。一位老教師因高血壓要求戒煙,就是催眠治療讓他告別了35年的煙齡。郭老師簡單地描述了整個催眠治療過程:先是全身放松,接著,治療師通過手法、語言等手段,慢慢讓人進入催眠狀態,然后通過觀察眼球等方法,測試是否進入催眠階段。當確定處于催眠狀態后,治療師便開始做各種專業的測試和治療,比如厭惡療法,治療師當場點了一支煙,運用語言引導,使接受催眠者對吸煙產生嘔吐感,從而對煙從心理上產生厭惡。醒來后,真的就不想再抽煙了,感覺以前從沒抽過一樣。郭老師表示,催眠從潛意識中去掉抽煙這個意念,很徹底。
* 減肥
催眠能將潛意識中抽煙的這個意識去掉,那么同理,催眠也可以對暴飲暴食等這些導致肥胖的意念起到一定克制作用。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短期見效,因為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
健康提示
但是,催眠也不是萬能的,效果也與被催眠者的自身條件有關。同時,要有一定的時間和計劃保證,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1.催眠治療固然有其獨特的功效,但只是作為輔助治療,不能取代正式醫療的治療。
2.若曾患有疾病,如傳染病、慢性病或精神疾病等,需主動告知治療師。
3.治療過程有時會令情緒起伏劇烈,或令癥狀短暫惡化,需安心繼續接受治療,或與治療師深入討論,三思而后行。
4.每個人對催眠的反應不一,個別人能一次解決問題,而多數人需進行3次~6次治療,要參考治療師的建議,完成整個療程。只要你有決心,成功的機會便會大為增高。
哪些人無法接受催眠
4周歲以下的兒童,精神類疾病患者,大腦受到嚴重創傷、損壞或腦細胞組織已經壞死、病變者,如植物人、腦中風患者、老年癡呆癥等,都無法接受催眠療法的。因為,這類人群腦神經傳導系統已經失去了回憶、聯想、溝通等功能。
相關鏈接
催眠(Hypnos)的由來
Hypnos是希臘文,源于4800多年前古希臘神話中的第三代主管“快樂與自在”的“神”,也代表最基本的生理元素之一“睡眠”。因為能夠安穩睡覺的人才是真正快樂與自在的,不能睡覺的人是痛苦或即將面臨死亡的人,因此Hypnos也稱為“睡神”。這或許也是眾人對催眠的誤解原因之一,誤認為催眠就等于是睡眠。其實,催眠和睡眠除了腦波類似之外,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1841年~1846年期間,英國外科醫師布雷德·詹姆士在研究動物本能在治療上的應用時,發現一種動物本能所具備的免疫系統自愈能力,當時他把這種神奇現象取名為Hypnos(英文:Hypnosis),后中文譯成“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