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是一個依賴外國投資的國家。自 1991 年獨立以來, 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一直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而且外國投資額穩步增長, 每四五年就將近翻一番。到 2003 年, 拉脫維亞吸引外資近百億美元, 其中直接投資 31.45 億美元。目前人均外國直接投資額在中、東歐國家排位第五。
拉脫維亞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波羅的海地區與拉脫維亞比鄰的國家。目前, 來自于瑞典、德國、丹麥、芬蘭和挪威的投資占對拉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 50%;美國、荷蘭和英國占 15%;俄羅斯占 6%。周邊國家積極向拉脫維亞投資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波羅的海東西部國家存在著巨大的經營成本差異;二是投資者看好迅速成長的波羅的海周邊市場并對其展開競爭;三是看到借助向拉脫維亞投資可向其周邊諸如俄羅斯和獨聯體其他國家求得發展的新機遇。美國、荷蘭和英國雖然在地理位置上離拉脫維亞較遠, 但他們之所以在拉脫維亞投資, 一方面由于看中波羅的海地區的重要市場;另一方面他們把拉脫維亞視為一個有利的制造業基地。在東部與拉脫維亞接壤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俄羅斯作為拉脫維亞外國直接投資主要來源地之一的目的是將拉作為良好的商品轉運地和出口商品的增值地, 特別是石油產品、化工產品和金屬制品。
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為拉脫維亞的經濟注入了活力。自2000 年以來,拉脫維亞的 GDP 平均每年以 7.1% 的速度增長。零售業也增長很快,根據拉通社報道,今年4月份拉脫維亞的零售業增長率為19.4%。增幅為歐盟首位,是該月增幅唯一達到兩位數的歐盟國家,而歐盟的平均增長率僅為0.2%。
投資領域中第三產業有優勢
拉脫維亞的外國直接投資領域較廣泛,主要分布在房地產、批發與零售貿易、金融、電信和完全以出口為導向的制造業。根據 2003 年的統計數字, 以上幾個部門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拉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80%。
制造業的外國直接投資約占其總投資額的 18%, 其中主要來自于德國, 占 14%, 大部分進入中低技術領域。英國、瑞典和愛爾蘭在拉脫維亞的制造業也有投資,其中愛爾蘭的投資主要進入當地中等技術部門。從總體看, 外國直接投資帶進高新技術的很少。
吸引投資的政策優惠
拉脫維亞作為私人資本有限的小國,非常希望外國直接投資繼續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拉政府和各地區政府通過與各種商業組織的合作, 以多種方式改善投資的法律環境和管理環境。例如, 加快辦理公司注冊手續的速度和現代化程度, 即可在 2 個營業日內成立一家公司等等。除此之外, 他們還采取稅收優惠政策、經濟特區優惠政策、進口增值稅和關稅優惠政策等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進入。例如:
1. 稅收優惠
經營大型的國家支持的投資項目可得到稅收補貼, 其數額相當于總投資額的 40%; 經營高技術產品可減稅30%;中、小企業可減稅 20%; 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的發展戰略和地區需要批準投資項目的不動產稅下調 90% 等等。
2. 經濟特區投資優惠
拉脫維亞擁有 4 個經濟特區, 其中 3 個座落在文茨皮爾斯(Ventspils) 、里加 (Riga) 和利耶帕亞 (Liepaja) 港口。另外一個位于內陸地區的涅日克內 (Rezekne) 市。設在經濟特區的公司可得到如下優惠:
在本區內涉及到外國商品和出口商品的服務不征收增值稅;不動產稅降低 80%; 對在區內獲得的收入所征收的所得稅降低 80%, 但公司房地產稅和公司所得稅的減免總額不能超過投資額的 50%;對紅利的代扣所得稅減免 80%;對使用智力資產所支付的費用和管理費減免 80% 等。
3. 進口增值稅和關稅的優惠
有以下情況者不征收進口增值稅和進口關稅:
出于加工目的的進口;在海關監管下為加工而進口 (在經濟特區或海關倉庫); 為保證進口商交易的進行而進口的固定資產, 特別是技術設備;臨時進口; 過境;運到海關倉庫等。
勞動力素質高、成本低
在拉脫維亞經濟中最具價值的是人力資源。拉脫維亞的發展長期受益于良好的教育體系。根據拉中央統計局 2002 年的數字顯示, 在拉脫維亞的就業人口中, 受過高等教育的占 21.8%;中等教育的占 63.5%;7~9 年基礎教育或基礎職業教育的占 13.6%;沒有完成基礎教育或未受過正規教育的占 1.1%。
就勞動力成本而言, 第一, 縱向比較, 拉脫維亞勞動力的工資水平近幾年穩步增長, 但仍低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按 2003 年年均匯率計算,拉脫維亞 2003 年的月平均工資為 336 美元。第二,從工廠的工人到軟件工程師橫向比較, 目前拉脫維亞各行業的勞動力成本均只有西歐國家勞動力成本的 20%~30%。第三, 拉脫維亞各地區間的勞動力成本差異很大,如用較遠的 Latgale 地區與首都 Rige 相比,勞動力成本大約相差 40%。第四,根據當地法律規定,自 2004 年 1 月開始, 在正常勞動時間內支付的最低月薪為 80 拉特 (約合 148 美元)。第五,拉脫維亞人除了說拉語外,大多數人都通曉俄語、英語、德語。
理想的投資市場
1996 年拉脫維亞經濟走出低谷后, 一直處于增長態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失業率基本保持穩定,為加入歐盟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也對其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003 年拉脫維亞繼續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GDP 與 2002 年相比提高 了7.5%。2004 年是拉脫維亞政治、經濟發生巨變的一年。隨著加入歐盟和北約, 其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與世界經濟和貿易的聯系更加緊密,其經濟仍將保持較高增長率和較好的發展前景。
2004 年 5 月 1 日, 拉脫維亞加入歐盟。自加入之日起, 便開始執行歐盟的共同政策, 導致其原有稅率和配額的變化,即進口關稅稅率提高,對一定種類商品采取關稅配額限制 (例如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鞋和陶瓷餐具) 等等。為盡量減少拉脫維亞入盟后對我國貿易的不利影響,企業應對拉脫維亞的投資狀況和投資環境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走出去”戰略,參與到拉脫維亞的經濟合作與競爭之中,從資金、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分享獲得的效益, 擴大出口。
拉脫維亞是一個私有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法制比較健全,政治和經濟環境也比較穩定,公民素質較好。雖然本國市場不大,人口約 233 萬, 但它是有著 4.5 億人口的歐盟大市場的一部分, 也是我國企業和商品進入歐盟的一個通道。此外, 它與另兩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和愛沙尼亞有著緊密關系。由于存在著不少雷同之處, 波羅的海三國常被視為一個整體。拉脫維亞與獨聯體國家, 特別是俄羅斯有著割不斷的歷史淵源,雖然存在民族矛盾, 但傳統文化影響至深, 在經濟和貿易交往上相互依存, 互為市場。所以, 一個僅有 6.4 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位于連接著幾大重要市場的戰略要地,愈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目前, 我國在拉脫維亞投資的企業只有 8 家, 多為規模很小的私人公司。大部分投資于餐飲業, 總投資額約為 765 萬美元。我國在拉脫維亞的直接投資還存在著較大的發展潛力。例如, 紡織業是拉脫維亞傳統的高出口導向型制造業之一,其出口占其總生產量的 84%。目前主要由少量的大公司經營。拉脫維亞紡織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盟國家,像瑞典、丹麥和德國等。紡織公司也生產半制成品, 如布匹、人造纖維和線等。除此之外,布料研發、時裝設計和產品包裝這些相關產業發展也很快。如果我國的服裝企業能與拉脫維亞的企業合作, 找到優勢互補的契合點, 既可以進一步打開中國紡織品在拉脫維亞的市場, 更可以很好地利用當地順暢而穩固的出口銷售渠道, 避開某些貿易壁壘, 相對順利地進入歐盟市場。
再如,拉脫維亞的化工醫藥行業主要從事醫藥的生產和出口、化工原料產品和涂料的制造與出口, 以及工業和家用化工產品的制造與出口, 出口量占其生產總量的 61%。該行業的研發能力較強, 特別是在生物科學、木材化工和為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及建筑行業開發的新材料等方面表現突出。在材料科學領域, 拉脫維亞擁有三個著名的研究機構, 即固態物理研究和聚合物機械學研究院、拉脫維亞大學與無機化學研究院和里加技術大學。據了解, 拉脫維亞的醫藥公司現已擁有 12 項新藥專利, 但目前他們在研發資金上有 5 億多歐元的缺口。
另外, 在拉脫維亞從事木材加工也有一定的合作前景。可對原木進行初加工, 做成鋸材再出口;也可以對木材進行深加工, 做成高密度板, 使之成為制作門、窗的材料再銷售。對這些木材加工后的產品, 我國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均有需求,產品可返銷國內,也可以銷售到歐盟等其他國家。另外, 在高科技領域,如軟件開發, 家電生產也有一定的合作空間,目前就有一家企業探討在拉進行 DVD 機組裝的可行性。作為整個歐盟大市場的一部分, 盡管拉脫維亞本國市場十分有限,但存在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有不少國內企業對去拉脫維亞投資進行過探討。如在拉脫維亞從事番茄醬銷售的一家公司, 目前的銷售已占拉脫維亞全國需求量的 1/3, 擬從單一銷售提升為對番茄醬的分裝和加工, 提高番茄醬的技術含量和商品的附加值。
盡管拉脫維亞市場有一定的合作潛力, 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拉脫維亞是一個資源單一和短缺的國家,當地的主要資源就是木材, 其他生產多屬來料加工,而且加工工業也不成規模, 在當地開展來料加工業務必須考慮運輸成本和出口渠道等問題。第二, 目前, 除木材加工工業外,與當地現有企業合資改造的很少,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些企業大多是在原蘇聯時期建造的大型國營企業, 現廠房年久失修,設備老化;而且自 1991 年拉脫維亞獨立以來, 由于缺乏資金,很多企業垮掉,僅存的一些也都靠出租廠房等方式維持生存。如機械、電子行業是前蘇聯時期的主要生產基地, 但由于技術落后等原因, 獨立后生產不斷萎縮, 在前蘇聯時期從業人員達 13 萬人, 而現在只有 3 萬人。因此, 與這些企業合資合作需要大量的投資,前景還是有的。第三, 勞動力工資從表面上看不是很高, 但稅收高, 企業負擔大。第四, 我國人員獲得簽證很難,這也是使許多企業投資受阻的原因。即使拿到長期居留簽證,時間也只有一年,到續簽時仍有頗多障礙。
總之, 拉脫維亞是歐美投資的熱點地區, 但目前我國進入該市場的企業很少, 經驗不足。因此, 無論哪一個企業在進入該市場之前, 都必須做足市場調研, 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以便知己知彼, 揚長避短, 在與拉脫維亞企業的合作中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