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炎熱的夏天,活潑好動的孩子自然出汗多,而一旦堵塞毛細孔的出口,皮膚就會發炎而長出“熱痱”。痱子是夏季皮膚常見病,又稱“紅色粟粒疹”。此癥除與天氣炎熱、居住環境及衛生條件有關外,主要是由于小兒皮膚角質層較薄,含水分較高;加之孩子的免疫能力、體溫調節及皮脂腺分泌功能等不夠完善,貪玩以及缺乏自控能力,故而出汗較多,極易出現一種癥狀。
人的額頭、頸、腋下、背部、大腿周圍以及腹股溝間等易出汗的部位,是痱子經常出沒之處,初始是皮膚發紅,接著會長出一粒粒小疙瘩,嚴重時不但會化膿,且范圍逐漸擴大。一旦生了痱子,切忌因發癢而用手搔抓,以避免抓破化膿或導致水皰疹的感染。要讓患兒背部通風,入睡時,因為背部經常與墊被接觸,所以要常幫小兒更換睡姿,以利于通風干爽。
應對痱子可用點藥膏,但擦前一定要先把皮膚洗凈,然后涂上薄薄的一層即可。用毛巾熱敷,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汗腺一通,痱子就消了。方法是:用熱水浸濕毛巾,可盡量熱一些,以肌膚能忍受為宜,一般每隔2小時~3小時為一次,熱敷2次~3次就可見效。
臨床上,痱子可分為紅、白、膿三種,表現也各有不同:紅痱又稱紅色粟粒疹,多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臨床上最為常見,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好發于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對稱分布,有輕度紅暈,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后有輕度脫屑。白痱,或稱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常在高溫、暴曬后出現,多見于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好發于頸、軀干部位,發生時可見多個如同針尖和針頭大的淺表性小水皰,皰壁薄、微亮、無紅暈,輕擦后易破,一般1天~2天內吸收,干后有極薄的細小鱗屑。膿痱,學名膿疤性粟粒疹。表現為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的小膿皰,常發生在皺褶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頭頸部也常見。膿皰內常無菌,或為非致病性球菌,但潰破后可繼發感染。
預防痱子的8招式:
1.居室環境要通風涼爽,盡量減少出汗。2.烈日當頭時應避免外出活動,更不能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或進行劇烈運動。3.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經常洗澡。4.衣著要柔軟寬松,避免穿戴尼龍化纖制品,內衣要經常換洗。5.少吃大魚大肉等過熱及辛辣食物,多吃些冬瓜、苦瓜、西瓜等新鮮蔬菜、瓜果。6.出汗較多時應及時補充水分,多喝些綠豆湯、菊花茶之類的清涼飲,但不要過甜,必要時可適當地補充些淡鹽水。7.使用空調調節室溫。8.使用痱子粉以保持以身體干爽,防止熱痱的出現。可撒少量痱子粉在掌中,輕輕勻開,之后均勻地擦拭在孩子身上。如流汗后,洗澡時,要連同痱子粉一起洗凈。如已經長出熱痱,則須馬上停用,以免引起皮膚疾病。
預防小處方
苦瓜取汁。將苦瓜搗爛取汁,搽涂患處,痱子翌日即可消失。
黃瓜治痱子。輕的痱子可用生黃瓜汁或黃瓜片分別貼搽患處,兩三次即可痊愈。
薄荷浴。用鮮薄荷150克,煎水洗澡,老少皆宜。
桃葉浴。將桃葉陰干后,盛在袋中,使用時取50克泡在熱水里洗澡,可防痱子的發生。如果長痱子的情況嚴重,可用桃葉熬成汁,摻到洗澡水中,或直接用來搽抹患處,效果更佳。
艾草浴。先將艾葉的塵垢沖洗干凈,再加大量的水,熬煮半小時后,用熬出來的藥水用于洗澡。艾草浴不但可預防和治療痱子,還能防止其他皮膚病的發生,并起到潤膚美容的作用。
藥浴:取適量中藥,如十滴水、消暑祛痱水、六神花露水等,洗澡時放入水中,攪拌均勻后,再為孩子洗浴,也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