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四女生被刑拘說起
今年初,我市某大學告示欄前圍著里三層外三層的師生,因為一名成績很好、長相漂亮的大四女生被開除了,并且已被公安機關刑拘。
“她穿得很時尚,長得又漂亮,算是系花了,真可惜!”
“沒想到她是靠偷竊維持花兒一樣的打扮!”
…………
順著這樣的議論,筆者從該校學生處了解到:這位女生從大一開始就非常信奉“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瀟灑”,由于還在讀書無法辦“消費貸款”,于是四處借錢,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可時間久了,親友們不再借錢給她。正如古人所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她開始為維持自認為高品位的生活而挖空心思。她想過兼職掙錢,甚至想過去當“三陪女”。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選擇了偷竊,并且一發不可收拾:小至同學的隨身聽、手機,大至老師的筆記本電腦、學校的教學儀器……她都一一順手牽羊,最終東窗事發。
被關在看守所的這位女生很后悔:“是超前消費的意識害我失去理智,是當前‘負翁’成為時尚的潮流害了我!”
像這位女生因崇尚“負翁”生活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例子盡管是極端的個案,但無理性的超前消費造成的“負翁現象”所引發的負面影響,的確已不容我們忽視。
“超級負翁”一族眾生相
我們正進入一個超前消費的時代,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觸摸到小康甚至富裕階層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費沒有大張旗鼓的動員和宣傳,就水到渠成地來到我們的身邊。大到商品房、汽車,小到家電,你都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買了再說,用了再說。有了個人貸款,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消費計劃,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變為即期消費。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過度的超前消費,造就了大量都市“超級負翁”。
因豪宅而“負”。寧可空著也要買大房子,這是當前一些年輕人的普遍心態。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而產生不良后果的也不少。最典型的是重慶媒體報道的“買了豪宅睡地鋪”:一個小伙子大學剛畢業就選擇在“富人小區”買下140余平方米的房子,結果東挪西借付了首付款,不僅拿了鑰匙沒錢裝修,只好買張席夢思床墊睡地鋪,而且為了還賬,與女朋友天天同吃方便面,每天就盼著中午在公司吃免費工作餐時“打牙祭”。
因靚車而“負”。有車就有新生活,私家車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這樣的觀念也成了部分都市人的時髦心態。有這么兩個典型的例子:張先生從建設銀行貸款15萬元買了輛“馬自達”,可每天只是從家里開到單位,車程僅1.5公里,汽車的冷卻水還沒熱,目的地就到了,其他時間基本閑置;李先生花了30余萬元買了輛跑車,設計時速高達200公里,可在擁擠的都市,開出這樣的時速只能是夢想。
因美麗而“負”。永川某銀行一女孩,為了追求時尚,不惜花重金“裝修”住房,購置幾千上萬元一套的時裝,可自己那點薪水又不夠花,于是利用任銀行出納的方便,挪用公款14萬元,在被發現的前夕出逃,后在其父母的勸導下,投案自首,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除了豪宅靚車,其他諸如買高價狗、舉行豪華婚禮等,也是“超級負翁”產生的原因。為了一時之風光,只落得長久之煩惱乃至重負,是“超級負翁”們的共同軌跡。
過度“透支明天”貽害無窮
如今有句話很流行: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死后不留一分錢。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心理需求也提高了,而心理需求總是高于現實的需求水平,所以出現了超前消費的流行意識。適度的超前消費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提倡的,它不僅可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但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白領在這樣的流行意識的引導下,卻滑入了過度超前消費的陷阱。“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一廣告語已成了一些年輕人的行為準則。
萬事都有度。經濟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消費亦如此。有資料顯示,在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的發達國家,個人的收入與消費水平有個基本比例,如買車的費用大致和當年一年的收入持平,買房費用支出一般為年收入的3倍。而重慶目前的情況卻是,一些人年收入5萬元,就敢買40萬元的房加20萬元的車。這樣的過度超前消費把自己變成了“超級負翁”。
在表面風光的背后,“超級負翁”的日子其實很難過,因為超前消費,不僅承受著巨大的債務壓力,而且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一位“超級負翁”說:不瞞諸位,我現在很怕死,因為我害怕自己眼睛一閉,扔下一屁股債讓老婆孩子喘不過氣來!他的心態非常具有普遍性。“超級負翁”們最擔心的就是工作、生活中出現突然變故,收入斷了來源,還貸資金鏈斷裂。
在外企工作的喬潔本來生活十分輕松。她和先生的月收入加起來超過5位數,在同齡人中最先貸款買房,而且選擇了較高的月供額度。因為房子離市區太遠,于是再貸款買了輛車,有了孩子后,加上聘請保姆等費用,每月等著付的賬單就將近1萬元,幾乎沒有任何周轉的余地。然而,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了:因與老板發生沖突,她辭了職,在沒有找到工作之前,為了維持現有生活水準,喬潔只好靠借債度過難關。倘若不能夠及時找到工作,喬潔辛苦掙下的“房車生活”將面臨破產。
當經濟形勢稍有變化,或收入難以達到預期,就會使“超級負翁”們寢食難安。小陳剛剛從大學畢業1年多,收入并不高,但他選擇了貸款買房,本來按他的收入水平,月供2013元已經非常吃力了,但沒想到銀行又加息,他的月供又提高到了2063元,日子更難過了。
都市“超級負翁”本想通過透支明天來獲得經濟獨立,從而獲得幸福,結果理想與現實反差是如此之大,簡直是南轅北轍。據拍賣、典當行人士介紹,去年以來,他們那里幾乎成為年輕一族尋找資金缺口的第二銀行,一些“超級負翁”把靠拍賣或典當周轉的錢用來還車貸、房貸。這樣周轉資金,無異于揚湯止沸!
目前,過度超前消費的社會危害正在顯現。
超前的、無理性的消費已經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有專家計算:由于存在“大而無當”等問題,按每套房子20%的面積浪費率計算,我國居民一年不合理住宅消費支出至少有600億元。私家車的浪費量同樣驚人。同時,一些“超級負翁”的賴賬,正在危害整個社會的信用系統建設。
把握自己,理性消費
出于對金融風險的防范,最近央行發布信息:將啟動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試點工作,實現個人信用信息的聯網查詢,今年內,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將實現全國聯網運行。
此舉將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重新掂量一些古老詞匯的含義,如“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未雨綢繆”之類,想一想過度的“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與我們老祖宗的經驗有哪些是相悖的。
盲目當“超級負翁”的時髦趕不得。為了自己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應樹立成熟、理性的消費觀念。
適當的超前消費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控制好個人債務。一般來說,個人負債不要超過個人總資產的50%,這是一條基準線,這條線越低越好。
要控制貸款投資的風險。目前,因投資失敗產生的“超級負翁”日益增多。收益和風險是投資的雙生子,收益越高的投資,風險也越大。特別是不動產的投資,比如房產,不僅流動性差,而且在經過近兩年的炒作之后,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不甚明確,資金投入的安全性會受到較大影響。
將來的社會,是一個必須講誠信的社會。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各大商業銀行、稅務、工商等對消費者的信用問題進行過磋商,擬建一個比類似于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更龐大的征信體系。設想中,該系統可通過對消費者的監測,分析其信用如何,銀行再據此做出相關的信貸防控措施,從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到那時你還是一個寅吃卯糧、信用不好的人,將寸步難行。
但愿許許多多“超級負翁”的悲劇不再重演,但愿大家都能理性消費,量力而行,在享受貸款消費的快樂時,避免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