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抱怨“越睡越累”,卻又不知原委。對此,上海康復協會康復運動專家謝青教授認為,睡眠質量下降,與人們的工作壓力、精神狀況有關,在工作壓力無法改變的情況下,運動是緩解這種癥狀的最好辦法。謝教授說,這類病人通常是因為長期勞累又缺乏運動而“越睡越累”的。工作帶來的身心慢性疲勞,沒有經過體力增長來平衡,因而無法消除疲勞感。另外,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由于整天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如坐姿不變、常用右手操作鼠標等,加上睡時采用右側臥姿,必然會加重身體右側的疲勞感,而這種局部疲勞會讓人感覺沒精神。這種全身各系統機能的非常態勢,只有通過運動調節才能改善。不過,睡前的運動應以舒展身心為主,目的是讓人靜下來而并非出汗,一般采用輕微鍛煉較佳。
下列方式可供參考:A.平躺。將雙手雙腳伸直打開,身體呈“大”字形。手心朝上,眼睛閉起,下巴內收。呼吸時用腹部力量帶動肺部進行收縮,5次呼吸為一組,每次做6組。B.平躺在床上,雙手從頭頂伸直相交,努力往上伸拉片刻,直到感覺全身都舒展開來。然后將雙臂放于體側,小腿折壓在體下,盡力將腰腹向上頂,深呼吸,直到感到自己的身體緊繃起來。或者坐起,上半身前屈,逐一伸拉腳趾和小腿,放松自己的軀體,以便獲得七八個小時的優質睡眠。
若清晨起床還覺得累,通常與身體沒有充分活躍有關。因此,起床后可做10分鐘相對劇烈的運動:首先身體直立,兩腿分開與肩同,腳尖向外,膝蓋微彎,臀部保持緊張,屈伸膝蓋,連做20次蹲起動作。然后,上床做20次仰臥起坐。最后身體俯臥挺直,雙手從腦后抱頭,小腿和頭同時盡力向上抬起,連續做20次。體能較差者,可適當放慢節奏。
平時也要多鍛煉。既然越睡越累,當是體力不足造成,那么,平時更需要加強鍛煉。謝教授指出,無論是爬山、騎車、打球還是跑步,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愛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開始鍛煉,都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要特別提醒的是,必須掌握適當的活動量,否則,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反而更不利于睡眠。運動量是否適合自己,應當以鍛煉后自覺身體舒適、精神振作、食欲增加、睡眠良好等為主要指標,最重要的是要把運動當作一種習慣,而不是一項任務。
根據性格選擇運動項目
新近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的人運動方式也不同,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缺乏正常人擁有的心理調節和適應能力,或是表現明顯的性格和情感缺陷,而通過有針對性的適當運動,可以糾正不良性格,改善心理和精神狀態。具體選擇,可考慮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等因素,如將個人的性格因素也結合進去,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緊張型。心理素質缺少鍛煉的人,應多參加競爭激烈的運動,如足球、籃球、排球等。這些項目,場上形勢多變,緊張激烈,只有冷靜沉著地應對,才能取得優勢。若能經常在這種激烈的場合中接受考驗,遇事就不會過于緊張,更不會驚慌失措,從而給工作和學習帶來好處。
二、膽怯型。有的人天性膽小,動輒害羞臉紅,性格靦腆。這一人群應多參加游泳、滑冰、拳擊、單雙杠、跳馬等運動。這些項目要求人們不斷地克服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經過一個時期的鍛煉,膽子會變大,為人處事也就顯得從容自然了。
三、孤僻型。有的人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往,缺少競爭力。應選擇足球、籃球、排球及接力跑、拔河等團隊運動項目。堅持參加這些集體項目的鍛煉,能增強自身活力和團隊精神,逐漸改變性格。
四、多疑型。有的人多疑,對他人缺乏信任,處理事情不果斷。可選擇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跳高、跳遠、擊劍等項目。這些項目要求運動者頭腦冷靜、思維敏捷、判斷準確、當機立斷,長期從事這些活動,有助于人走出多疑的思維模式。
五、虛榮型。有的人虛榮心強,遇事好逞能。可選擇一些難度較大或動作較復雜的運動項目,如跳水、馬拉松跑等;也可找一些實力水平超過自己的對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以不斷地提醒自己,萬萬不能驕傲。
六、急躁型。有的人處事不夠冷靜沉著,易沖動急躁。可選擇下象棋、打太極拳、練習健身氣功、長距離散步、游泳等項目。這類活動多屬靜態、單獨的運動,不會帶來情緒的過大波動,有助于調節神經功能,增強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