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許春斌老師,還是在今年年初的徐匯區癌癥康復俱樂部成立10周年的大會上。當時我坐在臺下,看著許老師紅潤的面色,想當然地認為他一定是一個健康人,只是因為工作關系而和癌癥病人常在一起而已。但隨后和鄰座的徐匯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閑聊時,卻驚訝地得知,許老師自己也是一位癌癥患者,而且已有長達21年的病史!想想真是有些不可思議,紅光滿面的他怎么能和癌癥這樣兇險的疾病聯系在一起?我當下決定,一定要找個機會和他好好聊聊,看看他究竟有什么秘訣,可以制服令人生畏的“不治之癥”。
為了孩子,我也要堅持
許春斌于1984年不幸患上了胃癌。其實,早在1982年,身體就開始出現不祥的征兆。那時,他的肚子一點都不能餓,只要一空腹就胃痛。起先他根本沒在意,只以為是十二指腸潰瘍。當時,由于擔任學校里的教研室主任,工作非常忙,所以,就把自己的病給耽擱了。一晃兩年的時間過去了,“胃病”還是沒有絲毫的好轉,他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朋友的勸說下,他去醫院做了胃鏡檢查。看到他的情況,醫生一下子就怔住了,馬上把他的家屬叫進去說話。商量之后,家人和醫生決定暫時向他隱瞞病情。盡管如此,許老師還是軋出了一些苗頭,家人不得已向他吐露了真情。
用許老師的話,“知道了自己得病之后,還是很緊張的,大凡人都會這樣吧。盡管如此,我并沒有那種天塌地陷末日來臨的感覺。”那時,他在單位里是教學骨干,在家中自然也是頂梁柱。兒子正準備中考,女兒也在高考的關鍵時期。為了減輕家人的精神負擔,他努力調整心態,不斷激勵自己說:“為了孩子,我也要堅持!”就是憑著這樣的信念,再加上積極的手術治療,他的病情得了有效的控制。
工作養病兩不誤
出院之后,學校領導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想讓他再休息一段時間。但許老師還是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工作崗位,又和自己心愛的學生在一起朝夕相處。即便是回到家里,仍舊一刻也停不下來。愛好廣泛的他又開始忙著伺弄花草、遛狗、喂魚,興致好的時候還會出去唱歌、跳舞,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幾乎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癌癥病人。
為了更多的病友,毅然決定組建癌癥康復俱樂部
就在自己的康復之路越走越寬的時候,許老師開始把關注的目光轉移到別的病友身上。病友中的很多人在痛苦的泥潭中掙扎,承受著肉體和心靈的雙重折磨。不光是自身受苦,家人也跟著遭罪,有的人甚至做出了非常極端的舉動。這一切,許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想: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也有義務將自己的康復經驗傳授給更多的病友,讓他們也能夠快快樂樂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于是,他萌發了組建癌癥康復俱樂部的念頭。但在當時,組建這樣的民間團體,審批手續是非常復雜的。要草擬章程、聯系掛靠單位、尋找辦公場所,更重要的是,需要開展活動的經費。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少單位和個人聞訊后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許老師所在的上海應用技術學院黨委以及徐匯區民政局、殘聯、衛生局給予全力支持。終于在1994年,徐匯區癌癥康復俱樂部正式成立了。剛開始的時候,會員非常少,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擁有600多名會員,而且俱樂部的規模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由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再加上一些企業的經濟支持,俱樂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徐匯區的行政區劃內共有12個街道和1個鎮,在此基礎上,將俱樂部分為13個“塊”,每“塊”由一位理事負責。每周五的下午,理事們舉行一次活動,介紹各自所管理“塊”的情況,并商討近期的活動規劃。每個“塊”則一個月舉辦一次聚會和活動,會員們聚在一起暢談并交流自己的康復心得。個人有什么想法或遇到了什么困難,都可以在聚會或活動中向大家傾訴。每年,俱樂部的所有成員也將參加1次~2次的大型活動,屆時,還將舉行“5歲生日”的紀念儀式——癌癥病人的壽命以“5年生存率”來計算,以示他們抗爭“絕癥”的決心和對生命的珍惜。
每個癌癥病人都將俱樂部當成自己的家,每一位會員都是自己的親人。所以,會員遇到了煩心事以及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會向俱樂部求助,向會長許春斌求助。這時,許老師就會把這些都當成自己的事,去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加以解決。就在這樣的自助和助人中,許老師收獲了健康,同時也把康復的希望傳遞給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