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看電視連續劇、用手機看小說、用手機發送百萬像素的照片、用手機代替iPod聽單田芳的長篇評書、用手機上MSN和QQ、用手機看網絡視頻片斷……2005年以來手機應用概念再次百花齊放、激情四溢。拍照手機、音樂手機、電視手機、游戲手機、Wi-Fi手機、高端智能PDA手機……除了打電話之外,寸許見方的手機屏幕正在成為終端廠商、內容提供商、SP、廣告主、風險投資商共同關注的熱屏,連蘋果公司都鬧著要出iTune手機。
人們閱讀手機屏幕的時間將不斷被拉長,與之相應的是人們花在電視屏幕和PC屏幕上的時間將被壓縮。手機作為“第三屏”所擁有的“拇指時間”不再是短信時代的點點滴滴,而是數據時代的纏纏綿綿。這也正是移動運營商、內容增值服務商以及終端制造商所熱切期待的趨勢。風險投資驅使下的技術廠商甚至連手機的屏保時間都不放過,例如以色列的Celltick公司已經開發出了能夠充分利用手機空閑時間投放屏幕保護廣告的蜂窩廣播技術。Celltick亞太行銷總監丹尼爾曾給筆者用諾基亞6600手機演示了這一新應用,當手機閑置進入屏幕保護狀態時,娛樂餐飲文體活動等廣告乘隙而入;如果你對其中一項感興趣可通過兩次按鍵選中進入IVR、短信或者彩信回復,也可以通過取消健讓廣告立馬消失,就像晃動鼠標清除PC屏保那么簡單。
在缺乏短信這樣殺手級應用的年代,音樂、小說、電視、視頻、漫畫、定位等移動應用的一股腦兒上陣頗有駑馬十駕的陣勢。娛樂消費和媒體內容廣告市場所醞釀的“第三屏”帝國,帳下雖無戰績彪炳的猛將,螞蟻雄兵倒是站了一排。
不可否認,隨著手機的顯示分辨率、電池續航能力、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以及計算存儲能力的不斷提升,手機取代iPod、低端數碼相機以及單純的掌上電腦已經只是時間問題。隨之而來的是手機正變得更加全能和面目全非,Blackberry的 “QWERTY”鍵盤正更多的出現在新款智能手機上;對3GPP、WMV、MPEG等格式視頻的支持使得手機視頻與網絡視頻的內容交匯更加容易。但目前還不能斷言移動流媒體或手機視頻是否能作為3G和第三屏的“殺手應用”代表,因為從資費、使用習慣和用戶遷移的角度看,主要通過PC屏幕觀看的IP流媒體應用非常有可能成為基于分組交換的“4G”的獵物。一個有目共睹的趨勢是:移動運營商對網絡資源、內容、應用和終端的獨裁正在失去價值重心,技術廠商、終端廠商和內容廠商紛紛趁勢而起……
圍繞第三屏的商業爭奪戰脈絡復雜、情節跌宕,氣勢恢弘卻又矛盾重重。對于國內的消費者來說,網絡還是那個2G半的網絡,僅憑手機終端功力的大增并不能兌現美好愿景。手機拍照功能再強大,通過彩信傳送照片的尺寸卻不能超過50K。高端手機上播放的流媒體多半通過互聯網PC下載和傳播,而不是通過移動運營商的網絡。未來幾年在對第三屏的爭奪上,消費者將有機會目睹手機市場上演的《星戰前傳3》——大量的高科技運用,卻鮮有真正的創新,最有前途的殺手,最終卻被寫進反面教材。
在第三屏的爭奪中,國產手機會再次淪為弱勢群體嗎?手機會越來越笨重粗大、經常需要兩只手操作嗎?手機會像當初標記財富階層那樣轉變為對個人學識和趣味的分類標簽嗎?讓我們一起期待手機前傳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