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費制”在給家長減輕負擔的同時,一些學校特別是區(qū)縣學校的辦學經(jīng)費空前緊張。亂收費的路被堵死后,辦學經(jīng)費從哪里來?銅梁縣的做法是——
從政府辦學到政府與社會辦學相結合,從政府單一投資到政府與社會合作投資。在銅梁縣對教育投資多元化的探索中,涌現(xiàn)出了三匹黑馬——
合作辦學:鑄就初中“航母”
在藍天白云下,占地320畝的銅梁縣巴川中學恰如人們傳揚的“航母”,聳立在龍鄉(xiāng)的沃土之上。
學校黨總支書記何德孝,這位巴川中學發(fā)展的見證人談起學校的風雨歷程,如數(shù)家珍。
始建于1982年的巴川中學,最初只有一幢1000余平方米的三層樓房,300余名學生。1993年,銅梁縣率先實行初中與高中分立,遷址縣城邊龍山上的巴川中學從此一路扶搖直上,聲名遠播。
2001年,校園占地僅40畝的巴川中學,已接納了3800余名學生,其中1100余名竟是慕名而來的縣外學生。校園基礎設施陡顯窘境:班額最大的已經(jīng)超過110人,盡管講臺上也安排了課桌凳,教室過道還是只能側著身子過人。當年,要求就讀的新生4000余人,但狹窄的巴川中學最多只能容納2000人。
“有一幕讓我永生難忘。”何德孝說,“一位花甲老人拉著孫女的手,在校長和我面前長跪不起,硬要學校收下她的孫女?!?/p>
當時的巴川中學恰巧居于龍山的山頭,地勢受限,擴建已無可能,同時,巨額建設經(jīng)費更是難以籌集。無奈之下,巴川中學開始在銅梁縣城租房,設立分部,但這給管理帶來許多麻煩。
2002年2月8日,縣政府與重慶鷗鵬科技公司簽訂投資重組巴川中學協(xié)議書,由鷗鵬公司投資建設巴川中學新校園。
在人們驚詫的目光中,短短9個月時間,鷗鵬公司在縣城征地320畝,投資8000萬元,一所嶄新的校園,終于展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
2003年春,巴川中學的學生踏著青石地板,走進了新校園。那新穎別致的學校大門,雄偉壯觀的教學群樓,寬廣平坦的運動場館,溫馨舒適的學生公寓,芳香四溢的花壇草坪,無不讓學子們感到自豪。
盡管是合作辦學,但學校教師仍屬公辦身份,工資由縣財政統(tǒng)發(fā),新巴川中學仍然承擔“普九”義務,按協(xié)議規(guī)定招收當?shù)爻跻恍律?。鷗鵬公司靠學校不斷提高辦學質(zhì)量,吸引更多學生,擴大辦學規(guī)模,尋求投資回報。
堅冰打破,面貌一新的巴川中學迅速確立了創(chuàng)“全國知名,重慶一流”名校的目標。目前,該校已擁有86個教學班、5700余名學生。
股份改造:催生高中“黑馬”
“說起教學質(zhì)量,改制前后有質(zhì)的飛躍?!便~梁縣第二中學校長漆久倫說。
擺在筆者面前的一張微微泛黃的照片,述說著銅梁二中的昨天:在銅梁縣著名的古西溫泉,有兩山相挾,山麓下幾排灰撲撲的瓦屋和一個被擠壓得七零八落的操場就是銅梁二中的概貌了。漆校長說,由于山高路陡,校舍簡陋,銅梁二中在西泉鎮(zhèn)時留不住師生,2001年,全校僅600多人。當時,縣城兩所高完中人滿為患,縣里計劃將銅梁二中遷進縣城集中辦學。然而,和預料中的一樣,資金的困難成了遷建工作的攔路虎。
在進退兩難的關頭,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民間資本。
縣里經(jīng)過充分論證,決定將銅梁二中改造成股份制學校,主要靠引進民間資本,在縣城附近征地120畝,建設新校園。為了確保國有資產(chǎn)的保值增值,縣政府以原校評估資產(chǎn)入股,占10%的份額;投資方銅梁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占90%的股份。股份制學校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學校制定了靠質(zhì)量求效益、靠信譽求生存的辦學方針。其特點可以概括為“政府管人,公司管財,校長管事”。
通過幾年的建設發(fā)展,截至目前,公司已投入6100萬元,在120畝的土地上新建了一所包括現(xiàn)代化體育館、運動場等在內(nèi)的設施齊備的高級中學。新學校有56個教學班、3900余名學生,被譽為銅梁縣高中教育的“黑馬”。
總結股份制辦學的經(jīng)驗,校長漆久倫認為,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理念、靈活的用人和分配機制,不失為學??藬持苿俚姆▽?。
民間獨資:國茂一路走好
期末,國茂學校校長蘇建華的辦公室好熱鬧,不少學生和家長正在咨詢下期開學的事宜。
十年磨一劍。在職業(yè)教育的激烈爭戰(zhàn)中,國茂學校從最初辦學時的一個班、50余名學生,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27個班、1560名學生,實在令同行瞠目結舌。
國茂的真經(jīng)在哪里?
在一份能夠反映其成長歷程的材料中,我們看到“縣委、縣政府的開明政策”的字眼反復出現(xiàn),答案似乎可從這里找到。
世紀更替,銅梁提出建設渝西文化教育大縣戰(zhàn)略目標,社會力量辦學的活力從政策上得到激活。國茂學校校長蘇建華在縣里支持下,乘勢而上,籌資近1000萬元,興建了這所私立學校。
在師資上,縣教育主管部門將公立、私立學校視同一家,不僅選配公辦教師到新興的國茂學校任教,還每年安排大學應屆畢業(yè)生到該校應聘。一位有資歷的業(yè)內(nèi)人士一語破的:“一般私立學校的教師都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而國茂卻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留得住教師,才留得住學生。”
在生源上,主管部門也一視同仁地向私立學校下達招生計劃,鼓勵學生就讀。
銅梁縣鼓勵民間辦學的系列舉措為國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將不斷做大做強電子電器專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在規(guī)模上求效益。”蘇建華告訴筆者。
識時務者為俊杰。如今,蘇建華已在謀劃國茂新的發(fā)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