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感冒藥掀起軒然大波
近來,有關常用感冒藥含有“致命成分”——“氫溴酸右美沙芬”的報道頻繁見諸報端。消費者了解了相關情況后心中不免慌張,不由得聯想起數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感冒藥含PPA事件。難道右美沙芬又成了第二個PPA不成?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了解這究竟是什么物質?筆者翻閱了相關的藥理學書籍和藥典,終于了解了右美沙芬的“身世”。該藥為中樞性鎮咳藥,又名右甲嗎喃、美沙芬、普西蘭,1956年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列為非處方藥,1988年在我國注冊,并于1990年以片劑投放市場。目前,在我們熟悉的“白加黑”、“泰諾”等感冒藥中都含有該成分,用以緩解咳嗽等不適。既然這么多年的臨床使用都證明其是安全的,為什么又會爆出如此駭人聽聞的消息呢?原來,事情的起因是,美國有5個兒童因過量服用含有“右美沙芬”的膠囊而死亡,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對公眾發出了相關警告。讀到這里,不難發現悲劇的根源所在——過量服用。大凡藥物都會有副作用,如果不遵照藥品說明書或醫囑服用,就很有可能發生意外乃至生命危險。正如中醫界前輩所說:“用藥如用兵”。
筆者查閱了市場上常見感冒藥的說明書,發現其中的右美沙芬含量是非常低的,通常一片或一粒中只含有15毫克~30毫克。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專家稱,國人的體質服用這樣的劑量是相當安全的。除非過量攝入,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如何安全使用感冒藥
雖然在這次的感冒藥風波中,炒作的成分比較多,但客觀上還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便是感冒藥這樣的常用非處方藥,如果使用不當,同樣會給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有性命之虞。既然要安全使用感冒藥,就得對其成分有個大致的了解。雖然感冒藥的種類很多,名字也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主要成分不外乎以下4類:
解熱鎮痛成分
如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氨基比林。其中尤以對乙酰氨基酚最為常用,這種成份專門對付發熱、疼痛。
減輕鼻腔充血成分
如鹽酸偽麻黃堿、鹽酸麻黃堿。原先大量使用的鹽酸苯丙醇胺(PPA)已禁用,這種成分主要用來減輕鼻塞、流涕、噴嚏等癥狀。
鎮咳成分
如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二氧異丙嗪等??人灶l繁者使用復方甘草合劑、咳必清;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則可加用必嗽平;這些藥物中常常涉及到植物藥成分。
抗組胺成分
如撲爾敏、鹽酸苯海拉明。用于減少過敏、變態反應的癥狀。
●如果你一直患有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功能不佳,那在使用含對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的泰諾、百服嚀、克感敏等藥物時,應做到“中癥即止”,服用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給本已受損的肝臟帶來新的傷害。
●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最好謹慎使用含雙氯芬酸鈉和阿司匹林的感冒藥,以防誘發潰瘍發作以及出血。
●從事駕駛、高空作業和精細操作的人禁用含有撲爾敏、苯海拉明成分的泰諾、力克舒、感冒通等,以免因嗜睡、頭昏而肇事。
●高血壓、心臟病、甲亢、青光眼、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含有偽麻黃堿成分的泰諾、白加黑等感冒藥。
綜上所述,在服用感冒藥物之前,應先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再對照自身的健康狀況,最后制訂出安全的用藥計劃。如果心中拿捏不準的話,不妨去咨詢一下醫生。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地隨意使用感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