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半個世紀歷史的上海婦女用品商店近日新開一家專門針對時尚女性的B館,除了引進香港最大的化妝品零售商“莎莎”在此開出內地首家分店,還開設了國內第一個“女子香煙專柜”。
雖說女性吸煙如今已算不上什么新鮮事,但香煙如此堂而皇之躋身“婦女用品”之列,卻還是破天荒頭一遭。這種“信號”預示著什么?
吸煙有害健康,婦孺皆知。由于婦女具有特殊的身體結構以及孕育后代的生理特點,因此吸煙婦女還受到一些特殊的危害:影響美容,吸煙女性的皮膚比不吸煙女性要顯得衰老,皺紋多,色澤灰暗,加速早衰;引起流產,每天吸煙10支以上的孕婦,其流產率比不吸煙孕婦高一倍以上,吸煙婦女早產發生率是不吸煙婦女的兩倍;月經不調,婦女吸煙會導致經期紊亂、痛經、絕經期提前;生育率下降,吸煙婦女患不孕癥的可能性比不吸煙婦女高2.7倍,如果夫妻雙方都吸煙,則不孕的可能性比不吸煙的夫妻高5.3倍;患腫瘤的危險增加,吸煙婦女比不吸煙婦女患子宮頸癌、乳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的機會高50%……婦孺皆知的危害,對婦孺危害尤甚。這樣的東西躋身“婦女用品”之列,真是個莫大的諷刺。
店方對于為什么在婦女用品商店里開“女子香煙專柜”是這樣解釋的:“婦女用品商店是為時尚女性服務的,只要她們有這種需要,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我們就應當提供這種服務,這從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男女平等。”請注意,這里有兩個關鍵詞——“時尚”和“男女平等”。事實上,很多女性正是在“時尚”的誘惑和“男女平等”的感召下,開始點燃香煙這支“自由火炬”的。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理解這兩個關鍵詞,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西方煙草商是如何在“時尚”和“男女平等”的大旗下打開女性煙草市場的。二十世紀之前,歐美婦女一般不吸煙,吸煙的女性總是與不良形象聯系在一起。到了二十世紀初,女權主義運動萌芽,不少婦女開始嘗試男人做的事情,穿長褲、剪短發、抽香煙。面對新興的女性香煙市場,煙草商“好比在自家的院子里挖到了一個金礦”。為了開采這個金礦,各大煙草公司費盡心機,開展了大量的營銷活動。他們緊緊抓住婦女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極力宣揚女性吸煙是婦女解放的象征,將香煙喻為“自由火炬”,為女權主義運動推波助瀾。“寶貝,你辛苦了”、“這是女人的事”、“找到你的聲音”,這些激動人心的女性煙草廣告詞,都巧妙地將吸煙與婦女的自由和解放聯系在一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內部禁煙力度大大加強,煙草商開始把“自由火炬”燒向那些正在經歷巨大社會變革的國家。在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煙草商把香煙當成自由的象征向女性消費者進行傳播。一種香煙的口號是“嘗試西方的滋味”,另一種則是“女士優先”。其結果,前東德地區12歲~25歲婦女的吸煙率從1993年的27%上升到1997年的47%。對煙草商來說,自然是“味道好極了”。
如今,全世界的煙草商顯然又把注意力投向了新的目標——中國。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原因,雖然中國目前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吸煙人群,但女性吸煙率遠遠低于男性。據統計,世界主要煙草生產與消費國女性吸煙率為:美國20%,法國28%,英國22%,德國15%,巴西18%,日本13%,而中國僅為5.6%。正因為我國女性吸煙率低,煙草商看到了增長空間,想大力開發這塊“處女地”。而香煙躋身“婦女用品”之舉,則有意無意地迎合了煙草商們的如意算盤。
為子孫后代健康計,我們應該像為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立法那樣,采取措施使婦孺遠離煙草的危害。但是,面對“時尚”、“男女平等”這類冠冕堂皇的口號,我們能否打贏與煙草商的這場爭奪戰,前景實在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