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晉國先期率兵伐吳的大將羊祜,病后再三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杜預接替自己,而后又將薦稿燒掉。晉武帝不解,問:“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羊祜的意思是,他之所以密薦人才而后焚奏稿,是不想讓杜預知道后感謝自己,本是國家授予的官職,卻讓接受官職的人感謝私人,這事決不能干。
個人向組織舉薦干部,是領導干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能有任何私心雜念。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往往把舉薦干部視為送私情、售私恩、謀私利的好機會。這些人舉薦干部,主要看被舉薦人過去是否忠于自己,提拔后他能否順從自己,將來自己退位后他是否還能想著自己,如果這幾方面都無問題,那就是“最佳人選”。如果自己舉薦的干部得到了提升重用,就直言明告或曲意暗示其推薦之功、提攜之勞,以求“恩惠”;如果自己舉薦的干部沒有通過,也會說“我是極力推薦你的,可是其他領導有不同意見”。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在群眾中的口碑很差,卻仕途通達;有的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較高,卻不被重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個別領導薦才為己有關。
用人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必須從根本上制止薦才為己的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