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
現今健康類報刊如雨后春筍,可謂成千上萬,而我對《康復》雜志尤為關注。《康復》創辦20年來,堅持普及醫藥科學知識宣傳,關愛廣大讀者的軀體健康,同時體貼入微地引導公眾提高心理素質,樂觀處世,呵護大家的心境健康。這是切實具體、生動活潑地推行了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現代人健康新概念: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四個方面都健康,才能說是完全健康。
我從醫半個多世紀,專業攻戰“癌中之王”——肝癌,率先突破了人體中肝葉手術多個禁區。在我成功施行的數千例肝臟手術中,1975年曾切除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18公斤的“巨大肝海綿狀血管瘤”,患者康復至今健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醫院建立了常溫下無血切肝術、肝癌復發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術技術;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療及肝移植等方面又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科學、系統、規范的肝癌外科診治體系。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由我主持建立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治療及科研中心——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和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成為我國肝膽醫學、教學、科研的基地。到2004年底,我院共施行肝切除手術16123例,其中肝癌10467例,術后5年總體生存率達38.1%,小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達79.8%。《康復》雜志曾對此作過多次報道,“癌中之王”已變為“可治之癥”,給患者們傳遞了“戰勝肝癌,還我健康”的知識與信心。1998年第二期《康復》上,又刊登了我自己健身養生文章《要有一顆感受快樂的心》。當時我年逾古稀奔耄耋,醫務繁忙,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精力旺盛,老當益壯,主要得益于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在文章中寄語道:“愿天下人健康快樂。”

人生在世,一要保護身體健康,二要投身社會,充分發揮自身智慧,創造造福于社會的事業。既要創造事業,又要健康生活,對于欣逢盛世的我國人民來說,誰都渴望如此“雙豐收”。個人是社會的一員,家庭是國家的細胞。人人能快樂健康,家家能安居樂業,整個社會就能和諧發展,萬眾一心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醫務工作者責無旁貸奮發進取,不斷攻克疑難雜癥,保護公眾健康。作為醫學科普雜志《康復》,同樣肩負著呵護人人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的歷史使命,為此,在《康復》創刊20周年之際,我熱誠題寫了“人人健康,社會和諧”的賀詞。
一本雜志辦起來,堅持發展20年,很不容易,而要發揚良好傳統,越辦越精彩,在競爭激烈的健康期刊林中獨樹一幟,就需要花更大的卓有成效的努力,關鍵在于始終把廣大讀者的迫切需要——獲得身心完全健康——放在第一位。正如我們做醫生的,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給病人治病始終是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我今年84歲,依然活躍在醫療第一線,與其說我救治了千千萬萬的病人,不如說千千萬萬病人造就了我,是許許多多病人的康復使我身心感受無限快樂,有益于健康長壽。同樣,《康復》為千千萬萬讀者健康服務,千千萬萬讀者需要造就《康復》這本品牌雜志。過去是如此,將來更是這樣。我們醫生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醫療衛生工作,不斷奮進,造福社會。作為醫學科普期刊,也要貫徹科學發展觀,隨著時代迅猛發展而不斷創新,開拓健康教育新領域,在科學性、實用性上給予讀者更新更有效的知識。所以,我祝愿《康復》雜志在新的辦刊旅程中,一切從讀者需要出發,呵護健康,促進和諧,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