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氣象資料統計:2004年度上海的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比常年偏高1.4攝氏度。市區日最高氣溫≥35攝氏度的高溫日數為24天,比常年多了15天;極端最高氣溫曾達到過36.0攝氏度~39.1攝氏度,是1961年以來的第二個高溫年,僅次于1998年,創下了132年以來有氣象記錄的最高值。其中僅8月份的月平均氣溫,就要比常年偏高0.9攝氏度~1.7攝氏度。
根據最新的氣象分析,上海地區今年的高溫天數很可能超過去年。面對如此多的炎熱天氣,醫學專家提醒公眾:除了采用一些相關的養生保健措施,以減少異常氣候因素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外,在日常中還應遵循以下四原則。
一、天熱著衣別過露
人們的思維習慣是天氣越熱、穿衣越少,這樣越能有利于體內熱量的散發。近年來,人的服飾尤其是女性的著裝越來越露、透、短。其實,從氣象醫學上講,夏季衣服穿得過少、過露,并不一定能起到降溫的作用。因為只有當人的體溫高于環境溫度時,才有可能通過皮膚的輻射傳導、對流等方式,向外進行散熱;倘若環境溫度接近或超過人體正常體溫時,肌膚就只能通過出汗蒸發來降溫,根本無法利用其他方式進行。所以,在高溫氣候條件下,試圖通過少穿衣、多暴露去達到散熱的目的,實際意義不大。
相反,夏季若長時間工作、生活在低溫的空調環境中,衣服又穿得較少或過于暴露,還會造成人體表面溫度的明顯下降,而一旦進入自然環境,體溫將大大低于外界氣溫,這種劇烈的溫差所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溫熱量迅速為低溫的人體所吸收,反而,令人產生更熱的感覺。
二、晨練時間要適宜
夏季,人們一般都醒得比較早,再加上晨間陽光較弱、氣溫不高,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喜歡利用這段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但醫學專家指出:晨練的時間不宜過早,因為從中醫觀點出發,此時正是陰陽交替之際,不利于鍛煉。而現代醫學通過研究則發現,清晨時人體的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的功能最弱,是多種疾病較易發作的危險區段,應盡量避開。
此外,由于熱天入睡時較晚、睡眠質量差、體力較虛弱以及精神不爽等因素,選擇早起進行體育運動,并不十分合適。再有夏日空氣流動緩慢,污染物難以飄散,這時晨練,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三、墨鏡顏色莫過深
夏日陽光輻射強烈,為了保護眼睛,人們外出時常戴上一副太陽眼鏡,一是可遮擋陽光,二是顯得帥氣漂亮。但問題是如果太陽眼鏡選擇不當,或佩戴的眼鏡質量低劣,那么,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如有些人貪“酷”,喜歡挑選顏色深的鏡片,殊不知,這會影響眼睛的能見度,長期使用會造成眼疲勞,不但不能護眼,而且會嚴重損害視覺器官和視神經。
為此,醫學專家強調,在選擇太陽鏡時,千萬不能馬虎大意、隨意購買,而應事前先進行一些必要的咨詢與檢查,并聽從眼科醫生的建議。一般來說,夏季選擇太陽鏡的顏色以灰色和綠色為好,鏡片應能穿過15%~30%的可見光線,這樣既可減少陽光和紫外線的輻射,又能達到視物清晰、失真度小和眼睛不疲勞的目的。
四、防暑降溫戒貪涼
夏季是一年中氣候最為悶熱的時日,因而說到養生保健,人們腦海里最先浮現的“防暑降溫”四個字,最好吃有冰鎮飲料,住是涼風習習,遇上休假去避暑,總之,夏季萬般清涼才舒服。不過,醫學專家提醒:不能過度貪圖涼快,因為暑天人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產熱量明顯增加;另一方面,環境溫度的急劇升高,又導致大量的熱能被人體所吸收,如冒然進入溫度降得很低的室內,或直接以涼水沖洗等,都會造成全身或局部的皮膚、黏膜、血管等組織的迅速收縮;若是大腦、心臟等臟器血管的劇烈收縮,可造成心腦血管的痙攣和供血不足,輕則使人頭暈、目眩以及胸悶、疼痛,重則會引發腦血管意外、心絞痛與心肌梗塞等危重病癥。
除此之外,因皮膚、黏膜等組織的迅速收縮與痙攣,所產生的體內熱量滯留,還可導致發熱、中暑等異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