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很容易變質,偶爾出現一次腹瀉也屬正常現象。但夏季腹瀉有個明顯的特點,即多呈急性經過,只要治療得當,很快就會痊愈。倘若腹瀉總是遷延不愈,就要考慮除了感染,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慢性腹瀉。只有將它們治愈,才可徹底擺脫“拉肚子”的煩惱。
糖尿病
糖尿病也會引起慢性腹瀉?別驚訝,事實就是如此。這與血糖過高導致的胃腸道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病變有關。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腹瀉多呈頑固性、間歇性,發作時間可為幾天至幾周,間歇期可為數周至數月,而且晝夜均可發生,約5%的腹瀉病人同時有脂肪瀉,即糞便中夾雜有大量的脂肪,抽水馬桶的水面上可漂上一層“油花”。
如果你年齡在40歲以上,身體比較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話,在出現慢性腹瀉的時候不妨去醫院檢測一下血糖,說不定就能挖出病根。
甲亢
一般說來,甲亢患者多為年輕女性。由于體內甲狀腺素的水平過高而導致基礎代謝率上升,腸道蠕動也隨之加快,從而引起消化不良乃至腹瀉。這類狀況人們通常稱之為“直腸子”,即大便中常有未消化的食物,有時甚至連很容易消化的面條等食物都“原封不動”地拉出來。
一些科普文章中常提到甲亢患者有手抖、眼睛凸出等癥狀,其實,有這樣典型表現的人只是少數。多數人只是感到情緒比較激動、胃口好,而人卻日漸消瘦,建議此類患者去醫院的內分泌科檢測一下甲狀腺的功能。
肝臟疾病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器官,其分泌的膽汁是消化脂肪的必需物質,而且,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也都靠肝臟完成。如果因發生炎癥、脂肪肝而導致膽汁分泌減少或排出不暢的話,人體消化脂肪的能力就會下降。這時,只要一吃油膩的食物就會腹脹,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脂肪瀉”。肝臟功能不好的人多半在凌晨發生腹瀉,中醫稱為“五更瀉”,如果出現這樣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肝功能以及影像學的檢查。
除了肝炎,慢性腹瀉患者還要留心肝癌。以腹瀉為首發癥狀的肝癌并不少見。肝癌患者的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腸黏膜在有害化學物質的刺激下產生腸毒素,促使肥大細胞增殖,釋放組織胺,使腸黏膜變性水腫,通透性增加,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致使大量水分排入腸腔而引些腹瀉。
腸癌
大腸癌多數發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側結腸者常為環狀生長,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有糜爛、潰瘍、壞死時,可表現為腹瀉、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腫瘤位于直腸者,主要表現為血便、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暢和里急后重。
克隆病
該病又稱為節段性腸炎,發病年齡主要在20歲~40歲,起病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逐漸加重,大便稀薄或呈水樣,常無膿血。病變腸段的炎癥、蠕動增加及繼發腸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原因。多為間歇性發作,病程后期呈持續性。
潰瘍性結腸炎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緩,癥狀輕重不等。腹瀉系在炎癥刺激下,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水、鈉吸收障礙所致。輕者每日排便3次~4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數頻繁,糞便多為糊狀,混有黏液、膿血。
因此,一旦出現慢性腹瀉不可掉以輕心,應當進行認真的檢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治療只是就病論病,療效往往較差,甚至還會因延誤病情而失去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