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曾提出過著名的快樂方程式:快樂=物質消費÷欲望。按照這個方程式,物質消費大,快樂;反之,欲望小,也快樂。唯物質消費小,而欲望又大,才最不快樂。
對此,你有什么體會嗎?請你聯系生活實際,以“快樂·消費·欲望”為話題寫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所給的材料,在文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尋求快樂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與快樂為伴,但人生在世,到底怎樣才算真正得到快樂呢?這個問題肯定是人異言殊,估計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沒有誰能夠給出一個統一的答案。可是薩繆爾森的快樂方程式,卻從經濟學的理論高度給了人們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物質消費大,快樂;反之,欲望小,也快樂。唯物質消費小,而欲望又大,才最不快樂。”其精神實質是:快樂是相對的,它跟個人的經濟狀況和個人的欲望密切相關,但前者并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其作用小于后者,后者是內因,從這個意義上說,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按照這個方程式,富翁可以有快樂,窮漢也未嘗沒有自己的快樂,盡管窮漢的消費小,但相應來說他的欲望也小;反之,如果欲望太大,物質消費卻相對較小,高官富翁也快樂不起來,因為他們得隴望蜀,貪得無厭,常常是蛇欲吞象。理解了材料的精神實質,寫作起來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快樂者或不快樂者(痛苦者)肯定不少,他們緣何快樂,又緣何不快樂(痛苦)呢?我們根據薩繆爾森的快樂方程式,是不難得出答案的。有人生意紅火,日進斗金,有人位居要職,炙手可熱,可是卻沒有快樂可言,因為他們的參照對象不同,消費檔次不同;也有人經濟拮據,入不敷出,卻不但不見愁容,反而笑口常開,樂天知命,一副老天爺與我獨厚的派頭。此類現象,在我們的中學生中也是不乏其例的。有人家庭富裕,穿名牌,吃小灶,可是也不見其快樂如何,而有的同學家庭狀況較差,但消費欲望不高,一心向學,倒也整天不亦樂乎。當然,也有個別同學家庭經濟拮據,卻盲目攀比,也要穿名牌,騎名車,打腫臉充胖子,能快樂嗎?如此聯系實際,是不難著筆為文的。
寫作中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三概念的關系型話題,寫作時必須分清三者關系,不可顧此失彼,只談快樂,或只談物質消費和欲望。從實際作文來看,個別不及格或低分的同學,無疑都是犯了顧此失彼、無視三者之間關系的毛病。
至于文體選擇,擅長議論的同學可以據三者關系提出自己的觀點,聯系生活實際加以論證,寫議論文;擅長記敘抒情的同學則可以通過記敘或編述故事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要注意寓理于事,用所敘之“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情感。寫作中切忌照抄話題材料,泛泛而談,空洞乏味,這也是許多同學無法得到高分的原因。
【議論文示例】
快樂方程式
向明
關于快樂的解釋有多種多樣。有的說,快樂是一種稍縱即逝的心境;有的說,快樂是一種美德;有的說,快樂的真諦在于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還有的說,快樂有人分享,才分外快樂。凡此種種,角度不同,出發點各異,難以形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說法。
然而,快樂是比較而言的,卻是個無法否認的事實。人間萬事都有苦和樂兩方面,誰能說自己生活中沒有痛苦只有快樂,或者只有痛苦沒有快樂呢?這就是快樂相對論的基本觀點。為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提出了著名的快樂方程式:快樂=物質消費÷欲望。按照這個方程式,物質消費大,快樂;反之,欲望小,也快樂。唯物質消費小,而欲望又大,才最不快樂。
日前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似乎從另一側面驗證了快樂相對論。在對500位年齡在22至25歲北京城鄉職業婦女的調查顯示,受過較高教育的城市職業婦女,對生活的滿意狀態反而不如農村婦女。專家據此分析指出,城市職業婦女大多是白領階層,從事腦力勞動,收入高,消費欲望也高。同時,她們的工作多樣復雜,面臨的刺激較多,對快樂顯得不那么敏感。反之,農村婦女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生活較單純,時間上比較自由隨意,她們收入低,消費欲望也低,容易得到滿足和快樂。
其實,上述現象如果推而廣之,恐怕不止限于白領,還有藍領、粉領,甚至金領;也不僅是職業婦女,更有職業男性。試想,一位撿垃圾的人,若看到地上有可樂空罐,可能就很快樂了。而一個職業炒股者,一波行情下來,沒有賺它十萬八萬,則快樂不起來。
既然快樂是相對的,就不能不說到“知足常樂”問題。所謂“知足者日日神仙,不知足者日日苦海”,不少人誤以為,它只是我國傳統“勸世說”的箴言,殊不知英國作家毛姆就說過:“知足則貧賤亦樂,不知足則富貴亦憂。”還有擁有一切,包括榮譽、權力、財富的拿破侖,也曾對身邊人抱怨:“在我一生中,從來沒有快樂的日子。”相反,美國女孩海倫·凱勒是個又聾又啞又盲的殘疾人,卻由衷贊嘆:“生活是多么美好!”人們問她:“你快樂嗎?”海倫說:“我很快樂!”
由此可見,這快樂相對論的道理,無論古今中外都具有類似或共通之處。所以,人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如果實在覺得不滿意或不快樂了,不妨可以檢討一下對快樂的認識問題。或者,干脆用薩繆爾森的“快樂方程式”,對自己的快樂因素來一番比照、解析。
【簡評】文章開篇切題,從列舉人們對快樂的一般認識談起,順理成章地提出了論點:“快樂是比較而言的。”然后引用薩繆爾森的快樂方程式來加以論證,又以“社會調查”為事實論據,證明“快樂相對論”的正確,再“推而廣之”,證明“快樂相對論”的普適性,最后提出人要“知足常樂”,雖說是老生常談,但“真理是不怕重復的”,真理也是需要不斷地重復的。文章事實確鑿,論據充分,層層推進,邏輯嚴密,堪稱“醒世恒言”。
【記敘文示例】
快樂的價位
宣心騁
那是一襲怎樣的裙啊!純白的底色,粉紅色的絲線,淺藍色的小碎底花,衣領處的蕾絲,裙裾處的百褶……我靜靜地望著它,嘴角不由得上揚了,忽然急急向前,想要取下它,可是倏地,它竟飄遠了,沒入天邊的黑暗中,我的心一沉,驚醒了。
我睜開眼,自己仍躺在家中的小木床上。想起夢中的那條裙子,心里涌起一絲酸楚。那是昨天回家途中看到的裙子,竟然都入了我的夢了?真的是很好看的裙子呢,只是……我環顧家中為數不多的家具物什,嘆了一口氣。只是它的價格,恐怕得花媽媽的半個月的工資吧。我默默穿上色彩黯淡老舊的衣服,開門,迎接我的是媽媽不變的笑臉。“怎么了?不開心?”媽媽著急地詢問。“沒什么。”我簡短回答,“我不吃早飯了。”我匆忙走出家門。耳邊是媽媽急切的囑咐:“不開心要說啊。”
還沒進教室,就聽見里面傳出的贊嘆聲。“哇,好漂亮啊!”“像個小公主一樣呢!”一進門,就看見一群女生圍著公認的“班花”。她今天穿了一條很漂亮的公主裙,正揚著笑臉接受眾人的贊美。我裝作若無其事地坐下,心底的嫉妒卻像洪水一樣泛濫。那條裙子一定價值不菲吧?為什么?為什么她家就那么有錢?為什么她就可以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消費,而我,卻不行?為什么她就可以那樣快樂地享受贊美,而我,卻不行?我甚至于有些怨恨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不能給我那么多的物質享受。我的拳頭握緊,心底的難過,卻像荒草一樣蔓延。腦中,卻有一個形象漸漸清晰,是那條裙子!對,我想要那條裙子!我篤定:那種價位的裙子,一定會讓我快樂。
那一天,我在半是焦躁半是痛苦半是期待中度過。放學鈴終于敲響,我沖出教室,一路狂奔,可心思卻開始越來越不堅定,我們家現在的處境……
“哥哥,你看我這條新裙子好不好看?”“嗯,好看,真好看。”我聽見兩個脆生生的童聲。不知為何,我慢下腳步,扭頭,一個小女孩正在陽光下轉著圈,她臉上的笑意像裙擺一般飛揚,旁邊的小男孩也咧著嘴笑。他們的快樂如同這燦爛的陽光般純粹,卻刺痛了我的眼睛。小女孩穿的是地攤上幾元一條的裙子,那她們,還能如此快樂?是因為她們要求的少吧!心里的一個聲音在說。我愣住,想起父母真摯而樸實的笑臉,像是明白了什么。不是他們給的少,該是我要求的太多了吧。
我慢慢踱步回家。迎接我的,依舊是媽媽的笑臉。這次,她的笑里竟帶了神秘的味道。“看看,媽媽幫你買了什么?”媽媽從身后拿出一條純白的裙子,沒有花底,沒有蕾絲,卻依然很美。我開心地咧開嘴,笑了。“謝謝媽媽!”“只要你快樂就好。”媽媽的聲音輕柔依舊。
嗯,我會快樂的。因為我知道,快樂的價位其實很低;快樂的價位,在心里。
【簡評】文章通過對一條裙子的朝思暮想,對家境的體諒以及對小女孩穿地攤裙子不減快樂的觀察,終于體悟到“快樂的價位其實很低;快樂的價位,在心里”的深刻道理。文章化虛為實,虛題實寫,把抽象的話題寫得形象生動,具體可感,可謂深得話題作文寫作之訣竅。另外,成功的心理描寫也是本文的一個特色。
[作者單位:江蘇武進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