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調查表明,心肌梗死的復發率高達8.7%~29.6%,復發的時間以兩年內為最高,占總復發病例的1/3~1/2,且相當多的病人可多次復發,最多者可達6次~9次或更多。每復發一次病情都會加重,故病人出院后切勿掉以輕心。
有不少心肌梗死簡稱“心梗”病人臨床癥狀消失出院后,就以為自己疾患已除,急于恢復工作,甚而擅自停藥、重新吸起香煙來。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心梗的臨床癥狀消失,并不等于痊愈。此癥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會使“回馬槍”,卷土重來。
心梗的主要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血管變窄、內壁增厚,導致血栓形成,栓塞冠狀動脈,進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組織壞死。心梗臨床癥狀經過治療消失后,其病理基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液粘度異常等依然存在。因此,當這些因素進一步發展或機體抗病力下降時,梗死很易重新形成。其主要征兆是胸悶、發憋以及心悸、出冷汗等,當這些情況出現時要及時就醫。
注意四項指標
為防止心梗復發,病人要注意“四血”指標,即血壓、血糖和血脂、血粘度。因為這些因素都與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發生、發展和復發有密切關系。倘若“四血”不能保持較好水平,在心梗后半年左右就會面臨復發的危險。所以,原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患者,要重視原發病的治療。
心梗病人可以從發病后2個月~3個月開始適當運動,但事先一定要征求醫生意見,以確定運動量和時間,以便循序漸進。相對安全的形式是散步(每次20分鐘~30分鐘,每周5次)。活動時要注意自我感覺,如出現累的感受或脈搏超過110次~120次/分鐘,提示運動量超負荷了,就應立即停止。一旦出現胸悶,要馬上含服硝酸甘油,并間隔一段時間再作鍛煉。
熟知預防對策
1.認真繼續治療原發病,即針對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等進行治療。謹遵醫囑,合理用藥,重點是應用降血脂和保護血管的藥物,可中西藥結合。高血壓者要堅持將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同時防止血壓波動過大。
2.注意防止和避免能誘發心梗形成的因素,如過度勞累、長期高度精神緊張或情緒不佳,以及飽食、酗酒、大量吸煙等。
3.定期復查。重點是查心電圖、血壓、血脂、血粘稠度等,至少每半年測量一次。若出現持續較長時間的劇烈胸痛、胸悶以及血壓驟降、面色蒼白、出冷汗,應立即就醫。
4.加強自我保健。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防范。堅持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和低鹽飲食,不飲酒、濃茶、咖啡,戒煙,生活規律,起居有常,日睡眠要保持8小時以上,并且要適當午休。季節轉換時期應注意保暖,謹防受涼,溫度是心梗最易發生的危險因素。娛樂要有度,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不可過久,更不宜看情節緊張、場面驚險恐怖的電影、電視。為了稀釋血液,降低血黏度,每天清晨可飲白開水一大杯,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
5.講究心理衛生,注意調節情緒。應注意制怒、戒憂,防止過喜或過悲。凡事要處之泰然,保持怡然恬靜心理。可作心理保健操,如靜坐調息,意守丹田等。學會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輕松愉快的情緒有助于血壓的穩定,對防止心梗復發有重要意義。
6.盡量不單獨外出。如需外出要隨身備藥,如硝酸甘油等。同時,可帶上寫有與家人聯系的電話、所患疾病的卡片,并且注明“本人患有心臟病,如遇到突然昏倒,請將藥物放入我的舌下”,以便他人及時救治。
鏈接:心梗的預警信號
多數患者于發病前數日可有前驅癥狀,如原有心絞痛近日發作頻繁,程度加重,持續時間較久,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甚至在睡眠中發作。無心絞痛史而突發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急性心力衰竭及嚴重心律失常者,應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查,可顯示ST段一時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顯倒置。此時,要警惕病人近期內有發生心梗的可能,只要及時處理,便能避免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