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作為外貿公司,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消化、組織各種信息,與外界各相關單位進行頻繁的信息交流。對外掌握分析國際市場的需求信息;對內掌握制造商的生產能力和產品信息;快速有效地組織形成商品的生產供應鏈、倉儲運輸鏈,按質按量按時地完成物流、資金流的有序流動。這樣外貿公司與客戶、供應商、服務商一同形成了一條以商品為主線的工作流程。而如何能夠更高效地協同工作,就成為了外貿公司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對于某個外貿公司的個案來說,這個問題也許永遠也不能徹底解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能做到不斷提高協同商務、整體作戰的能力。本文也就是從信息化的角度對協同商務提出一點小想法,權當拋磚引玉吧。
傳統的協同工作
一般說來,為了解決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工作崗位之間的協同工作,我們會通過外貿ERP系統來實現,甚至可能還會應用OA之類的系統。這樣順利地打通了外銷、貨源、跟單、質檢、倉庫管理、船務、單證員以及管理會計等各個崗位的信息障礙,站在ERP的平臺上,使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崗位協調運作,猶如一個整體。
那么與客戶、供應商、服務商之間的交流呢?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或者是全球資源、阿里巴巴之類的電子交易平臺。外部信息的采集、內部信息的發布我們一般都是通過上述這些手段,甚至在我們上游外貿ERP中還能在各個環節控制點系統自動向供應商、服務商發送電子郵件、短信等信息,但即便如此,這樣的信息也是離散的,孤立的或者是單向的、異步的,對于外貿公司而言,面對這一座座的信息孤島,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信息整理、數據化。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不準確、不及時、不一致,工作的協調出現問題。
我們經常見到一些現象:供應商不知道還有多少貨沒有交;客戶訂單的數量、交貨期發生了變化經常忘了通知供應商;向工廠催貨時,供應商卻說還沒有收到合同傳真;圖紙、工藝單往往在生產完之后就找不到了,客戶翻單時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客戶經常來電詢問出運明細,而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及時回復;客戶的抱怨、反饋也沒有人處理;貨代手里還有多少張核銷單也沒有人知道……,這樣反反復復、扯皮吵架的情況應該是屢見不鮮了。
對于ERP的應用,我們經常是頭夾著話筒,手在紙上記錄好信息,然后再錄入到ERP系統中;反過來各種ERP里的數據信息,我們往往只能先打印出來,然后傳真或者快件通知相關單位,一方面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再傳遞,不準確、不及時的現象就經常發生了。
那么有什么好辦法嗎?
信息化的協同商務平臺
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企業信息門戶系統,就是一個協同商務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能夠針對各個產品/項目,迅速地將客戶、供應商、服務商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高效能的、有機有序的“虛擬制造聯合體”。從表面看EIP就是一個網站,但其意義遠遠超過了普通網站(見圖1)。
通過EIP這個信息化的平臺,對外更好地整合了客戶關系,使得外貿公司的客戶服務體系和服務質量走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現在客戶能在貨物離港的第一時間獲得貨物出運的各種信息,比如船名、提單號以及出運的貨物明細資料,甚至能隨時查詢貨物運途中的情況;客戶不用再去翻閱他們的下單信息和我們的反饋信息,隨時能在EIP平臺上查閱我們提供的訂單貨物的交貨量、庫存量、生產進度以及預計交貨期;另外還有在線的文件交流,在線的質量投訴、反饋處理,等等這些功能所體現出來的服務理念,使得客戶大大增強了信任度。
同時EIP更好地整合了供應鏈關系,一方面為供應商提供了更為快捷方便的服務,另一方面規范了供應商的生產管理,提高其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增強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例如采購合同在ERP中一經審批確認,立即自動在EIP網站上發布,供應商根據各自不同的權限隨時隨地查閱相關的電子化的合同、圖紙、工藝要求等信息,減少了因為自身訂單管理混亂造成生產延期等問題;EIP系統會自動提醒若干天內將要交貨的貨物明細,也有利于供應商的生產排程;同時也要求供應商申請檢驗、申請送貨等工作在EIP系統中完成,而這些信息同步送達技術檢驗、倉庫等部門的ERP應用模塊。
我們總結分析了眾多的外貿公司所遇到的問題,開發了上游外貿EIP,與上游外貿ERP珠聯璧合,ERP是EIP的應用基礎。系統登錄角色有客戶、供應商、運輸服務商、保險服務商、快件服務商以及內部員工,個性化的信息、個性化的應用,從而實現企業信息以及外部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快速響應。我們在江蘇國泰國際集團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進行了應用實施,十幾個重點客戶,三十多家主要供應商,六家主要服務商(貨代、保險公司等)都在應用這個平臺協同工作,效果非常明顯,我們不敢妄言解決了所有協同的問題,但確實是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信息的集成共享,大大提高了協同工作的能力。圖2說明采購下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