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留學期間,我們最想去看的地方不是東京等大都市,而是鄉村。
我們在北九州市的折尾公民館認識的一位志愿者田中和子,讓我們實現了和日本農民接觸的愿望。田中和子開了一所私塾,6月中旬,她要帶學生去鄉下插秧,體驗農村生活,并邀我們一起去。
約1個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位于宗像市一個叫正助村的小鄉村。說是一個村,其實也就五六戶人家,從村貌上看,房屋均為木質構架,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廣場上,停滿了小汽車??拷咎锏囊贿?,排著一列約70余人的隊伍。我們問他們在干什么?田中和子說,交費。交費?交什么費?她說,來這里體驗插秧的父母和孩子,每人要交納5000日元的插秧費。這個活動都延續快10年了。幫人家插秧還要交費?我們頗為好奇。
在交完費之后,有幾位包著頭巾的當地農民在約1畝的水田上樂呵呵地扯著一根繩子打線,孩子和父母們像下河捉魚似地擁到水田里,按照劃定的方格依次插秧。說是插秧,其實每個人只有一小塊地方,大人5格,小孩3格,整塊稻田插到一半就收工,剩下的一半用來舉行一場由村民組織的稻田田徑運動會。
在回市區的路上,我們暗自為這家農民算了一筆賬:1畝田,70個顧客,1人5000日元,總計35萬日元,扣除一人500日元的盒飯,純收入31.5萬日元。在稻谷收割期,又有相應的70位顧客,一年的純收入為60余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4萬元,其中還不包括稻谷本身的收成和套種其他農作物的收入。哇噻,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日本農民的體驗經濟做得真漂亮。除了體驗經濟,日本農民的市場營銷奇招還多得很。
訂購雞鴨所有權。顧客可在雞鴨幼齡期買下雞鴨的所有權,然后讓禽農們替其飼養,待家禽生長成熟育肥后,由禽農宰殺、洗凈,送至顧客家中。這樣既方便了顧客,禽農又為自己飼養的雞鴨從小就找到了買主,不愁銷不出去。
能長出瓜果的“書”。在日本各地商場和書店均有“瓜果書”出售。諸如“番茄書”、“黃瓜書”、“茄子書”等應有盡有。這些貌似書本的產品表面包裝著防水紙,其內塞有石絨、人造肥和種子等。人們購回后按照附贈的種植說明,只要每天澆水,便能長出手指粗細的黃瓜、彈丸似的番茄、拳頭大的茄子等。一般情況下,1本“番茄書”經培育可長出150200個“迷你果”;1本“黃瓜書”可結出5070根“袖珍瓜”……因為集觀賞性和食用性于一體,菜農們也就競相出售,以增加收益。
預售當年的果樹產權。東京郊區農民與市內超級市場聯營,推出了“果樹當年產權預售”。如一棵蘋果樹叫價2500日元,該樹的當年產量所有權即歸買主,買主可隨時去果園采摘蘋果。如果買主不愿下鄉,果農們可將蘋果摘下包裝好,送貨上門,買主另付勞務費和運輸費。當然,果農要保證水果的產量和質量。
…………
日本農民的市場意識,真可謂無孔不入,無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