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兄弟:
編輯將你的信轉給了我。作為一個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的基層領導干部,我非常高興與你一起交流。你為維護村民權利,到處奔走呼吁而又到處碰壁,最后不得不成為“領頭鬧事者”,以至于受到處分,我非常同情;同時,我又對你采取錯誤做法而受到組織處理深感遺憾。
其實,我曾經也經歷過與你類似的事情,所幸的是,我當時沒主張把事情鬧大。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在開縣一個區里任區委書記。當時區里有段路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老百姓深受其害,怨聲載道。為這事,我找分管領導,領導說應找有關部門。我找建委,建委推到交通局,在建委和交通局之間,我跑了無數次。一年時間過去了,事情沒得到解決。群眾的情緒越來越激憤,不少人鬧著要到縣里去上訪、靜坐,把事情鬧大。我一面安撫群眾情緒,讓他們相信事情一定能按正常程序得到解決;一面找到更高一級領導,把我們的困境作了詳細匯報。我們的積極爭取終于引起了上面的重視,我們的申請得到了批準。不久,路終于修好了。
我當時如果沒有及時穩住群眾的情緒,真的把事情鬧大了,可能路不但一時半會兒修不起來,還會引發一些不可預料的事端,那才讓人悔之不及啊!
當然,你會說,我那時是區委書記,而你只是一個社長,除了把事情鬧大,你們沒有更多的途徑向更高一級領導反映情況,這也許正是現在很多群眾“事情鬧大了才能得到解決”的心理基礎。你的抱怨有一定道理。客觀地說,如果基層干部對群眾不負責,對百姓利益漠不關心,百姓遇到事情就會感到投告無門,于是一些群眾的某些正當要求或急于解決的問題,在長期得不到解決后,就會采取靜坐等過激行為把事情鬧大,以引起更多、更高級別的領導重視。其實,我們不能怪群眾“無組織無紀律”。群眾之所以這么做,是由于很多干部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或視而不見或漠然處之或拖沓推諉而造成的,本來應該由基層解決的問題卻被推到上級,本來是比較簡單的小事,卻被拖成大事,致使群眾采取“把事情鬧大”的錯誤做法,走上了用非組織、非政府、非理性、非正常手段解決問題的錯誤途徑。你在信中提到的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如此。你們要求政府解決問題,本來是合理合法的。但你們采取把事情鬧大的做法又是錯誤的,影響了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危害了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也影響了地方的發展環境。倘若大家都用這種辦法解決問題,可以想象,這個地方該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啊?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老百姓。所以,遇到問題,一是主動與單位或當地政府交流溝通;二是自己的合理要求在本地區本單位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可以派代表向上級反映情況,請求上級解決;三是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等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四是可以向新聞媒體反映,得到輿論支持。
說到底,我們應該相信各級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人民政府代表人民當家理事。一些基層干部包括一些領導干部的某些錯誤行為,并不能代表政府。其實,直接為群眾服務、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要靠基層干部。而且,我們應該看到,隨著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我們的干部隊伍一定會大有改觀,機關辦事作風一定會大有改進。比如,在大渡口區,我們就對機關干部明確提出了“八不準”、“七公開”;某些街道,實行了市民接待日,讓干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現場解決問題。我去參加過,效果很好,群眾很歡迎。有的社區,建立了“網上黨支部”,對群眾的問題做到立即回復和解決。
其實,干部與群眾之間只要互相溝通了,互相理解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我在奉節縣任縣委書記期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2002年下半年,三峽庫區移民搬遷進入最緊張的時期,上級要求奉節在2002年10月完成清庫任務。然而,金秋10月,正是奉節名優特產——臍橙即將成熟的季節,若要按進度清庫,淹沒線以下的5000多畝臍橙樹將毀于一旦。看著掛滿枝頭的黃燦燦的果子,果農自然十分心痛,提出等果子收了后再砍樹等要求。一些基層干部認為,這是上面布置的任務,況且果農已得到了淹沒補償,移民任務又十分緊迫,于是對群眾的呼聲重視不夠,工作不免簡單粗暴,導致一些移民群眾醞釀上訪。聽說這事后,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認真權衡利弊,向上級部門積極匯報得到同意后,大膽地調整了清庫工作次序,讓臍橙采摘后才砍樹。僅此一項,受益果農共增加收入數百萬元,在此后移民搬遷過程中,群眾十分配合,以致清庫工作在果農們的歡呼聲中如期完成。
多年的工作經歷告訴我,把事情鬧大其實是解決問題的下下策,本來合理合法的事,一個“鬧”字便注定理虧三分,其結果就算事情暫時得到了解決,也常常得不償失。就像你的遭遇一樣,事情雖然“鬧”贏了,道理卻輸了,一片好心的你也背上了處分。而且,所謂“鬧贏”,還是特殊環境里的特殊現象,在絕大多數地方,在絕大多數時候,鬧是行不通的。無理的要求,隨便你怎么鬧,都不可能得到解決,影響了正常社會秩序,還要承擔該承擔的責任;而有道理的事情,不鬧也完全可以得到解決。這不是說大話,我是有感而發的。我在奉節工作時,三峽移民搬遷補償中有多少矛盾和糾紛啊,到大渡口區任區委書記后,也有不少企業職工向我反映問題,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在我經手處理的問題中,沒有一個是因為群眾鬧起來了才解決的。當然,有些問題,確實是因為群眾反映比較強烈了,我才曉得,但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都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政策和法規為準繩,并不是以群眾鬧不鬧、鬧得厲害不厲害為標準。
大雨兄弟,就在我們進行交流的時候,國家新的《信訪條例》已經頒布,我們的信訪工作正在逐步走上規范的、科學的軌道。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們干部隊伍執政能力的提高和有序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的定型,老百姓的事情絕不會是鬧大了才解決,而事情不鬧就能得到解決才是正道。
大渡口區區委書記:劉本榮
200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