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云陽縣九龍村15歲的女孩張春梅初中畢業了。她說,自己永遠記得資助她讀書達7年之久、如今身患重病的楊爺爺對她說的話:“孩子,今后無論你干什么,都要與人為善,做一個好人。”
張春梅說的楊爺爺,就是重慶市直機關黨工委助理巡視員(現已退休)、共產黨員楊武吉。
對楊武吉心存感激的人,絕不止張春梅一個。
2002年12月中旬,一封發自奉節縣甲高鎮某山區小學的信寄到了重慶某報社,寫信人叫錢良松,30多歲,是一位患鼻咽癌的病人。他因病情惡化,寫信要求報社滿足他的一個心愿:將信的內容在報上發表,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感謝救助過他的一位好人。錢良松在信中衷心地祝愿道:“好人啊,祝您一生平安!”
錢良松在信中講的好人,就是楊武吉。
2000年6月,楊武吉被診斷患了前列腺平滑肌腫瘤,到大坪醫院住院。這時奉節縣甲高鎮某小學青年教師錢良松因鼻咽癌復發,到大坪醫院進行放射治療,與老楊同住一個病室。由于錢任教的山區小學經費緊張,無力為他支付醫藥費,這次到重慶治病的經費,是他用住房作抵押貸的款。錢良松的愛人也是山區小學教師,送他到醫院后,就回去上班了。住院期間,錢良松憂慮自己的病,加上經濟困難,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極度悲觀失望。雖然自己也身患癌癥,手術后大小便改道,但楊武吉依然向錢良松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一方面耐心地開導他,鼓勵他配合醫生治療;另一方面,他叫家人在照料自己的同時,也照顧小錢,為他送飯和營養品。一段時間后,老楊因動手術需要,轉到另一科室治療,臨走時,他送給小錢200元錢,鼓勵他好好治病。
后來兩人都出院了,楊武吉仍然牽掛著錢良松的病情,經常通過電話問寒問暖。2002年上半年,老楊打聽到沈陽某研究所研制的藥品對治療腫瘤有效果,自己買來用的同時,專門買了1000元的藥,寄給小錢。
由于癌癥已到晚期,病情不斷惡化的小錢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他想到了新聞媒體。應他的要求,重慶電視臺專門派記者分別到相隔五六百公里的錢良松家和楊武吉家拍下了珍貴的鏡頭。通過電視鏡頭,兩人再次見面,互致問候。
市直機關黨工委的同志看到新聞媒體的報道后才知道了這件事。當他們向老楊提及這件事時,老楊笑了笑說:“他太需要幫助了,這是我應該做的。”
同事們對這件事情很感動,但一點都不驚訝,因為像這樣的故事,在老楊身上還有很多。
早在10年前,在楊武吉和其大哥的倡議下,他們自發成立了“楊氏六兄弟山區教育獎教金”,每年由六兄弟出資3000元作為獎教金,資助武隆縣譚合小學,補助每位教師每月10元生活費,直到現在從未間斷。
從1998年開始,楊武吉就主動救助云陽縣九龍村一名叫張春梅的孤兒。老楊為她繳學費,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年資助她800余元。張春梅小學畢業后,老楊又每年資助1000余元供她上初中。老楊經常給小春梅寫信,耐心地為她改錯別字,鼓勵她好好學習。小春梅也把老楊當做親人,經常給他寫信。小春梅在老楊的幫助下進步很快,去年已初中畢業。
其實,楊武吉家在經濟上并不寬裕。楊武吉的愛人是化工研究所退休職工,每月只有幾百元退休金,他的三個孩子收入都不高。老楊2002年退休后,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金。由于患了癌癥,他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但他自己從不亂花一分錢。他資助別人的錢,都是自己平時一點一點節省下來的。
老楊不僅樂于助人,在工作上也勤勤懇懇。退休前,他是機關的老先進,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黨員。2002年,還被評為“重慶市文明市民”。