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有穿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問題要找你,解決不了要罵你,你來硬的就告你。”這是2003年10月,36歲的陳開超出任江津市慈云鎮黨委書記時,半坡村村民刁成良當著他的面念出來的順口溜。
陳開超把順口溜記在筆記本上,壓力襲上心頭。他從走泥濘田坎、暗訪農家開始工作。在調研之后的鎮黨委會上,一班人擲地有聲:進群眾門、知群眾事、解群眾難、幫群眾富、暖群眾心!
一年過去再回首,動人的故事讓人嘆服。
許彩倫:生活很溫暖
許彩倫是從云陽縣遷到慈云鎮小園村的三峽移民。移民專車開進慈云那天,鎮村干部、移民朋友都忙著搬家具、問寒問暖,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婦女卻在一旁一直低頭不語。這引起了鎮黨委副書記李國玉的注意。
李國玉走上前去打招呼。她抬起頭來,友好而苦澀地朝李國玉一笑。
這人便是許彩倫。她的頸上有一個巨大包塊。因患頸部甲狀腺腫大癥,許彩倫曾四處求醫未能治愈,家庭也因此而窮得叮當響。
鎮里派人陪她到西南醫院、新橋醫院求診。醫生說:“治療費要4萬多元。”許彩倫伏在丈夫彭文學的肩上號啕大哭——她徹底絕望了。
群眾的疾苦就是干部的大事。鎮里號召人人伸出援助之手。鎮領導帶頭捐款,幾天時間里,共為許彩倫捐款5487.6元。鎮政府又出面幫她貸款1萬元。
許彩倫住進了醫院。不到一個月,許彩倫出院了。
回家那天,許彩倫和丈夫在慈云鎮下車后沒有徑直回家,他們來到鎮政府,到每一間辦公室,不停地鞠躬,不停地說著“感謝”。
病雖好了,生活生產中的困難仍然讓許彩倫一家覺得壓力巨大。
前任村支部書記周科華給她送來花椒苗,并帶著幾個村干部幫她把花椒苗栽下。村干部晉云成了她家的技術顧問,修枝、施肥、打藥……彭文學和許彩倫現學現干。農閑時沒事,村上又把彭文學介紹到磚廠打工。
許彩倫想建豬圈養豬,可修個豬圈也要花錢呀。在鎮領導的協調下,鎮上的建筑老板王靜為許彩倫拉來了石料、水泥,為她建起了豬圈。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殺肥豬、煮香腸。可許彩倫豬圈里的小豬還沒長大。就在一家人為過年發愁的時候,鎮領導給她家送來了嶄新的被子,香甜的糖果,還有一頭大肥豬。
何沛海:我相信鎮干部
慈云鎮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之鄉。莫莊村何沛海便是靠著經營花卉苗木富裕起來的。
幾年前,當何沛海靠種植起家而小有名氣時,苗圃場常有熱鬧的人群,他的家里也不少拜訪的客人。這其中也不乏鎮上的干部。
那時的何老板非常風光。隔三岔五就有鎮干部“光臨”家中,左一聲、右一聲的“何老板”叫著,做主人的怎么也得推豆花、煮臘肉、煙酒款待。
由于品種落后、銷路不暢、行情大跌,接踵襲來的危機把何沛海打蔫了。
一向不認輸的何沛海還想著東山再起。他想向政府求援:申請項目、協調土地、籌集資金……可以前那一撥撥上門與何老板喝酒的鎮干部消失了。一趟接一趟地往鎮上跑,不是遇到冷面孔就是吃閉門羹;一個接一個的電話打到鎮領導辦公室,不是沒人接便是人家說很忙。
無奈之下,何沛海舉家外出貴州,離鄉背井,再尋生路。
慈云鎮開展“五群”活動,鎮黨委書記陳開超、鎮長鄒景倫了解到了何沛海的“悲壯出走”。
兩人電話聯系上了何沛海。鄒鎮長代表政府給他道歉,陳書記告訴他正在開展的“五群”活動。
一天時間里,兩個領導8次電話,讓千里之外的何沛海有些動心。
去年秋天,何沛海帶著看一看的念頭悄悄回家了。
那一天,雨下得格外大。得知何沛海回家的消息,陳開超立即中止了正在召開的會議,帶著幾個干部,打著雨傘就往莫莊村趕。
在何沛海還有些亂糟糟的家里,一個特別的現場辦公會開始了。鎮干部打開心扉,與何沛海傾心交談。土地、資金……問題一個個化解。何沛海眼里噙著淚花,說:“我馬上回來,和你們一起干!”
雨住了,天晴了。大伙兒的臉上都綻放著笑容。鎮干部謝絕老何留吃午飯的再三邀請,踏著泥濘往回趕。
一年來,何沛海在慈云鎮重新投資128萬元,新修二級排灌站3座;在莫莊村3組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園300畝,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300多人;他還帶領村民一起種植苗木,移民陳佰權在他的幫助下,大膽種植8畝苗木,2004年純收入達2萬元。
政府的誠信,受到百姓歡迎。何沛海逢人便說:“現在我最相信鎮干部了!”
范樹芳:永做“五群人”
當夜幕降臨慈云街頭,常常能看到一位老太太的身影,她便是慈云鎮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范樹芳。和居民們聊聊天,看看哪里的路燈是不是又不亮了,街上是不是有人在打架斗毆……這些,幾乎成了范書記每天的必修課。
2004年2月17日晚9點,她從生病的五保老人史丙山家出來,忽然聽到一聲大喊:“蘭金祥家失火了!”
范樹芳一邊打電話給女婿姚輝,讓他迅速組織救火人員,一邊往蘭金祥家趕。
在火勢蔓延的現場,范書記安排居民拿出所有撲火工具,讓參加救火的人們站成一支與水井相連達120米長的隊伍,一盆盆地盛水,一個個地傳遞,一桶桶地潑向火海……經過一個多小時奮戰,火魔被降伏了。范書記拖著疲憊的身軀,仍守候在現場,以防火勢反撲,直到凌晨兩點。
第二天一大早,她又趕到蘭金祥家。為了讓蘭金祥盡快重建家園,范書記又跑上跑下,為蘭金祥建新房找土地、報批手續。
面對群眾對她的感激,范樹芳總是淡淡一笑:誰叫我是“五群人”。自慈云鎮開展“五群”活動以來,范樹芳就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五群人”。
安置在社區慈東組的移民彭友群,不幸患子宮肌瘤,需到大醫院做手術,人生地不熟的她茫然不知所措。范書記在走訪中獲悉此事,立即給在渝中區房管局上班的兒子周平打電話,要他接待和照顧彭友群。
50多歲的張世忠是退伍軍人,因患癲癇經常發病。他下崗后,家庭日益窘迫,不得不在街上做零工下苦力。范書記主動與他結對幫扶,幫助他把戶口從白沙辦到社區,鼓勵他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最讓張世忠感激的是范書記親自幫他辦理了低保。
范樹芳作為一名社區干部,就因為把群眾的麻煩事當成自己的事,她得到了鄉親們的愛戴。她說,她要永遠做個“五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