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競爭、生活無規律——
今年高考前4天,寶山區通河中學教師徐宏杰突發心臟病,倒在了講臺上,年僅27歲。短短5年的教齡,連續帶教三屆高三畢業班,破格提拔為數學教研組長。年輕的生命終沒能沒能承受住壓力的重擔。再看看今年上半年,著名畫家陳逸飛突然逝世;清華大學相繼有兩位年齡不到45歲的教師“突然”死亡: 36歲的清華大學電機系講師焦連偉突然發病去世,四天后,46歲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煥,因肺腺癌不治與世長辭;中國社科院學者蕭亮中,猝死時年僅32歲。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猝死、亞健康狀態、心力衰竭、心理危機等漸漸威脅著那些成功人士。在事業上,他們是那么堅強、有能力,然而在疾病面前卻那么軟弱。
壓力,讓他們面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危機。
心理不堪重負
崔永元實話實說抑郁癥
2005年3月,借著《藝術人生》的平臺,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崔永元向觀眾說出了他離開《實話實說》欄目的原由。
“我每天夜里睡不著覺,到早晨8點還睡不著。看著太陽冉冉升起,大家騎著自行車都去上班,你還沒有入睡,你在想很多事情,為什么別人能做,你就不能做?為什么要對自己這樣苛刻……
\"我病了。
\"我得的是抑郁癥,而且是很嚴重的抑郁癥,重度。
\"比如包括我的家人,包括我的領導,他們都覺得沒有這種病,覺得就是想不開,就是小心眼,就是太愛算計了,就是以前火,現在不火了,所以現在受不了了,都是在這樣想。
“實際上它是一種病,那么就要吃藥,有的時候,比如當我很有耐心或者很有精力的時候,我會慢慢講一點有關抑郁癥這方面的知識給他們聽。有的時候我不耐煩了,實在不耐煩了,我就說,如果你要覺得我沒有這個病,你把我的藥吃幾片試試。我吃那個藥,兩粒三粒,我早晨五點、六點、七點、八點……才能睡著覺。但是如果沒有這種病的人,他吃了這個藥,可能三天都睡不醒!”
鏡頭前的小崔顯得有些老了。當他第一次主持《實話實說》欄目時,那個梳著小分頭、打扮有些土氣、談笑自如的小崔,似乎一下子就討得了觀眾的歡心。春來秋往,時光流逝,眼前的崔永元老的不單是幾道皺紋,而是那憂郁的眼神。實話實說的風格沒變,卻句句沉重地敲在聽眾的心上。節目中,面對這么多的觀眾,崔永元“實話實說”了那段患病的艱難日子。慶幸的是,他走過來了,及時地就醫、吃藥,才得以今天坐在鏡頭前平靜地回憶。
心理壓力溯源
最近,一家精神專科醫院對北京市200多名中年干部進行了定向精神健康檢查。結果顯示:有45%的人精神健康存在問題,或多或少有著抑郁、焦慮、恐懼、偏執、強迫、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等。沉重的心理負擔越來越多地影響著職場精英的身心健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心理如此不堪重負呢?
1.自我加壓過度。
從事業一開始,他們就不斷地給自己提出高要求,在社會上有了一定影響后,這種自我加壓就更多強烈。于是在責任心的壓迫下,身心漸漸變得扭曲。
崔永元在做節目的時候被人戲稱為“工作的瘋子”。他自己卻說:“我們當時做《實話實說》的時候特別投入,我覺得我發病都跟這有關系,有點鉆牛角尖,希望每一期節目都做好,希望一期比一期精彩,老是這樣想,有這個責任感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特別痛苦。”
2.無形的社會壓力。
這種壓力來自名氣與競爭。名氣就像頭上套的緊箍咒,一旦工作沒做好或者沒有預計的好,便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不肯放棄,不肯降低標準,最后的結果是導致自己痛苦。這就是精英的痛苦,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在痛苦中麻木,有的人在痛苦中發瘋。
精英分子總是社會中富有責任感的人,這種責任感成為精英的一種內驅力,成為審視自己的一把標尺,當理想和現實發生碰撞的時候,直接受到傷害的是他們的精神。這一點也被心理學家所證實,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抑郁、焦慮、失眠、強迫等癥襲擊的往往都是有抱負、有創意、做事情非常認真的人。這樣的特質描述,與城市精英層是不謀而合的。
\"如今,在特定行業,如IT業、媒體從業者、名牌大學教師以及發展快速的企業中,產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壓力。\"北京易普斯企業咨詢公司首席顧問張西超博士如是說。這份壓力來自工作,但卻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襲擊著他們的身體、身心、社會關系以及家庭生活。
要始終保持一個姿態:最好的,最好的,永遠都是最好的。這是精英永遠的姿勢。強大的社會關注度是一種推動力,也是一種壓力。
關鍵詞:抑郁癥
抑郁癥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患。易患此癥的人并不是因走投無路,相反,那些工作認真、勤奮,有前途、有潛力的人最容易患抑郁癥。因此,即使你是一個上進的人,還是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絕大多數的抑郁癥患者都有一定的誘因,如工作上的挫折、家庭遭受不幸等,同時,在出現情緒抑郁、低落的過程中產生悲觀、失望、孤獨及無助感。這些情況,一般來說可以用心理治療--即所謂的\"心藥\"來處理。近20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的抑郁癥病人,經過心理治療或多種治療方法的處理或幫助,可以得到治愈或緩解。
健康警示:
★加強修養,遇事泰然處之。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并隨之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主動地避免因此對心理造成的沖擊。
★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滋生失落感,令生
活更加充實,從而改善人的情緒和抑郁心理。同時,還要培養多種興趣。
★學會傾訴。當壓力過大時,不妨找人傾訴,把心中的煩惱痛痛快快地說出來,親人朋友的安慰會讓人思想豁然開朗。
壓力下“性事淡淡”
陳先生是一家知名外企公司的總經理,心里卻有著難言之隱——將近一個多月沒有過性
生活。
不是他不想,而是工作實在太忙太累,每天都像空中飛人一般從這個城市飛到那個城市,即使不出差的日子,也幾乎天天加班,到家已是凌晨,疲憊不堪。他說,自己甚至有一些緊張下一次性生活的到來,因為那種感覺已經很陌生了。
“工作壓力是性興趣減弱的一個主要原因”,舊金山心理學家龍奈·巴伯赫說。如今,職場精英,特別是白領階層的性冷淡者為數不少,其中不乏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對性的問題不是不想,也不是不能,就是提不起興趣。試想,繁重的工作之后,人的身心都很疲憊,如何還有精力去考慮性事呢。
精神壓力影響性。醫生認為,這種情況通常是階段性的,受情緒影響,不是病,但需要注意及時調理,不要形成習慣性。專家同時強調,夫妻需要合理性活動,“性會自然發生,不必事先安排”的看法,是一種普遍的錯誤觀點。如果夫妻安排了時間從事性活動,在一定氛圍影響下,說不定就會產生性欲了。
關鍵詞:性冷淡
性冷淡還有可能是輕度抑郁癥的一種體現。有的輕度抑郁癥平時表現得并不明顯,只是會讓人覺得患者不夠活躍、不太愉快,工作效率不高。如果屬于輕度抑郁癥,也可能會出現性冷淡。
健康警示:
★言語:親昵地喚起情感熱度
主動的甜言蜜語會一下子提升對方的性愛樂趣,這種引導比直接的要求更容易使其感到興奮。動聽的綿綿情話,是性愛的第一道開關。對于性欲望自由坦誠地表達,不僅是為了刺激性覺醒,而且也是性愛成熟的一種表現。
★放下工作,釋放心中壓力
不妨兩人外出旅游一趟,藉此暫時忘掉工作的煩惱。浪漫的旅程能重新營造愛的氛圍。
★適當的時候向心理醫生求助
前面說了性冷淡不僅僅是因為工作忙而忽視了性生活,也有可能已經轉化為一種心理障礙。因此,若有類似情況出現,應盡早去看心理醫生。
生命不堪重負
細數近些年,成功的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知名人士,因不堪生活、工作的重負而過早辭世,可謂接二連三、不乏其人,因而給社會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王均瑤原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35億資產戰勝不了癌細胞
追溯:回顧王均瑤狂飆突進的一生,有這樣一些與身體健康有關的內容:看上去胖胖的、身體很健康,精力旺盛;身兼15項名目繁多的社會職務,豈是淡淡的一句“工作壓力非常大”所能了得;年輕時酒量很好,后來喝得少了,一次也能喝五六瓶啤酒;工作起來常常到忘我的程度,經常在辦公室以泡面充饑,與其說果腹,不如說與健康作對;即便在檢查出患腸癌后,也沒有用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和治療,使得病情突然惡化,終告不治。
病情分析:癌癥專家說,大腸癌的發病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王均瑤應酬多,工作忙,生活無規律,隔三岔五的大小宴請,更是攝入了大量的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食物。這些都是導致癌癥發生的高危因素。
健康警示:
★在大腸癌的病因中,飲食、環境因素的重要性要大于遺傳、種族的因素。日常飲食中富含纖維素者,大腸癌的發病率較低。
★早發現,早治療。當察覺身體有異常癥狀時而盡早就醫,可以提高癌癥的治愈率。
★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在應酬中難免飲酒,但過量飲酒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如引起心臟肌肉組織衰弱并損傷,而纖維組織的增生,勢必嚴重影響心臟功能。
楊邁原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運動加速了生命的消逝
追溯:楊邁于1994年加入愛立信,次年即受命到中國拓展業務,在華工作已有8年。在此期間,愛立信經歷了從巔峰到谷底再觸底反彈的艱難過程。作為愛立信在中國業務的掌舵人,楊邁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據周圍工作人員回憶,楊邁平時定期到健身房去運動。他謝世前的一段時間,由于公務實在太忙而無暇鍛煉,就在出事那天,利用當晚的閑暇時間去做健身。當楊邁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步時,由于連日超負荷的工作已讓他的心臟無法承受劇烈的運動,于是悲劇發生了。
病情分析:醫生診斷結果為猝死。猝死是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各種心臟病都可導致猝死。從社會因素分析,工作的超強度和缺乏休息,是導致猝死的直接原因。楊邁在過度的工作后,沒有休息,直接運動,以致猝死。
健康警示:
★從醫學角度分析,冠心病是引起猝死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冠心病患者要尤其注意。
★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繁忙的工作之后,一定要休息片刻,哪怕一時半會,也必須去做。關鍵是要讓大腦、心臟得以休息,千萬不能讓這些“要害機關”超負荷運轉。
★工作結束后,不宜立刻做強烈運動。鍛煉也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否則非但不能強身健體,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
彭作義原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這幾年,彭總太累了。”
追溯:擔任青島啤酒廠總經理時,彭作義有兩個外號,一個是“拼命三郎”,人們以此來形容他對工作的勤奮和忘我;另一個外號是“中國啤酒行業的彭大將軍”,他高超的商戰謀略,給人印象至深。然而,就在一次游泳時,意外發生了。
醫生最后的鑒定結果是,心臟病突發死亡。據工作人員介紹,彭作義的身體一直都很健康,從來沒有犯過心臟病。對于這次突如其來的不幸,工作人員無奈地說:“這幾年,彭總太累了。”
病情分析:專家分析了心肌梗塞的誘發因素:(1)工作過累、重體力勞動。(2)精神緊張、情緒激動。(3)飽餐、過量飲酒、進食大量脂肪物質。(4)寒冷刺激,特別是頂著冷風疾走。盡管彭作義之前身體一直都很健康,但生活中一些潛在的不健康因素使得他過早地結束生命。
健康警示:
★定期體檢,進行心電圖檢查。進入中年后,人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步衰退,高血壓、高血脂,長期吸煙嗜酒,肥胖及糖尿病、冠心病等高危人群,應定期作心電圖檢查,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