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與整體外貿發展速度相仿:出口增速均在30%以上的高位運行,進口增幅回落至10%左右,貿易順差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45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下同)23.2%,其中出口3423.4億美元,增長32.7%;進口3026.9億美元,增長14%,外貿順差396.5億美元。同期機電產品進出口相應增長,進出口總額為3415.3億美元,增長21.7%,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比重為52.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1870億美元,增長33%;機電產品進口1545.4億美元,增長10.3%;機電產品實現順差324.6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順差額109.5億美元。
一、上半年機電產品進出口的主要特點
1. 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速總體上延續了上年高速增長的勢頭,進口增幅下滑明顯,貿易順差大幅增長
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總額1870億美元,增長33%,占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54.6%,比上年同期凈增463.7億美元,占全國外貿凈增總額的55%,拉動外貿增長18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幅逐步回落跡象開始顯露。
上半年機電產品進口額緩慢增長,增幅迅速下滑。從增長幅度看,進口10.3%的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32.4個百分點,回落幅度很大。
2.電子信息、家電等出口龍頭商品增幅雖有回落,但仍保持較高增速;而電子元器件、汽車等大部分重點商品進口增幅下滑較大
上半年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呈現大幅順差,出口居各類商品之首。家電及消費類電子是我傳統優勢產品,順差超過200億美元,出口241.8億美元,增長30%。通信設備及零件以加工貿易為主,順差超過100億美元。電子元器件逆差超過300億美元,其中出口126.7億美元,進口465.3億美元,在進口商品中位于首位。汽車及零部件逆差逐步縮小,出口48.8億美元,增長38%。
3.機電產品出口中一般貿易依舊高速增長,加工貿易增幅回落較大;進口中一般貿易呈負增長,加工貿易占比過半
上半年一般貿易出口449.4億美元,增長38%。加工貿易出口1355.1億美元,增長31.2%,其中進料加工出口1124.1億美元,增長29.9%。
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口受國家宏觀調控、內需降溫等因素影響而出現下降,進口413億美元,降幅為10.3%。加工貿易進口仍有較快增長,金額781.3億美元,增長26.1%,占比首次過半達到50.6%。
4.機電產品出口中外商投資企業帶動整體增長;進口中國有企業略有下降,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增幅均有較大回落
上半年國有企業出口發展速度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272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是出口主體,出口總額1377.8億美元,增長34.8%,凈增355.4億美元,占機電產品凈增額的76.7%。個體企業增幅雖然回落30個百分點,但依舊增長最快,出口總額152.8億美元,增長73.5%。
各類型企業進口需求全面回落:國有企業進口270億美元,下降4.5%;進口的主體外商投資企業增幅回落42個百分點,進口總額1169.7億美元,增長14.3%;個體企業進口增幅迅速回落,進口額79.4億美元,10%的增幅遠遠低于其出口73.5%的增長速度。
5.東部地區進出口主體地位不變,中部出口增長加快,中、西部進口下降
上半年東部十一省市機電產品進、出口繼續帶動全國走勢:出口增長32.8%,占比96.7%;進口增長11%,占比94.9%。其中廣東、江蘇和上海在各省進、出口中均列前三位,進出口總額在500億美元以上。西部進、出口份額最小,發展也相對較慢。
6.亞洲、北美洲和歐洲仍是我機電產品貿易主要市場,對其出口占比為94.2%,自其進口占比高達98.9%
上半年我機電產品對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出口增幅均在30%以上。我機電產品出口市場達到 221個,其中出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73個。我機電產品出口的十大市場分別是美國、歐盟、日本、東盟、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聯酋及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總計占比90%。另外我出口超過5億美元且增長超過40%的市場有印度、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南非、尼日利亞、巴西等。
上半年我機電產品進口來自15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進口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市場36個,進口的十大來源地為日本、歐盟、韓國、東盟、美國、瑞士和加拿大及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亞洲的日本、韓國、東盟及臺灣地區為我主要逆差來源地,美國與歐盟則是我順差主要來源國。
二、影響上半年機電產品進出口的主要因素
1. 國際經濟發展速度達到頂峰后開始趨緩,我機電產品出口主要市場對我產品仍有穩定需求
受世界各國經濟形勢影響我機電產品出口對其出口增幅雖有所回落,但在前期良好勢頭的基礎上仍有較高增速。
2.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為出口提供強大支撐,部分產品內需降溫對進口影響較大
國內經濟良性發展、生產制造能力迅速增強、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從事外貿企業增多、產品技術質量得以提升等眾多因素促進了出口持續發展。進口方面,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3.2個百分點,隨著數千個地方開發區被關閉,起重及工程機械類需求下降,進口額下滑16%,紡織機械進口下滑27%;同時部分產品內需降溫及國內替代產品增強對進口影響較大,如汽車類進口下滑36%,家電及消費類電子下滑2%。
3.國際市場能源、材料、零配件漲價影響進口增長,也促使出口價格上揚
由于國際市場零配件等下游產品持續高漲,進口商品所需成本上升,各企業紛紛調整進口戰略,在國內尋求進口替代。跨國公司也從降低成本的角度積極尋找進口替代渠道。在出口方面,因我出口商品結構中仍有大多數屬于資源密集型產品,下游產品價格上升必然導致出口成本加大,這在上半年出口價格上升可以看出。但出口價格漲幅遠不及下游產品漲幅,企業利潤被進一步壓縮,競爭更趨激烈。
4.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均有回落
加工貿易進出口與國際需求聯系密切,在國際經濟趨緩、需求回落的大環境下,上半年加工貿易出口增長31.2%,比去年同期下降14.4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口增速回落更快,上半年增長26.1%,增幅同比回落27.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口增幅受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需求影響較大,其增速反映到出口增長有一定的滯后期,今年上半年26.1%的進口增速使我未來一段時間內機電產品加工貿易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5.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幅走低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長34.8%,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外資企業進口機電產品僅增長14.3%,增幅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機電產品進出口中,外商投資企業占比在四分之三左右,近年來機電產品進出口的增長主要是外資企業的帶動作用,上半年外資企業增幅放緩,整體增幅隨之下滑。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285.6億美元,下降3.2%,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增長下降了8.8%,投資下滑有可能影響到下一步機電產品出口增長。
6.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
在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加劇、成本上升、行業利潤率銳減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預期給企業尤其是國有和民營企業巨大壓力,由于擔心升值后受到損失大多提前交貨,爭取早日結匯,帶動部分出口增長。而進口方面,人民幣隨美元貶值增加企業進口的成本壓力,尤其是我從歐元區進口貨物價格徒增,國內用戶更慎重的選擇從歐洲等地進口產品,或者放棄進口轉而尋找國內替代,導致進口下降。另外,由于普遍存在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般貿易項下部分商品被推遲進口,上半年進口額下降10.3%,而加工貿易受此影響有限。
7.國際貿易摩擦日益加劇
目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迅速擴張,但大多數商品出口額的擴張是以更大規模的數量擴張為代價的,產品質量、價格、知識產權、安全認證等眾多因素引起國際上更多的關注,由此引起的反傾銷、特保等問題不斷增多,企業出口形勢依舊嚴峻。我進口中,眾多重點項目急需的大型設備、高端技術等受限較多,甚至無法進口,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紛紛效仿美國進行審查和管制,且審查和管制的商品范圍越來越廣。國外的出口管制不僅不利于我國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也帶來了中美等國雙邊貿易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問題。
三、2005年下半年機電產品進出口基本走勢
下半年我機電產品貿易整體形式將保持穩定,但面臨的國內外條件將更為復雜:一是我主要貿易伙伴經濟將會穩定增長,但國際市場零配件、原材料漲價、美元匯率變動等因素仍然存在;二是國家經濟宏觀調控促進我進出口結構的改善,貿易環境不斷優化,出口實力進一步增強,進口需求將有所回升;三是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下降、作為投資的進口設備下降、加工貿易進口增幅下滑均會對下半年出口產生影響,但歷年積累的貿易渠道和國際市場將繼續促進出口增長;四是人民幣升值兩個百分點將對出口形成一定考驗,進口成本相應降低將對進口有一定促進作用;五是國際上對我采取反傾銷、特保措施以及知識產權問題對我出口影響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下半年出口。綜合各方面情況,下半年機電產品出口仍將有較高的增速,估計全年增幅在30%左右;進口在現有幅度上會略有回升,全年增幅在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