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四川爆出不明疾病以來,“豬鏈球菌”一夜間成了各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每天的疫情報告,讓人又回想起兩年前的非典,一有報道,便十分關注。
發生在豬身上的疾病怎么會傳染給人?細究發現,如果最初能杜絕宰殺、食用死豬,完全可以避免這場疫情的發生。這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食品安全不是兒戲!
認識豬鏈球菌
起因 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位專家介紹道,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傳染病,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該癥屬國家規定的二類動物疫病。鏈球菌分布廣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動物和人體內。在動物機體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環境變化誘導的情況下,會引起動物和人發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豬鏈球菌被首次鑒定出來,法國、丹麥、美國、加拿大等國
都出現過感染病例,通過預防性治療和采取免疫、消毒等綜合措施,是可以控制和撲滅的。該病在豬群中早已存在,獸醫學書籍對其有詳細的描述,但豬傳染人的報告卻非常罕見。
傳播途徑 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這種病原體早已長期存在豬群身上,因為外界環境發生的變化使得病原體發生變異,從而突破種群障礙,開始從豬傳播給人。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該病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所以,其傳染性沒有非典那么強。
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高熱并伴有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重者還出現中毒性休克、腦膜炎等,有點類似破傷風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后者也是通過破損的傷口接觸感染。
豬肉還能吃嗎?
豬肉是平日餐桌上最常見的葷菜,然而,自四川發生豬鏈球菌疫情后,許多人談豬色變,不少地區豬肉的銷售額量一下子減少了幾成。豬肉還能吃嗎?上海市畜牧獸醫協會的一位金老師表示,豬鏈球菌一般產生于病豬、死豬體內,只要購買正規渠道生產的豬肉,完全可以放心食用。此外,豬鏈球菌經過加熱就可殺死,因此進食煮熟的豬肉沒有危險。
獸醫處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6招簡單易行的識別病死豬肉方法:
一是看表皮。健康豬肉表皮無任何斑痕。而病死豬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點,甚至出現暗紅色彌漫性出血,也有的會出現紅色或黃色隆起疹塊。
二是看脂肪。健康豬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但病死豬肉的脂肪呈紅色、黃色或綠色等異常色澤。
三是看肌肉。健康豬的瘦肉一般為紅色或淡紅色,光澤鮮艷,很少有液體流出;病死豬肉顏色發紅發紫,無光澤,擠壓時有暗紅色的血汁滲出。
四是看彈性。好豬肉有彈性,病死豬肉則沒有。
五是聞氣味。好豬肉無異味,病死豬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異味。
六是查淋巴。病死豬肉的淋巴結是腫大的,其脂肪呈淺玫瑰色或紅色,肌肉為墨紅色;質量合格的豬肉淋巴結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鮮灰色或淡黃色。
防疫措施國家: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
近兩年,禽流感、蘇丹紅、奶粉事件等讓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暴露出來,國家也在加大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據悉,今年年底,國家已將全部28大類食品納入食品質量安全準入制度。
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是指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在生產環境、生產設備、制造工藝、產品標準等方面達到國家標準、并在獲得國家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后,才有資格從事食品生產。
按照國家規定,食品共分為28個大類,到目前為止,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米、面、油、醬油、醋等五大類食品生產企業已經完成了市場準入,60%不具備生產條件和小作坊的食品生產企業被淘汰出局。從2003年開始啟動的肉制品、奶制品等新10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目前也基本完成,其中9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已經取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紀正昆說,爭取用2年~3年的時間,把所有28大類555種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全面完成。
上海:層層防范 積極防疫
上海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套長效疫情防控機制,從五大方面加強管理,力阻豬鏈球菌的入侵,讓消費者吃到放心豬肉。
1.加強檢驗檢疫。首先嚴格監督生豬的檢疫,嚴格檢查動物運輸指定入境道口,嚴禁染疫生豬及疫區產品進入本市。
2.加強對生豬疫情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確保上海市對這方面的情況明了清楚。
3.加強對屠宰人員和肉類經銷人員的教育管理,取締生豬私宰。指導相關從業人員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因為操作不當而引起的感染。
4.加強對肉食品質量安全的綜合監管,針對夏令季節特點和上海市肉食品管理情況,從屠宰、銷售、生產各個環節入手,嚴格控制中毒事件和各類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避免由于此類事情引起社會恐慌情緒,切實保障廣大消費者食用安全。
5.加強農業衛生等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和工作配合。建立定期相應的通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