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著名消化病專家、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蕭樹東教授指出:如果把胃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等各種消化道的癌癥都歸結在一起,消化系統的癌癥的發病率將位居所有腫瘤的第一位。哪些人群發生消化系疾病的概率較高呢?一般說來,工作緊張、壓力大、飲食沒規律的人最容易受其“騷擾”,而整天操勞于三尺講臺的老師們也不能幸免,他們也是消化系疾病最喜歡“眷顧”的人群之一。其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十分關注教師的健康,每年都會給老師們安排體檢。但為什么對一些消化系統的惡性疾病沒有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這和有些老師對涉及腸胃道的體檢項目重視程度不夠有關。他們總覺得諸如腸胃鋇餐、胃鏡、肛門指檢、腸鏡等項目實施起來非常麻煩,有的操作時還非常痛苦,因此,能“省”的就省了。這就給一些惡性疾病以喘息和發展的機會,等到出現明顯癥狀時,往往也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在做體檢時,千萬別忘了胃腸道。
鋇餐——篩查腸胃疾病的首選方法
由于鋇劑是緊貼在胃黏膜上的,胃的任何病變如炎癥、潰瘍、腫瘤等,都將在膠片上一覽無余,使那些潛在的,甚至沒有臨床表現的疾病就無可遁形了。
胃鏡——直接診斷的“利器”
如果在體檢中通過鋇餐發現胃部有“充盈缺損”的話,就提示可能存在惡性的病變;但要作出確切的診斷,還是要通過胃鏡的直接觀察和鉗取局部組織活檢。此外,如果年齡在40歲以上、胃部有不適癥狀的人,應該及時做胃鏡檢查。
肛門指檢——經濟方便的腸道檢查方式
發生在腸道的腫瘤,有大部分是生長在指檢可直接觸及的直腸上的。醫生通過觸摸,可清楚地了解直腸內是否存在占位性病變,并對其性質有個大致的了解。如果拒絕這一項目,就等于失去檢查腸道的機會,因為腸道造影檢查和腸鏡都不是體檢的常規項目,這就把如此重要的部位就給遺漏了,就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下次體檢時,可千萬別吝嗇這短短的3分鐘哦!
大便隱血測試——揪出隱藏的“殺手”
腸道的一些早期病變可能并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或全身癥狀,但總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循,微量出血就是隱藏不了的癥狀。由于出血量較少,肉眼無法觀察出糞便中是否有血液,而化學檢測——大便隱血測試,就絲毫不會漏過任何可疑現象。因此,這一項也應列入常規體檢的名錄,有消化系統癌癥家族史或者有息肉等病史的人群,更應該每年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