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直相信自身的多元種族政策,要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優越。但巴黎騷亂宣告了所謂的法國社會模式的破產
巴黎騷亂宣告了法國的兩大失敗。首先,本該實現“社會團結”的社會福利制度內出現了大規模失業。其次,以膚色平等而自豪的國家卻形成了種族化的窮困區。這場騷亂反映的是法國社會多方面的深層問題,涉及移民融合、就業困難等各個方面。換言之,它標志著所謂法國社會模式的失敗,是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危機。
法國種族騷亂的根本原因,是世界非殖民化過程以來歐洲急速增長的移民人口問題,以及他們絕大多數至今仍然未能融入歐洲主流社會,導致土生土長的移民下一代日益被“邊緣化”的現實,是社會矛盾的一次大爆發。這些移民大都居住巴黎郊區及延伸的其他所謂“敏感城市地區”,他們在二戰結束后不久被法國政府招募入境,目的是要緩解戰后勞動力緊缺的狀況。過去幾十年,這些體力勞動者為法國的重建和經濟起飛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沒有特別技能的移民群體,被迅速擠到主流社會的邊緣,他們的居住環境惡劣,很多家庭在貧民窟掙扎。
多年來,法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固定工作稀少。法國的失業率為10%,青年人失業率更高達23%,居歐洲各國之首,而這些少數族裔地帶的青年失業率甚至達40%。
法國共和國宣稱包容,堅持平等,反對種族歧視,但現實生活中的種族歧視現象卻普遍存在。在求職中,有色人種的求職申請常常因其穆斯林姓名和居住地號碼而被置入廢紙簍。鑒于此,甚至有學者倡議法國應該實行申請工作匿名制。
法國一直相信自身的多元種族政策要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優越,包括英美式的“文化大熔爐”模式。但同英國的多元文化對比,法國的少數族裔很難取得社會成功。在英國,現在已經有15名少數族裔議員,其中包括穆斯林議員,一些最著名的電視播音員也有黑人或者有色人種,而在法國,除那些海外領土代表者外,議會中沒有少數民族代表,法國的電視新聞播音者幾乎全是白人,警察更是如此。
貧窮只是動亂產生的原因之一,歧視和不公平對待少數族裔更是可怕,執法者的態度和執政者的立場往往成為引發動亂的導火索。在巴黎郊區,警察每天總是無緣無故地欺負和騷擾那里的窮人子弟。國際特赦組織今年4月的報告警告說,法國警察在對待非洲移民時居然無限制地使用暴力,很可能激起反叛運動。現在,當兩名黑人青年死于警察追捕時,騷亂果真發生了。巴黎郊區騷亂發生后,內政部長薩爾科齊堅持要以強硬措施恢復秩序,要把反叛者當做“害群之馬”和“社會渣滓”鎮壓,激化了憤怒青年們的逆反心態。即使騷亂嚴重地區的官員也說,這是貧窮青少年的憤怒反抗。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各國都面臨著大規模的移民潮,因而形成了三種基本的移民政策模式。德國最近開始趨向移民融合模式。雖然加入德國國籍仍很難,但情況已有很大改觀;外國夫婦在德國生孩子,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獲得該國國籍。英國的移民政策更像美國,把公民權擴大到新移民,鼓勵少數族裔社區自助,讓移民在社會中有自己的聲音。
法國也給移民以公民權,但過程非常緩慢。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移民才開始獲得法國國籍及政治權利。但是法國人認為,美國式的少數族裔集中居住是導致社會病癥的破壞力量。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法國政府才批準外國人建立協會。迄今為止,法國仍很少資助或支持種族性或者宗教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