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瑞福斯泰克是美國伊州香檳市郊的一個農場主,50歲左右,經營著1800英畝土地,主要農作物是大豆和玉米,實行輪作,一般是三年玉米一年大豆。
與典型的美國農場相比,約翰的農場并無特別之處。場院有四五畝大小,幾棵大樹郁郁蔥蔥,樹下停著好幾輛大型農機具。一座二層白色小樓,是主人的起居室。小樓旁邊是兩座倉庫,類似城里人的車庫,但規模要大得多。我們一行30人,一到農場便被請進其中一座倉庫,里面早已擺好桌椅。倉庫前后有門,涼風習習,風里帶來些新鮮玉米葉的氣息。
約翰開始介紹情況。他用電腦幻燈片,在懸掛在前方的紙板上映出一幅幅精美的照片,然后打著手勢,從農場概況到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講解得十分認真。幻燈片做得很漂亮,這是美國教授上課時常玩的把戲,我不知道農民約翰怎么也會精于此道。
除了秋收時雇幾個臨時工幫忙外,平時的農活全由約翰一人操持。但這并不會把約翰累著,因為高科技幫了他的大忙。他借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進行精準農業耕作,擁有一幅自己土地狀況的衛星定位圖像。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衛星定位圖像,是關于自己土地狀況的,上面紅紅綠綠的,外行很難看得懂。約翰自豪地說,圖像顯示的結果與自己的判斷完全相符。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美國國防部歷時20年建立起來的可以全天候使用的高精度的定位系統,開始只限于軍事用途,現在卻成了約翰種地的好幫手。
約翰通過GPS接收模塊,獲取農田信息定位,包括產量監測、土樣采集等。約翰根據圖像顯示結果,事先測量土地肥瘠程度,可以知道哪個地塊需要施什么肥料,哪塊地塊適合種什么作物。專門開發的計算機軟件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自動生成農田管理的最佳方案,把產量和土壤狀態等信息數據輸入帶有GPS設備的噴施器中,噴施器就可以精確地給農田施肥、噴藥,這一切,當然是自動的啦。約翰說,把GPS引入農業耕作,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效避免資源浪費,降低因施肥、除蟲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約翰也是芝加哥期貨市場里的經紀人,他每天都要上互聯網查閱糧價,通過期貨市場,進行糧食期貨交易。
約翰也有憂慮不安的事情。這些年,柴油、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攀升,使得種糧比較效益下降。光是購買柴油,約翰每年就要花掉1000美元。此外,這些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大面積種植,美國80%的大豆都是轉基因產品,但世界上對轉基因產品仍有爭論,歐盟等就在堅決抵制,這對一半糧食需要出口國外的約翰來說,無疑不是個利好消息。
當然,美國政府對農業的補貼還是挺到家的,農民貸款也很方便,全美共有25個連鎖性質的農信社,給農民提供各種貸款,政府對農民的補貼也通過這一渠道發放。信用社之間競爭非常激烈,所以除了千方百計改善服務,討農民的好外,各家的貸款利率也不一樣。
我對此頗感興趣,于是問約翰:“在美國,誰決定利率,是信用社自己,還是政府部門?”沒想到,這一下打開了約翰的話匣子。他從財政部談到證券市場,從美聯儲談到格林斯潘,滔滔不絕,結論是:四大因素決定了美國的信貸利率。
約翰顯然誤解了我的意思,有些答非所問。但他的博學多思和口若懸河,還是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在一片叫好聲中,約翰顧盼自雄。
座談會結束了。陣陣清風送來田野清香,密密麻麻的玉米棵隨風搖曳,昭示著又是一個豐收年。約翰招呼我們到他的田邊,參觀他的莊稼,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