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自己
1.有位老和尚帶個小和尚在外云游,看見一位姑娘在河邊躑躅。河水太急,姑娘無法趟過。老和尚默默背起姑娘,過了河。晚上,小和尚對老和尚說:“師父,您不該背那位姑娘,這有損佛門形象。”老和尚平靜地回答:“哦,是那位姑娘吧?我早把她放下了,你還背著她呢!”
[寫作提示]人們看別人時往往目光如炬,而轉向自己時,目光卻變得模糊不清。小和尚,對師父的行為耿耿于懷,卻渾然不知“背”著姑娘不放的卻是自己。其實,人最難看清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參考話題]認清自己和審視別人
2.有位養雞場的主人,向來討厭傳教士。于是,有事沒事,專喜歡散布傳教士的壞話。一天,有兩個傳教士上門想買只雞。生意上門,總不好往外推,主人只好讓他們到養雞場里自己挑。沒想到挑了半天他們卻挑中了一只毛掉得差不多、禿頭又跛腳的丑陋的公雞,并執意要買這只雞,說他們準備把它養在修道院的院子里,如有人問就說是從這里買去的。養雞場主人認為傳教士拿最丑陋的雞作為養雞場所有雞的代表,別人會誤會他的雞,對他實在太不公平了。傳教士說,少數幾個傳教士行為不檢點,養雞場主人卻喜歡拿他們來當代表,對大多傳教士來說,也同樣太不公平了。
[寫作提示]在我們日常生活里,有時也會像那位養雞場的主人一樣,掉進主觀偏見的視野中,卻渾然不覺。習慣先入為主,喜歡以偏概全,甚至不明事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是人們的一種盲點。事實上,許多人際關系的惡化,追究根源,幾乎均源于這類盲點的擴張效應。先入為主,我們降低了溝通了解的意愿;以偏概全,我們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原有的成見,久而久之,當然就失去了互動的空間。所以,人與人之間,我們需要更廣更寬更高的全面觀照,需要從容顧盼和理解包容的襟懷,唯有如此,方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參考話題]反省自己和對待別人
二、調節自己
1.1965年9月7日,世界臺球冠軍爭奪賽在美國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只要再得幾分便穩拿冠軍。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兩個蒼蠅落在主球上,他揮手將蒼蠅趕走了。可是,當他俯身擊球時,那只蒼蠅又飛回來了,他起身驅趕蒼蠅。但蒼蠅好像有意跟他作對,他一回到球臺,它又飛回到主球,引起觀眾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緒惡劣到極點,終于失去了理智,憤怒用球桿去擊打蒼蠅,球桿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擊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輪機會。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亂,連連失手,而對手則愈戰愈勇,最終獲得冠軍。第二天,人們發現路易斯·福克斯投河自盡了。
[寫作提示]一只小小的蒼蠅,竟然徹底擊倒了所向無敵的世界冠軍,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也不該發生的事情!路易斯·福克斯是死于精神崩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蒼蠅”:有人為幾塊錢而耿耿于懷、郁郁寡歡;有人為了對付閑言碎語而放下該干的事情……人是一種多么奇怪的動物啊,一些極細小的東西就可以打敗你,毀掉你。莎士比亞說,“仇恨的怒氣,將燒傷你自己”,這或許是那些極易情緒沖動者應當警惕的盲點。
[參考話題]做情緒的主人
2.一個罪犯在臨刑前要求最后吸吮一下自己母親的奶,母親含淚同意了。沒想到罪犯竟然生硬地咬下了他母親的奶頭。看到滿臉痛苦的母親和激憤的群眾,罪犯說:是他母親毀了他的一生。小時候,他偷東西,母親幫他藏好贓物;同別人打架,母親總是袒護他指責別人。在他短暫的一生里,母親始終溺愛有加,使他不能明辨是非,做什么事都我行我素,直至殺人搶劫被判死刑。
[寫作提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罪犯臨刑前的怪異行為和他那一番話確實給為人父母者敲了警鐘。俗話說:“田野稻麥是別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誠然,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是把自己的心掏給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為那些至今還處在溺愛孩子盲區的父母們開的一劑良藥。
[參考話題]愛的節制
三、創造自己
1.《康熙王朝》里有這樣一個鏡頭:康熙皇帝垂垂老矣,一次大宴群臣,手持酒杯,回顧他的一生,慷慨激昂,不能自已。他說,應該敬自己的對手們一杯酒,如果沒有鰲拜、吳三桂、葛爾丹、鄭經他們,也成就不了他康熙皇帝的豐功偉績,現在對手們都一個個死了,他感到孤單!
[寫作提示]被譽“千古一帝”的康熙這一番話給我們啟示,不僅僅是“時勢造英雄”,他還讓我們認識到:成就你一生的不只是幫助過你的人,還應該包括你的對手。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憎恨對手,欲置對方死地而后快。其實,你的憎恨有時傷不了對手一根汗毛,卻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煉獄,這就是一些人成就自己過程中的一大盲點。何況,當今社會,學會合作,你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話題]愛你的對手
2.浙江電視臺的一個節目請來一個胡子拉碴的打鐵匠,他要模仿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唱《我的太陽》。第一次面對鏡頭,他站在臺上手足無措,很憨厚很淳樸。讓一個農民唱《我的太陽》,臺下的人認為是一個喜劇。當音樂響起時,他臉上的神色一閃,剛才的憨笑和失調的動作一掃而空,竟然有七分粗獷,三分藝術效果;《我的太陽》從他的體內發出,竟然辨不出真偽。他全身心的投進音樂之中,這分明是一位不修邊幅的藝術家啊!音樂終結,他又現出了一個未見過世面的農民的模樣,兩只手不知如何安放。
[寫作提示]這位打鐵匠的生命大概有兩種形式:一是打鐵,二是音樂。在打鐵鋪他純然是個鐵匠,當站在舞臺上開始唱歌則分明就是藝術家了。其實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只有一種角色,沒有一個人可以扮演一個角色到底。但就有些人習慣把自己只局限于一種角色之中,這或許就是這些人產生悲劇的原因。
[參考話題]做好多重角色
[作者單位:浙江臨海大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