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資公司工作的許先生,進入4月份后,感到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和四肢乏力,經醫院檢查,被告知患上了戊甲混合型肝病。對于甲肝,大家較熟悉,但對戊肝卻是聞所未聞。許先生嚇壞了:這種肝病能治好嗎?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自己感染上的?戊肝對哪些人威脅較大?醫生對他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進行了解后作出判斷說,可能是吃了沒有完全燒烤熟的海鮮而感染了戊肝病毒。
戊肝和甲肝相比,基本上屬于一個較為陌生的肝病類型,雖然在傳播途徑、臨床表現上與甲肝極為相似,但在潛伏期、易感人群、病死率以及疫苗防疫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因此,醫生提醒說,小心戊肝盯上你。
2005年初,世界衛生組織證實,非洲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發現了600多例戊型肝炎病人,其中32人已死亡。目前,實驗室已驗證,這些戊型肝炎病例是由糞便污染的水源引起的。而根據衛生部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我國戊型肝炎發病情況,最近幾年出現連續高速增長,繼2003年比2002年發病增長40%之后,2004年發病率較2003年增長70.24%,可見戊肝發病的幾率正在趕超甲肝。戊肝在臨床上有5個特點:
①潛伏期約為2周~9周,平均6周,較甲肝為長。②病者以青年人和老年人居多,而甲肝則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多見。③孕婦更易患病,且在感染后易發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和流產率高。④戊肝肝腫大的情況較甲肝少見,但體膚出現瘙癢和灰白較甲肝多見。⑤在防治戊肝上,雖能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但這些免疫物質提供的是非特異性免疫,僅僅是提高人的整體免疫功能。更為重要的是,戊肝病人在病愈后,并不能產生持久免疫力,也就是說,仍有重復感染的機會。另外,甲肝已有疫苗而戊肝則沒有。
“吃”出來的戊肝
戊肝一般分為急性黃疸型、無黃疸型、重型和淤膽型四種,以前兩種為主。除了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外,急性黃疸型病人還有尿黃、眼睛黃、皮膚黃等癥狀,血中膽紅素也升高,病毒檢測抗HEV陽性。重癥戊肝的表現則更嚴重,甚至可發生肝昏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
戊肝病毒大多通過“糞—口”的方式傳播,所以,飲食引起的腸道傳播是最主要的途徑,也就是說,大多是“吃出來的”。傳染源是急性期戊肝病人和亞臨床感染者,他們的糞便、尿液(包括嘔吐物)都可能攜帶病毒,這些排泄物可污染周圍環境、食物、水源和健康人群,被戊肝病毒污染過的食物、水源、各種物品,也都有可能成為傳染的媒介。同甲型肝炎傳播情況相似,生食或食用未烤熟的水生貝類、海鮮如蛤蜊、泥蚶、毛蚶、牡蠣等,也可染上戊肝病毒。個別戊肝病人,也可因為血液污染、醫療操作而感染,但這類現象極少。
預防關鍵詞
預防戊肝該怎樣做?醫生認為,如果周圍人感染了戊肝病毒或出現患病征兆時,應及時就醫,特別是有心臟病等其他危重病的人,更應注意,確診后要立即隔離治療。疏于個人衛生、就餐習慣不良、居住環境擁擠的人,環境衛生差的學校、工廠和水源較易污染的場所,要特別提防戊型肝炎,并盡量避免交叉感染的機會,不食生的或未燒烤熟的海鮮。有關部門應對公眾加強宣傳,介紹防治戊型肝炎的有關知識,同時對居民的飲用水源進行定期監測,加強對人體排泄物的處理,消滅蟑螂、蒼蠅等媒介昆蟲。至于戊肝的醫治預后,通常單獨感染戊肝病毒的,基本可完全治愈,只有那些得了乙肝或甲肝同時又患有戊肝的混合肝病患者,進入重癥幾率會大些,恢復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