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腦中風,大家可能很熟悉,而眼球“中風”卻鮮為人知,然而,其危害之大并不亞于腦中風。在“全國愛眼日”到來之際,眼科專家特別提醒,中老年人血管收縮彈性差,特別是有高血壓者,遇上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更要謹防眼球發生“中風”。
40歲的劉先生是一家中型IT企業的經理,這天早晨起床時,忽然感覺視物模糊,于是到眼科就診。診斷結果是: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俗稱“眼梗”。經采用藥物和視網膜光凝治療后,視力稍有恢復。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吳先生,周日在家操作電腦時,突然眼前一黑,他以為是眼疲勞,于是閉眼休息片刻,然而,再睜開時,左眼只能看到眼前手動的影子,其他就什么也看不見了。他不敢大意,立即趕到醫院就診,醫生初診為左視網膜中央動脈分支阻塞。經緊急治療,吳先生逐漸恢復了一點視力。據了解,類似的病例,在一些眼科門診并非少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眼梗”盯上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人群,特別是中年白領。“眼梗”為視網膜動脈阻塞即眼中風,是最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病。引發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與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動力學關系密切。
“眼梗”的表現
“眼梗”系眼科急癥之一。眼球的血液供應,是由左心室壓縮,經由頸、頸內、視網膜動脈而來,所以,任何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比如心臟或動脈脫落的栓子、血管壁的狹窄硬化以及任何的緊張、壓力均可使血壓升高,血管收縮變細,都會使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而形成眼中風。最初表現為視力下降,多半表現為清晨起床時突然視物模糊等,眼部檢查為視網膜靜脈迂曲擴張,受累靜脈分布區有出血,視網膜水腫、滲出等。其病程發展緩慢冗長,晚期常見的并發癥有黃斑囊樣水腫和新生血管形成,部分并發癥嚴重者可導致失明。因此,專家告誡白領人群,要節制飲食,控制血壓、血脂,定期檢查眼底,一旦清晨有視物模糊癥狀時,應盡快就醫。
爭分奪秒的90分鐘
眼中風的治療,一定要迅速及時,其目標是要將中風的血栓打通,或將痙攣收縮的血管舒張放松。救治眼睛中風和腦部中風一樣,同是十萬火急,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實驗研究表明,視網膜缺血時間超過90分鐘,光感受器的死亡將不可逆轉。通常情況下,阻塞1小時以內能解除者,視功能多可恢復;阻塞時間持續在4小時以上者,視力恢復的機會十分渺茫。治療的方式,初期是想辦法將眼壓降低,力求將血栓沖離。具體對策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用紙袋或塑料袋罩住口鼻,以期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或以藥物降低眼壓等。另外,口服抗凝血或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加以治療,若發生的時間已超過治療的時限,還須防止眼球因為缺氧所形成的不正常新生血管,進一步造成出血或青光眼。因此,必須定期接受熒光眼底血管攝影檢查,若發現缺血情況嚴重,要以激光治療,防止新生血管的產生。由于引起眼中風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因頸動脈硬化病,視網膜動脈硬化所導致,二是高血壓致血管痙攣收縮致視網膜血管腔閉塞,三是因心臟瓣膜異常或心律不整所引起,因此,對這些全身性疾病都必須一并檢查及治療,才能預防更嚴重的中風再度發生。
怎樣阻擊“眼梗”的發生
由于白領生活往往無規律,工作壓力大,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因此,高血壓、高血脂的發病率較高,但自己往往又沒有充分重視,于是,隨之而來的眼部并發癥也就成為影響其生活質量的隱患。預防之道,就是平時注意身體保養,保持飲食營養均衡,少吃過咸、過油食物,并避免過度勞累,放松心情,睡眠充足,進行適度運動以維持血液循環,這樣能夠大大降低眼中風的危險。另外,植物性食物如菠菜、甜椒等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可多進食,對保養眼睛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